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错过了打字机时代的汉字,是如何进入电脑的?

2022-02-04 19: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差评君 差评

大家好,我是差评君,上次我们讨论过中文打字机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在 80 年代,第一台个人电脑横空出世。然而,计算机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汉字的运行。

汉字在信息时代,又一次遇到了挫折。

那么到底是为了计算机而放弃汉字,还是为了汉字而放弃计算机呢?

错过了打字机时代的汉字,我们是如何用它来驾驭庞大的计算怪物的?

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了搭载着微软 DOS 系统的个人电脑,IBM PC ( 5150 )。

尽管这不是世界上第一台 PC,但它却统治了整个 80 年代的电脑市场,并成为了事实上的计算机标准。

而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 IBM PC 上的一众杀手级应用,WordStar 文字处理软件、 Lotus 1-2-3 电子表格软件、Basic 编程工具等等。

这些生产力软件的集中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和娱乐方式,开启了一个席卷全球的个人电脑时代。

很快,到了 1984 年底,国内个人计算机的数量就达到了 11 万台,计算机正在进入中国,但却始终无法真正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因为西方人发明的计算机不支持东方人发明的汉字,计算机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汉字的运行,汉字在信息时代,又一次成了绊脚石。

1980 年的《 语文现代化 》丛刊里说道: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

汉字拉丁话的声音又一次出现。到底是为了计算机而放弃汉字,还是为了汉字而放弃计算机呢?80 年代的国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今天我们聊一聊汉字在计算机时代的故事。

1 、汉字在 PC 上的实现

汉字进入电脑难在哪里?

如果把我们错过机械打字机时代的原因,归结为汉字的繁杂。

那面对计算机时代里汉字的窘境,原因就只能归结为落后,我们没能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电子计算机上的一切几乎都发源于西方世界。

尤其是像 IBM PC 这类个人电脑,最初压根就没考虑过非英语市场。

所以无论是 DOS 系统还是继任者 Windows ( 初期 ) ,都完全不具备汉字处理能力。毕竟那时计算机标准还没有统一、也没有像 Unicode 这样的国际统一编码。

初代 IBM PC 使用的字符集里,只有包含了字母、数字、符号的 256 个字符。

Code page 437 ▼

软件解决

其中的每一个字符,都以 9 * 14 像素点阵的形式,储存在了内存大小只有 4 KB 的单色显卡 ( MDA ) 当中,不能调整字体大小和颜色,也不能显示字符集之外的东西。

想要显示更多内容,就得再插上一块拥有 16 KB 内存的彩色图形卡 ( CGA ) ,能够显示不同大小颜色字符的同时,还有了能够显示图片的图形模式。至此,电脑上的英文显示问题就已经解决。

26 个字母的英文好说,上万个汉字怎么办。

首先,汉字字形远比字母复杂,9 * 14 像素的点阵大小肯定是不够描绘汉字的,先不说现在都打不出来的 “ biang ” 字,至少也要 16 * 16 像素才能满足大部分汉字的需要。

所以那个能自定义像素显示的图形模式,便成了汉字 “ 偷渡 ” 进计算机的路子之一。

其次,汉字数量的庞大,也让点阵信息的储存成了大问题。几 KB 的显存与 128 K 的内存指定是不够的,所以外置的汉字库也是难点。

再次,汉字的输入也非常难搞。

相信看过上期打字机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个让人头疼的舒氏打字机。

虽然汉字编码的设计,肯定要比明快打字机的机械设计来的容易,但从当时国内四五百种汉字编码方案中,选出最为高效、科学的一批做为输入法,依旧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而这些问题在 1983 年发布的 CC-DOS 上,终于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这套由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在 IBM PC 上开发出的汉字操作系统,第一次以软件的形式让方块汉字显示在了电脑上。

这套软件内,存有 6726 个常用汉字,支持使用拼音、区位码和首位码输入汉字,接上打印机后也支持打印输出。

后续的中文外挂平台 ▼

最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能够支持 c-dBASE II 这样的中文软件,让不熟悉英文的人也能使用计算机办公。

可以说,作为汉字迈进个人电脑的第一步,CC-DOS 算是成功了。

但尽管这套系统已经有了实用价值,问题依旧很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套系统的使用限制,CC-DOS 1.1 版的正常使用,要求电脑至少配有 320 K 内存,2.0 版本至少要 512 K。

作为对比,1984 年乔布斯发布的麦金塔一代,初始内存大小也只有 128K,售价 2500 刀。

除此之外,这种只依靠外挂软件实现中文显示的方法,还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将汉字从磁盘调入内存的速度太慢,导致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汉字加载。

除了能用但不好用的软件方案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有,上硬件喽。

硬件解决

IBM PC 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优秀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于是更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放在了硬件方案上。

就在 CC-DOS 发布的同一年,中科院计算所的倪光南在十多年的研究后,推出了 LX-80 汉字图形微型机,成功的在硬件层面上,实现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输入、编码、输出、打印等一系列问题。

注意,这里所说的硬件可不是指某一个硬件,而是采用 Zilog 公司的 Z80 芯片开发出的一整台电脑。

后来联想汉卡上包括汉字处理、联想输入等基本功能都是继承自 LX-80。

虽然在技术上 LX80 是领先的,但当时 IBM PC 就像现在的 x86 一样,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计算机主流,如果能将 LX80 的核心技术浓缩为一张硬件拓展卡,那国内所有的 PC 机就都能够实现汉字环境,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重复造轮子。

1984 年,倪光南出任联想总工程师,开始将这一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在几个月的通宵达旦后,于 1985 年 5 月正式推出了第一型联想汉卡。

硬件的解决方案终于成功了,这也就意味着只处理英文的 PC 在插上汉卡后,就能变成一台能处理汉字的 PC,电脑终于能最大程度上得到普及。

凭借着出色的汉字处理速度,以及汉卡中自带的智能联想汉字输入。汉卡在投入市场后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前三年光靠卖汉卡的利润就高达一千多万。

而在这一技术方案得到成功实行之后,很多公司也开始汉卡研发,后来的雷军、史玉柱等人都做出过自己的汉卡产品。

PC 问题_

虽然汉卡的方案解决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使用问题。但那时的计算机可不是普通人、甚至不是一般企业能买得起的。

虽然那时的电脑很高级,能实现的功能很多,但跟现在一样的是,Office 三件套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生产力工具。

当时大多数购买电脑的单位,都是用一台电脑配上一台打印机,来打印合同和报告之类的公文,而这样一套电脑系统的售价大概在 5 万元左右。如果计算机技术始终不能被应用到日常使用当中,那么计算机就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普及。高昂的价格和办公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 、中英文电子打字机

而这样一个矛盾,被当时四通公司的王辑志发现了。

既然大家对计算机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文字处理,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开发一台专用电脑,一台能从打字输入到打印输出的文字处理机呢?

曾在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工作的王辑志,有次因工作需要,参与了公司的电脑采购。当时的一套电脑包括了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三大件。

为了采购价格能低一些,他决定将三大件分开选购,最终凑出了一套价格相对便宜的微机系统。在该系统上,同样实现了 worldstar 、 dBase 等软件的使用。

但因为系统是自己攒的,打印相关的驱动软件得自己亲自动手写,在学习打印机的支持文档时王缉志发现,打印机的打印头是由八根针组成的,每一根针的动作都可以由软件控制。

诶?那有没有打印汉字的可能呢?

带着这个想法,王缉志连夜编了一小段程序,真的在打印纸上打出了 “ 冶金部自动化所 ” 七个汉字。

既然能打七个汉字的话,那所有汉字岂不是也能打。顺着这个希望,王辑志开始了第一步工作,为这台电脑建立汉字字库。

按照字符在电脑里的点阵存储方式,他从家里拿出一副围棋,拉上同事一起,一个人用棋子摆放 16*16 的汉字点阵,另一个人把坐标进行 16 进制编码,再把数据录入到电脑中。

靠着这个朴素的办法,一个多月后,一套包括了国标一级汉字的 16 × 16 点阵字库便制作完成了。

|| 当时,他所在的小组考虑购买一台微型计算机。在 IBM 的 PC 问世以前,各种海外品牌的微型机各有千秋,处于群雄争霸的局势。经过多方寻访和比较,王缉志决定自己 “ 攒 ” 一台机器。

他选择了澳籍华人邝振琨研发的 DATAMAX8000 主机、美国 TeleVideo 的终端( 即显示器 )、以及日本伊藤忠公司的打印机,这套 “ 多国部队 ” 组成的微机系统,性价比非常高。

字库建立后,当然还得要有一套输入法,因为一级汉字是按照拼音排序,从工作量和实现难度上来说,拼音输入法成了王缉志的唯一选择。

后续王辑志又完成了系统 BIOS 部分的工作,又实现了 dBASEII 数据库软件的中文支持。就这样,一套能够实现财务报表打印的汉字处理系统顺利完成。

但这一切依旧是在英文系统上实现,电脑本身不能显示中文,也不能编辑中文。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王辑志。能不能再进一步,做出能完全处理中文的汉字系统呢?

他的这个想法恰巧跟当时售卖日本打印机为主业的四通公司不谋而合。于是他带着做出一台中文处理系统的想法,下海加入了四通公司,并担任总工程师,将中文文字处理系统作为公司的第一个拳头产品开始研发。

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再加上与日本硬件公司的合作,这台中文打字机从 1985 年开始,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发工作。

( MS-2403 为 2400 后续型号 )

为了让国人更好的理解这台机器的作用,便将其命名为 MS-2400 中文打字机。售价 7000 元一台,第一年就卖了 7000 多台,成功开启了中国的自动化办公时代。

四通集团也发展成为那时规模最大的民营高新技术公司。

虽然名叫打字机,但它实际上是一台拥有了汉字字库、中文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的定制微机。

这台机器在全国的畅销,不但让四通集团赚足了银子,其中内置的五笔输入法也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很快成了那个年代的主流输入法之一。

内置的中文处理软件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迎来了一位电脑高手,名叫求伯君。

他在离开四通后,加入了金山,与李明一起写出了后来的 WPS( 即文字处理系统 )。90 年代后投资成立的四通利方,就是后来新浪网的前身。

不过,四通打字机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

90 年代后期,随着联想公司与英特尔公司合作推出了万元奔腾计划,电脑价格不再高不可攀,联想 PC 的年销量也从 5 万台涨到了 20 万台。个人电脑的普及速度直接起飞, PC 时代来了。

失去了定位优势的四通打字机被迅速淘汰。中文打字机这一 PC 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也逐渐消逝。

结尾

到了 90 年代后,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不再成为汉字信息化的阻碍。

中文 windows 外挂的软件平台又成了各大软件公司的战场。直到自带中文的 windows95 发布后,计算机上对中文的支持才开始慢慢向好,现在我们也逐渐习惯了中文的显示,开始追求更加美观字体。

但这段特殊时期的故事值得在中文互联网历史上留下痕迹。因为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努力,面对个人计算机浪潮后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顺利。

我们既没有放弃汉字、也没有放弃计算机。

无论是打字机时代的探索,还是信息时代的努力,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汉字。

撰文:CC 视频制作:B站差评君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纪录片《中关村》 - CCTV纪录片《中关村-四十年的足迹》 - 北京电视台

CCDOS操作简述 张行 - 知网

IT十年被忘却的记忆 大丁 - 知网

WINDOWS中文平台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卢骁 - 知网

通工汉字操作系统 徐勇 - 知网

王缉志 - 新浪博客

中国制造 汉卡 - 网易报道

告别铅与火的新技术 李南 - 知网

BGM :

Macintosh - enWiki

The IBM PC's Killer Apps - pcmag.com

原标题:《错过了打字机时代的汉字,是如何进入电脑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