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亲近女性间月经会不会“传染”,牛津大学说不

澎湃新闻记者 陈明明
2017-04-13 14:08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不少女性会有这样的经历:和自己的好姐妹、一起工作的同事、同住一个宿舍的室友等原本月经周期并不是同一个日期,但是由于平时朝夕相处,非常亲密,其中一个人的月经来潮,其他人的“大姨妈”也会提前降临。

关系亲密的女性之间,月经来潮真的会相互“传染”吗?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布最新研究结果,否认了月经周期趋近的现象(经期同步)的存在。

该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和女性生理周期管理应用程序​Clue的研究人员联手开展。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将720名女性两两配对,分成360组,结对子的两位女性吃喝日常作息都在一起。在观察了3个连续的月经周期后,研究人员发现,其中546名女性在实验结束时和其配对者的月经来潮日期差距比实验刚开始时还大。也就是说,两名女性日常在一起的时间越久,月经来潮日期反而越不同。

参与此次研究的数据科学家马里加·薇拉吉克(Marija Vlajic)称:“我们研究的样本中没有一对研究对象是‘经期同步’的,相反,经期的差异随着时间增长而变大。配成对的研究对象从一开始经期就是不同步的,随着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变久,这个差异变得越明显。”

在生活中,薇拉吉克遇到和自己的好姐妹同时来月经的情况时,她从不认为这是“经期同步”,“在随机比较两名女性的来潮日间隔时,这个差值是随机分布的。每位女性的月经持续天数是不同的,半年里总会有这么一两次你和你的好朋友同时处于经期的时候。”

而牛津大学生物文化人类学副教授亚历山德拉•埃尔沃格尼博士此前也曾表示,女性经期重叠现象更可能只是巧合,而非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

事实上,早在1971年,玛莎·麦克林托克(Martha McClintock)就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称同屋居住的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趋近的现象。

她选取了一所女子大学里的135名住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分为室友组、密友组和随机组。在亲密相处半年之后,麦克林托克对她们的月经来潮日(即月经的第一天)进行分组统计,发现室友组和密友组的来潮日间隔从7-10天变为3-7天,周期出现趋近。

而作为对照的随机组来潮日间隔则分别为6-14天和5-15天,基本保持不变。基于其他哺乳动物中存在的类似现象,比如老鼠的“Whitten效应”(雄性老鼠释放的费洛蒙可使雌性老鼠发情期同步),麦克林托克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费洛蒙。

费洛蒙其实是信息素(pheromone)的音译,也称外激素。1959年,德国生化学家彼得·卡尔森(Peter Karlson)和瑞士昆虫学家马丁·路丘(Martin Luscher)共同创造了这个词,并把它定义为“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一物种其他个体接收并影响它们生理或行为的物质”。

为了进一步证明生理周期与费洛蒙有关,玛莎·麦克林托克1998年发表了一项研究。她分别收集了9名女性在卵泡期(排卵前)和黄体期(排卵后)腋下的汗水提取物,然后涂抹在20名女性的上唇,参加者除了被要求6小时内不许洗脸,其他一切生活照旧。结果卵泡期汗水使参加者提前来潮,而黄体期汗水令参加者推迟来潮。

结合卵泡期体内激素促进排卵而黄体期体内激素抑制排卵的现象,麦克林托克认为,这个结果证明不同时期释放出的费洛蒙可以影响他人的生理状况。但是这个结论稍显无力,提前和推迟来潮的天数(2天左右)有点少,甚至跟经期长短的波动差不多——这一点麦克林托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

马里加·薇拉吉克认为,即使至今都无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经期同步”的存在,但是不少女性还是乐意和好姐们一起经历月经来潮,“这相当于一种分享,试想一下,你和你的同事或者室友一起来月经,你们之前的关系会更进一步,因为你们同时经历着腰酸、浮肿、烦躁、易怒等生理和心理的状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