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日报解读当代“愚公”黄大发:悬崖峭壁上凿出7千米水渠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从小听到大,有人敬佩愚公的执着,也有人嘲笑愚公本“愚”。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讲一位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
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有一个叫团结村的村子。这里的草王坝如今有着730亩稻田,有条件的村民还搞起了养殖,家家户户每天都能吃到白米饭。

乍一看,这似乎没什么值得惊叹的。
但大家可知道,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山高石头多,
出门就爬坡,
一年四季包沙饭,
过年才有米汤喝。
从“过年才有米汤喝”到天天吃上大米饭,如此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全村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水渠的感人故事。


1995年前,草王坝1000多口的用水都依赖着唯一的一口“井”。说是井,却也算不上井——土坑里慢慢向外渗水,接满一桶水常要等上一个小时之久。

以前我们这有二三十户吃这个水井,大家起得早就在这等,如果我来早了我就提上了,他来迟了看到井里没有了,就想要半桶,还要争得打架。

从前的草王坝曾有330平方米的稻田,由于长期缺水,干季时,土地的裂缝能有一脚宽。
其实,这里并不是真的没有水。

Constructing the water channel required chiseling hundreds of meters into three mountain cliffs. In the past, rice couldn’t be grown in the hamlet of Caowangba.
若要修渠引水,需要绕过三座大山,经过数百米长的悬崖峭壁。过去的草王坝,由于水源的匮乏,全村没有一株水稻。

这位“黄支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跟上艾瑞克的步伐,一起探寻。
撸起袖子,开山引渠

黄大发是团结村草王坝的老支书,1959年,23岁的黄大发决定带领村民修一条水渠彻底改变村子用水困难的问题。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坚毅感动了神仙,最终帮他移除了大山。
而在黄大发的故事中,没有神仙,没有外力,有的只是他和村民们坚定的信念。

这一任务不仅艰巨,而且十分凶险。
为了在峭壁上开渠,村民们要徒步爬到山顶,把绳子一端绑在大树上,一端绑在自己腰间,然后贴着岩壁往下滑到指定位置,开始一点点地凿、挖。


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这次修渠的尝试是失败的。黄大发和村民们当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开凿这条水渠。虽然他们的意志很坚定,但是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理解。

Now, you can see that it’s incredibly jagged. It’s remarkably rugged. But it’s incredible that they were able to bore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mountain using only hand tools.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岩壁非常粗糙,有明显的锯齿状。但是能够人工把这座山凿穿,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

但黄大发并不服输。
The failure made Huang realize he didn’t know enough about irrigation. So he started to study.
这一次的失败让黄大发知道了自己在水利技术知识上的缺乏。于是,他开始了学习的过程。
潜心进修的黄支书
1989年,黄大发主动申请到枫香镇水利站跟班学习。黄大发年纪比较大,和其他同事相比,基础知识比较匮乏。但黄大发爱问好学,也从不怕被嘲笑。
艾瑞克找到了两位和黄大发一起进修的同事。说起他,两位同事也是有着深刻的印象。
厘米、公分的概念不懂,只知道一尺两尺三尺,从他提问,你心里面想笑,可是不能笑,因为他比我们年纪大。

重燃希望,二次进山

1992年,57岁的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始了新渠的修建。
Three years later, a 7,200-meter-long main channel and a second section spanning 2,200 meters were finished. They wrapped around three large mountains, and flowed across three cliffs. It was the end of the era in which Caowangba’s villagers considered water “as precious as oil”.
三年后,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处绝壁的水渠竣工,彻底结束了草王坝“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这条水渠,是黄大发与300多名村民用锄头、钢钎、锤子和双手一点点开凿出来的。

修渠期间,黄大发的二女儿患重病,临死前也没能见到黄大发最后一面。随后不久,黄大发13岁的大孙子突发脑膜炎离世。
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黄大发抹掉眼泪,又继续带着工具上了山了。

到底有多险?
艾瑞克在寻找黄支书的过程中,可是好好体验了一把山势的险峻。

Now, I’m up really high. And being all the way up here helps me to realize that Huang Dafa is not only extraordinary persistent but also extremely brave.
现在,我站在一个非常高耸陡峭的地方。亲身来到这里,我才明白,黄大发不仅仅有顽强的意志力,更是一个无畏的勇者。

The rim is only several centimeters wide. The fall would be hundreds of meters. Plus, the cliff overhangs above in several parts, throwing off my balance as I tiptoed along the lip. One wrong step would be the last.
水渠边缘仅几厘米宽,下面就是深渊。除此之外,水渠上方还有几处凸起的岩壁,我踮着脚在水渠边行走时很难保持平衡。走错一步,游戏结束。

这无疑是恐高者的噩梦,而我就是一个恐高者。在进行拍摄时,我多次感到眩晕。与掉下悬崖的恐惧相比,我更害怕死于恐惧本身。这可不完全是玩笑话。

这里有一个秘诀,就是保持前行。只要一停下,我就会感到重力在把我整个人向下拽。我吓得双腿都软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艾瑞克找到黄大发时,他正在当地的小学给孩子们上课,给孩子们讲当年修水渠的故事。

如果我们连饭都没得吃的话,老百姓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家里没有粮心里就要慌。我修渠的决心很大,要拿生命去换。

黄大发的老工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我们施工的时候,他就摔到崖下面去了。当时他有一只手抓住一棵树。我们连忙把他救起来,我们大家都流着眼泪。如果那天他摔到崖下去的话,这条沟就不能修成功。

愚公就是要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挖山不止,挖一点少一点。我这一代挖不清,下一代一定要把它挖平,我要帮下一代干点什么让他们看到,有点继承有点留念。



(原题为《这位当代“愚公”在悬崖峭壁上凿出7千米水渠,现实比神话传说更震撼!丨解码中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