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轮到美有压力了,伊朗亮出新型导弹:可以打到以色列美军基地

2022-02-15 14: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强如美国也不例外。

过去数十年里,美国依仗霸权满世界煽风点火、胡作非为的举动,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普遍不满与反对。

如今,随着时代演变、各国相继崛起,当今世界早已不是霸权主义能大行其道的旧世界了,一味沉浸在霸权思想中、满世界为非作歹的美国,也必不可免地遭到了反制与抵制。

2月12日这天,伊朗便公布了一则重要消息,让美国和以色列倍感压力。

12日,伊朗军方公布了一款代号为“哈比尔舍坎”的新型战略远程导弹,最大射程为1450公里,导弹精确度高、速度快,可以有效突破导弹防御系统,并且该导弹还是由伊朗完全国产制造的。

伊朗方面还指出,由于以色列与伊朗的最近距离为1000公里,该导弹完全可以打到以色列境内和周边地区的美军基地。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伊朗公布新型导弹之际,美伊与其他伊核协议相关方,正在维也纳进行谈判,以寻求恢复伊核协议。

在这一节骨眼上,伊朗突然亮出一款“足以威胁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战略远程导弹,显然不是巧合这么简单。

至少3个用意吧。

1,向美国施压,表明伊朗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并对来犯之敌发起打击,进一步瓦解美国施加的制裁压力,同时给正在进行的美伊谈判增加“筹码”。

2,对以色列发起警告。

众所周知,以色列与伊朗是“宿敌”,双方都巴不得将对方“从地球上抹去”,而伊核谈判重启,以色列又极不愿意看到美伊“重归于好”。

所以,随着谈判重启,以色列很可能再次从中作梗、破坏谈判,而伊朗在这个时候拿出一款“可以打到以色列”的新型导弹,无疑是最好的威慑。

3,给予伊朗民众信心。

毕竟,距离美国制裁伊朗已经过去3年多时间了,尽管美国的施压没能让伊朗屈服,但给伊朗民众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美国尚未解除制裁的情况下,伊朗亮出卓越的军事实力,不仅有助于反制施压,还能振奋国民。尤其是,这款导弹还是伊朗国产的,就更令伊朗民众有安全感了。

然而,就在伊朗公布新型导弹之际,伊朗原子能组织副主席贾法里也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在与俄方谈判后,伊朗将尽快启动布什尔核电站2号、3号机组的发电工作。

据悉,布什尔核电站是伊朗最大的核电站、也是唯一的核电站,但在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后,该核电站就被迫关闭了。

恰巧的是,在此轮伊核协议谈判开启前,美国以作为“重返核协议的诚意”为由,宣布放弃对伊朗民用核设施的部分制裁。

也就是说,布什尔核电站重新启动,与美国的取消制裁有一定关系。但在贾法里的表态中,却只是强调了“与俄方磋商后、才决定重启核电站”。

这就表明,与公布新型导弹一样,伊朗重启核电站背后,更多的也是向美国施压。

一方面,核开发项目一直就是伊朗反制美欧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眼下各方正在维也纳谈的“伊核协议”,原本就是美英法德等国为了说服伊朗放弃拥核,而与德黑兰达成的一项协议。

如今,随着美国单方面撕毁核协议,伊朗自然会以重启“拥核之路”做为反制。

目前,伊朗已经有能力生产丰度为80%的浓缩铀了,一般丰度达到80%,就算是高浓缩铀了;到达90%,则被称为“武器级”浓缩铀,可以直接用来制作核武器。

因此,如今的伊朗距离“拥核”不过咫尺之遥。而这,也是迫使美英法德不得不与伊朗“坐下谈”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根据伊朗目前的核开发能力,实际早就可以重启布什尔核电站了,如今特地强调“与俄谈判”,显然就是在对美国说——核电站重启,不是你美国的功劳。

事实上,早在美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的部分民用核设施制裁时,德黑兰便发出批评,称美国此举“诚意不够”,如果真想重返核协议,就得拿出实打实的行动。

可见,伊朗并没有轻易上美国的“当”。

对此,且谈3点粗浅的看法吧。

一,这回轮到美国和以色列有压力了。

首先,伊朗公布的新款导弹,自然是对以色列和美军基地安全的一大威胁,若美以两国还想耍花招,那么该导弹很可能“果断出鞘”,给美以一记下马威。

其次,在饱受制裁的情况下,伊朗还能打造出一款全新且具有威慑力的导弹,这再次体现了伊朗军事实力的“韧性”,美以想通过军事施压迫使伊朗妥协,已经很难做到了。

再次,伊朗如今手里有了更多底牌,意味着美国在维也纳会谈上的压力也更大了,而美国日子不好过,一直翘首以盼、看不得伊朗好的以色列,同样也讨不到好处。

不得不说,这回伊朗的反击,确实打到美以的“软肋”了。

二,美式霸权越来越黯淡了,所谓的制裁也越来越不管用了。

一方面,美国制裁伊朗3年多,最后落得一个主动与伊朗和谈的结果,本就是一种战略失败;如今想谈了,还迫于伊朗施压、谈了大半年谈不妥,更凸显了美国的无奈与悲哀。

另一方面,不论是伊朗在重重压力之下研制出新导弹,还是当着美英等国的面重启核电站,亦或是突破美国制裁网、开辟新的石油出口通道,这种“韧性”背后,不也是美式霸权日渐式微、制裁越来越不管用的体现吗?

三,伊核协议谈判难有进展、伊朗反击之势又愈发高涨,这回轮到美国开始着急了。

要知道,伊朗问题背后,不仅牵扯到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更关乎美元霸权的安危与存亡。

毕竟,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一旦伊朗大量出口石油时,且不使用美元进行结算,那么“美元-石油”体系将大受打击。长此以往,美元霸权很可能轰然倒塌。

眼下,留给美国扭转局势的时间确实不多了,究竟何去何从、孰轻孰重,拜登确实得三思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