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梁小民︱3月读的二十九本书,推荐《未来简史》

梁小民
2017-04-29 10:5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由于春节去了南极,1月、2月读的书没达到月平均数,欠下的债只有慢慢还。3月甚闲,读了二十九本。

1.《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集团)

赫拉利这位超天才的《人类简史》已经震撼世界,在国内读书界拥有众多粉丝。这本新出的《未来简史》则在“好”字前要加一个“更”字。《人类简史》讲过去,这本讲未来。讲过去好歹要有点真实依据,但讲未来则想象空间极大。不要说科幻了,就是许多严肃的书亦不靠谱,起码让人难以理解、接受。所以,未来学被戏称为骗子学。这表明写未来而为人所信服比写历史难得多。但这本《未来简史》之所以再次震撼世界,让许多人信服,正表明写得极好。作者指出了二十一世纪后半期,甚至更远未来的前景,我想是现实的,会兑现的。存了对未来的这种预见,我们就更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这种预测的正确性就在于作者是立足现在而设想未来的。所以,这本书讲未来的基础是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

我认为,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是人的本性,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的欲望。作者提出,目前人类已经基本解决了饥饿、瘟疫和战争问题,那么人类的欲望是什么呢?那就是长寿、幸福或快乐,为此就是“为人类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神人’”。这三项就是现实与未来的三大难题。能不能实现呢?目前生物工程与电脑技术发展的现状表明这些欲望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未来就是生物技术与电脑的进步把智人变为神人的过程。作者的分析处处精彩。比如根据生物学的研究,人并不是有心灵、有灵魂、高于其他物种的物种,人的一切行为都来自“算法”,而这种算法无非是脑细胞活动的结果。当智人成为神人时,现在的意识等于一切,现在所讲的自由等等都会消失。

而且,生物工程与电脑的发展都得取决于创意型的精英,人民创造历史云云都会成为过去,这样少数精英与普通人群的差距还会加大。当然,所有人都会从这一进程中得到好处,差距无非相对差距而已。从现在科技进步所产生的影响看,这一点也是确肯无疑的。作者是超天才,读了大量的书,他不仅把这些书融汇贯通,而且从中有了自己的创新,产生了新思想,并进行了深刻而有说服力的分析。一般来说,超天才的书会难免高深,一般人难以读下去。但这本书不仅好读,而且极有趣,一旦开始读就难以放下。越读越觉得信服,常有醍醐灌顶之感觉,觉得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豁然开朗。

译者仍然是前一本书的台湾学者林俊宏先生,译文完全达到“信、达、雅”,读这样的译本本身也是一种享受。中信的书一向装帧精美,但这本书是一本平装本,我觉得这样好看的经典是值得保存、常读的,建议再版时出一本较为精美的精装本,以作为永久的藏书。

2.《镜厅:大萧条,大衰退,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巴里·埃森格林,中信出版集团)

镜厅是一战结束时签署《凡尔赛合约》的地方,作者以此为书名是因为这个条约不承认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而“这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埋下了祸根”。本书正是写此后三十年的大萧条及2007-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然,本书并不是描述这两次危机的,而是写政府与货币当局如何应付这两次危机,它们在危机中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为我们防范类似的重大危机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我们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就会进步。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的灾难,要远远小于1930年代的大危机,就是证明吧。本书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历史,而是把这两次危机对照起来写,这样给我们的感觉更鲜明,更直接。这种写法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写这两次大危机的书相当多,但这本侧重于政策分析,有独到与深刻之处,相当冷静与客观,值得一读。

3.《货币大师:罗斯福和凯恩斯如何结束大萧条,打败法西斯,实现持久的和平?》(埃里克·罗威,中信出版集团)

这本书也是讲三十年代大萧条的,但角度和重点与上本书不同。本书讲三十年代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如何解决了大萧条,货币政策的重点是讲金融体制的变革,这种改革的中心是放弃金本位制,增加货币供给量。作者介绍了凯恩斯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与罗斯富总统的实践。书中也谈到,罗斯福并不了解凯恩斯的理论,甚至听不懂他讲的东西,但他在解决三十年代大萧条时运用了这种观点。从书中看出,作者是赞赏凯恩斯国家干预的理论和罗斯福的实践的。应该说,在面临三十年代大萧条这样严重的经济衰退时,自由放任远远不够,国家必须出手干预。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放任经济如此衰退,失去如此之多。当然,对凯恩斯的理论和罗斯福的做法,至今仍是经济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过,我认为不顾经济现实固守金本位或以后的汇率固定是错误的。本书对历史的回顾真实而清晰,也相当有趣。无论你支持或反对国家干预,都值得一读。

4.《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国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保罗·沃尔克、行天丰雄,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鼎鼎大名的金融家,沃尔克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1979-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2009年后在近九十岁时任奥巴马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坚决反通胀的政策而且取得成绩,为美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行天丰雄曾任日本大藏省主管货币金融的副相、日本东京银行(现东京三菱银行)主席,现在是日本国际货币研究的理事长。由这样两位权威金融专家写的回忆录就有意义。不过本书并非他们俩人合写的回忆录,而是写战后一些重大的金融事件与变革。他们是这段金融史的亲历者,甚至主导者,所以他们的回忆不仅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更清晰和真实的认识,而且从中也能吸取许多经验与教训。本书以沃尔克为主,但行天丰雄也重要,因此尽管美国主导了国际金融,但许多协议是各国,尤其日美谈判所形成的。对金融家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5.《罗纳德·科斯传》(斯蒂文·G.米德玛,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中国,科斯的名气和影响甚至要大于美国。但科斯的粉丝充其量读过他的《企业、市场与法律》,甚至只知科斯定理。其实作为一位诺奖获得者,科斯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读他的全部著作不多,但读一本金面介绍其思想传记的书还是必须的。米德玛的《罗纳德·科斯传》正是这样一本书。科斯一生的经历并没有传奇性,甚至比普通人还简单,所以本书的中心正是介绍他的思想。本书介绍得相当全面而准确,有许多观点我们还未曾注意,如科斯并不绝对反对国家干预,与新奥国家派不同。同时介绍得也相当通俗,不了解科斯的人都可以读懂,而且读起来也相当有趣。

6.《私人生活的变革》(阎云翔,上海人民出版社)

通过对黑龙江一个村的田野调查说明社会关系在农村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家庭及相关的家长地位的下降和个人地位的上升。应该说,这是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社会进步,但同时出现的个人责任丧失与道德的丧失,也值得注意。本书对农村观念变化的论述是准确的,通过调查的实例来说明这种变化也极具可信性,个例的田野调查是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基础。

7-8.《文艺复兴的女人们》《优雅的冷酷:切萨雷·波吉亚的一生》(盐野七生,中信出版集团)

“文艺复兴的故事”第五、六两册。前一本书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四位著名女性:伊莎贝拉·德·埃斯特、卢克雷齐娅·波吉亚、卡特丽娜·斯福尔扎、卡泰丽娜·科尔纳罗。这四位女性,个人、经历、事业各不相同,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妇女地位的提升。后一本写文艺复兴时著名的切萨雷·波吉亚。此人在作者眼中是英雄,换个角度也可以称为野心家,文艺复兴的人性解放使他根本没有道德约束,这也是那一代人的典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的许多思想正来自这个人。

9.《制度的笼子》(徐贻军、何德平,中信出版集团)

用故事、案例来说明制度的重要性。中国正走在法治的道路上,应该说这些年的进步正是制度改变的结果,以后的发展还取决于制度的变革。这是一本面向大众、极为通俗的小册子,对如何实现法治仍有意义。

10.《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张宇燕、高程,中信出版集团)

这本书十二年前出版过,这次旧版重印说明了它的意义。作者重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意义,那西方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他们认为,美洲白银的输入引起财富再分化,形成富人阶层,促进了有利于增长的制度(如产权制度)的产生。对西方的兴起有不同的解释,这也是其中一种,而且我认为相当有道理,美洲的金银不是西方兴起唯一的因素,但仍为重要因素之一。

11.《大国商帮:粤商发展史辨》(杨黎光,广东人民出版社)

介绍粤商发展与特点的历史。本书有两点特别注意:第一,粤商是以十三行为主体的商帮,在中国十大商帮中突出的特点是开放性,应该说最早睁开眼看世界的并非文人官员,而是与洋商交往最多的粤商;第二,介绍了鸦片战争真正的开拓者是广东人。作者是作家,非学者,本书写得雅俗共赏,有相当高的可读性,不过欠严谨。比如讲伍秉鉴为世界首富就不确切,其实伍是2001年《华尔街日报》评出的千年世界五十个最富的人之一,并非全球之首。此外,数据少了一些,例如皇家从天子南库拿了多少钱,台湾学者有相当好的研究,作者应该借来用。当然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这些都是小节。

12.《庇护二世闻见录》(皮科洛米尼,浙江大学出版社)

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教皇私人回忆录。庇护二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教皇,他本人亦热衷于文艺复兴,可惜书中涉及这一内容的不多。尽管他的回忆录有自己选择性回忆及别人修改之弊。但读之,对了解那个时代还是有意义的。

13.《渴望风流:寻找光荣的深处》(欧文·斯通,长江文艺出版社)

以毕河罗为中心介绍了梵高、莫奈、塞尚、马奈、雷诺阿、德加、高更等印象派画家。当然主体是毕沙罗传,其他人都与毕沙罗有亲密交往。毕沙罗从穷人开始屡败屡战,最后成为一代大师。我最喜欢印象派的画,了解这一派的首领人物毕沙罗能更好地欣赏他们的画。斯通是大师,这本书出得极好,生动而有趣,五十一万字读来并不烦,越读越有趣,书的译文、整体装帧、插画都相当好。

14.《蒙娜丽莎传奇:新发现破解终极谜团》(让-皮埃尔·伊斯鲍茨、克里斯托弗·希斯·布朗,三联书店)

《蒙娜丽莎》这幅名画,无人不知。许多人去卢浮宫看过原作,没此眼福的,印刷品一定看过,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本书介绍在2012年发现的一幅《蒙娜丽莎》,从前后两幅画的对比,揭开了这幅画过去的诸多不解之谜。书写得极有趣,值得一读。

15.《人类时代:被我们改变的世界》(黛安娜·阿克曼,三联书店)

写我们对地球生态的破坏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中心在后一部分,本书写得轻松也有可读性,但在众多同类书中缺乏深度,较为一般。

16.《东北游记》(迈克尔·麦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是东北人的女婿,在岳父家的小山村住了一年,其间到过东北各地,且阅读了大量资料,写出了从洋人的角度来看东北的历史与现实,视角独特,认识有特色,非常值得我们一读。

17.《深暗》(赫克托·托巴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三十三名智利矿工,由于矿难被困在七百米深的地下,经过六十九天的营救,他们获得新生,本书记载这次营救的过程。这本书曾被改编为电影《地心营救》,我也看过,不过读书与看电影不同。书写得更细,写出了各色人等的心理活动,本书并不是要歌颂营救工作,也没有把受难工人描写成英雄,而是写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不同心态与行为,真实而感人。

以上两书都属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文纪实”丛书,这套丛书都相当好看,值得爱书人重视。

18-19.《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老北京皇城写真全图(上、下)》(喜仁龙,广东人民出版社)

瑞典学者喜仁龙对旧北京的记录,有文字、照片、图片,文字占的比重并不多,以图片为主。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了解北京的历史极为有益,这套丛书还有许多本,可惜还未看到。

20.《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托尔·汉森,商务印书馆)

讲鸟的羽毛的起源、功能及演变的科普读物。小小羽毛竟有如此大的学问,真令人惊奇。全书写得极为通俗、有趣,科普最怕写成学术书。

21.《探寻自然的秩序:从林奈到E.O.威尔逊的博物学传统》(保罗·劳伦斯·法伯,商务印书馆)

博物学曾经是一门很广泛的学问,目的是“为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的产物命名,编写名录并建立秩序”。博物学实际上包括了今天的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等极广众多的学科,但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包罗万象的博物学开始的。从收集、分类、命名研究中探求自然的秩序、万物的规律。从林奈和布丰到当代的威尔逊,对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由于博物学研究的结晶,这部书反映了人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以上两本都属于商印书馆出版的“自然文库”,我仅看了这两本,应该是一套科普读物,无论什么人都应读一点科普。

22.《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弗洛沦斯·威廉姆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上最大的义乳达九点五公斤,但由于太不方便,不久就割了,媒体称“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看了这段故事,你一定会觉得有趣,本书就为你讲乳房的故事,它的生物功能(哺育孩子)或有病(乳腺癌)属于自然的,而隆乳、各种化合物对其污染,则是不自然的。围绕乳房讲女性健康,讲种种非自然因素对女性健康的危害,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样的科普,你不会不喜欢。

23.《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景军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讲儿童成长、食物与营养的论文集,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而在于从人类学、社会等角度讲这一变迁,多为社会学家所进行的社会调查,不能说没意义,但读起来没趣味,太严肃了。像一大群大学者给我们讲课,而不是像《乳房》一样给我们讲故事,同属于“文本纪录社会”丛书,风格差异太大了。

24.《万事尽头,终将如意》(白岩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世界杯期间,作者到巴西采访,并写下了这本游记。尽管时间不长,但对巴西的介绍,在我们这边没去过巴西的人读来还是相当全面、有趣的。有个别粗疏,如说巴西支线飞机起步是为了避开波音与空客的竞争,好像在六十年时,空客正在起步,航空业中还没多少人知道空客吧?

25.《世界如锦心如梭》(毕淑敏,浙江摄影出版社)

毕淑敏在世界各地的游记,图文并茂。

26.《美洲小宇宙》(毕淑敏,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美州各国的游记。毕淑敏的游记,我还看过“非洲三万里”,这次谈的两本书,我更喜欢后一本,因为写得详细,故事讲得多。其实游记的好在于你游过,我也游过,但你讲出了我不知道的故事。借“游”讲历史、文学、风俗、传说、人物等能成为故事的内容,大家才爱看,地方谁都能去,但知道故事,而且能像毕淑敏一样生动、有趣讲出来的就不多了。旅游的趣味不在于游而在于知。

27.《梵高的咖啡馆》(张宗子,商务印书馆)

是一本以此为题目的散文集。题目仅是其中一篇,讲自己读书、看电影和生活中静思时的一些想法。把思想的火花记下来,还是有启发的。

28.《读在大好时光》(魏小河,三联书店)

不算书评,大概对读书时的一些想法、感受。初读一次,觉得欠深刻。

29.《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浙江大学出版社)

一本小说,但中心不在故事,而在于自己在美国与法国时对香港文化的一些想法。读来更像散文,但全书是一个小说,文字较严肃。

本月我就想推荐一本书:《未来简史》,我想读书人都该看看这本书,我到处向朋友推荐,澎湃的网友也是我的朋友。

(感谢澎湃新闻实习生唐燕飞的整理)

延伸阅读: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