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旅中,他们“隐身”

2022-02-16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青年杂志 中国青年杂志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编者按:

1月17日,2022年全国春运正式启幕。今年春运持续至2月25日,共计40天。人海熙熙,你与我各怀旅望。停落之间,聚散呼啸,他们的故事隐散其间。

攀爬与守念、妙想与坚韧,微末间的和煦、慢火车上的南北烟村……列车到达的时候,他们站在欢聚的背面,予热忱,予长旅。

从即日起,《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推出“春运!他们站在团聚的背后”系列报道。

“春运!他们站在团聚的背后”系列报道⑦

长旅中,他们“隐身”

@文/本刊通讯员 尧舜 李彩珍 本刊特约记者 徐晨 姚朕

车厢里的傍晚,向来有种温煦的安然。孩童窸窣,廊道间声息络绎,前座的年轻人端一碗泡面,水雾烹香。

在算不上湮远的时岁里,长旅也总是飞蓬劳顿。之于旅途的每个细节,你或许好奇,或许怠于留心。

故事幽微,有人在那里熙熙起落。生活的洪流里,你也许不必记得他们,却记下一组故事——长旅另岸的故事。

“水底”的故事

河北石家庄站有24个站台,从24站台走到1站台,要花上整整13分钟。

这样的路,是石家庄站客运车间上水班组的晨夕循复。

为列车车厢“补水”,保证旅客有充裕干净的用水,是他们的工作。

上水工在对普速列车进行插管作业,确保水管贴合严密

“一节火车车厢长约25米,每人负责4到5节车厢,每天工作下来行走步数都要在2万步以上。”该站上水班组青年班组长韩新培说。正值春运,一些列车站停时间短,上水工扯着冰冷沉重的上水管,迅速往返于上水井和列车各上水口之间,一趟车作业下来,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冰。

“脏、险、苦、累”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在对老式绿皮列车厕所附近的上水口进行作业时,经常是正上着水,车上厕所排出的粪便溅到身上了……现在的新型列车都装有集便器,但还是会有浓烈的异味。”上水工薛斌说。

上水工的作业地点在线路上,工作危险系数相较其他工种更高。为保证上水作业的安全,作业前20分钟组长韩新培就要带领人员出场。联控完毕,哈气迅速凝结到对讲机上,结一层冰霜。

站台股道间,狭长的通道很容易形成空气对流,再加上其他站台、股道的列车不断经过,带起刺骨寒风。作业用的上水管是加厚橡胶材质,一根管重达十几斤,冬季也被冻得异常冰冷。

插管、开阀、上水、拔管,一套作业流程说起来简单,实则需要熟练的技巧,尤其是上水时,经常会水流喷溅,弄湿的衣服在寒风下又凝成冰渣。

青年韩新培正在为列车上水

上水作业也常需应对突发紧急情况。

每逢冬季大雪,他们“以雪为令”,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对上水行走线路和上水井进行除雪作业,一趟走下来,雪水和汗水又沁湿后背。

2021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水害造成线路中断,许多列车滞留在石家庄站,这对上水工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短时间内要保证所有车辆的充足供水。“当天晚上,班组职工一路小跑,一节一节车厢地上水,整整熬了一个通宵。”韩新培说,旅客的笑颜就是莫大的勉励。

该站上水班组有青年职工51人,占班组人数的60%以上,承担着为途经石家庄的旅客列车进行补水的任务。仅2021年,石家庄站客运车间上水班组的上水辆数就达到了42万余辆。

这个春节,他们依旧忙碌。

韩新培已经在岗位上度过了五个除夕夜,千家笑语时,夜风为邻。“这是一年来最为关键的时刻,保证除夕夜列车上的旅客能用上热水,对于我们上水工来说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他这样说。

“一杯水”里,隐没着他们的故事。

“我的工作室只有1.8米宽”

1月24日凌晨1:41,K4029次列车抵达上海站。

打开卸污箱盖板、拉出卸污管、对接污物口、打开阀门排污……吴安庆在不足1.8米宽的列车股道间,开始了一天的卸污工作。

吴安庆作业前在做准备工作

恶臭扑面而来,每个动作却仍干净利索,他行动飞快,行云流水。

吴安庆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房建公寓段的卸污工。他所在的卸污班组负责抽吸列车污物箱内的污物,为旅途中列车上的旅客提供良好的如厕、盥洗等服务保障,班组平均年龄27.3岁。

春运期间,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之一上海站的卸污班任务量从每天的35趟列车增长为46趟。一辆普速列车需要抽吸34个集便箱,一辆高铁列车需要抽吸8至16个集便箱,每个集便箱需经过16个操作动作才能确保作业安全规范。

而卸污线又分布在轨道间,从值班室出发到作业最远地点超1公里,吴安庆和同事日均给30余趟列车、420余个污物箱卸污11吨,一天行走近30公里,一年将累计行走3000余公里,相当于从上海徒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距离。

“堵塞”也常见。“每个月都要遇上十多次。现在是返程高峰,临客加开,车次密集,最怕遇见多趟列车同时卸污,再碰上异物堵塞,那可就急死人了。火车不等人。”吴安庆语速飞快。

吴安庆正在进行卸污作业

对于列车卸污工作的苦和累,他感慨颇多:“不怕脏也不怕累,最怕的是对讲机里响起了列车计划出站时间,吸污设备却突然被旅客丢进厕所的杂物堵住。尤其在夏季40多摄氏度的桑拿天,排污口散发出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而旅客的无心之举,更足以让人急出一身冷汗……”

5:15,天蒙蒙亮,吴安庆又带领着另一组卸污工开始列队准备。布置好作业前的注意事项,他们站在股道间,冷风依旧料峭。

这是吴安庆将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十个春节。

“风中使者”与“海湾的风”

1月15日11时06分,x9578次年货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出发——满载1421吨巴基斯坦白砂糖和海南椰奶——这是2022年广西发出的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年货班列。

这一天,是“95后”刘胜荣留守在钦州港的最后一次执勤。

作业组在桥上安全位置列队迎接车辆。姚朕 摄

2021年,钦州港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机遇跻身全国机械能力最大港口的第一方阵。然而钦州港东站至钦港线的铁路线路15公里未进行电气化改造,运行时间长、效率低。

为此,中国铁路南宁局于2020年立项港东线电气化改造,最后15公里的电气化开通,让新通道集疏运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钦州供电段最年轻的技师,刘胜荣在2020年12月带着4名青年网工成立港东电气化改造施工介入小组。自此,小组坚守在值守点,直至港东线电气化改造通车。

初任介入组负责人,刘胜荣也犯怵。这是一场历练,他想。

钦州地处热带,加上是在港口,一年四季只有冬夏两季。2021年4月,广西正值汛期,钦州港闷湿异常。早上天还没亮,刘胜荣就跟随施工队出去作业。9点太阳一出来,水汽在地面形成一张膜,黏湿闷热。线路旁杂草疯长,蚊虫肆虐。“电视剧里都说吹海风是件浪漫的事情,但三十多摄氏度的海风吹在脸上,又热又黏,让人窒息。”他调侃道。

刘胜荣打开桥上通道,潜入桥底。姚朕 摄

早出晚归,一天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这个年轻人的脸上多了些沧桑感。条件虽苦,工作却有进益,施工回来,端起热腾腾的胡辣汤,再跟师傅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工作——驻地都是河南人,刘胜荣花了一个月才适应面食——至此,他也完全融入了这个群体。

2021年12月18日,港东线进入开通前的验收阶段。

数据波形图就像刘胜荣的心电图。经历一个多小时的来回跑线,在最后关头,一个激增的波动让刘胜荣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是I级缺陷!”检测人员说。

拿到数据后,刘胜荣反复核对,确认是接触线转换区域的设备出了问题,现场人员当即作出处理方案。

一周后,第二趟检测车按期发出。一张漂亮的波形图出现,“终于合格了”“终于要开通了”——工程终于将落下帷幕。

工人在对港东线铁路桥的供电钢柱进行基础螺帽紧固。姚朕 摄

1月9日10时28分,满载2200吨纸浆、起酥油等货物的电力机车,从广西钦州港鸣笛启程。该趟列车标志着广西“十四五规划”中“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钦州港东电气化改造项目顺利完工。

走在线路上,海湾的风虽依旧猛烈,却有着格外的亲切。春节之后,刘胜荣将奔赴南防线——他们就此“隐身”,新线的故事未完待续。

“春运!他们站在团聚的背后”系列报道

原标题:《长旅中,他们“隐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