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谷村新司:这位日本流行音乐人,曾是香港乐坛中流砥柱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大量的翻唱到后来必然会损害香港乐坛的原创动力。既然简单的翻唱就能大红,原创作曲又是何必。另一个角度来说,好的音乐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新填的词给它第二次生命,令它进入更多人的心里。
今天要说的是谷村新司。1948年出生于大阪,瘦小,大气、深邃、疏朗,创作了近600首歌,其中近50首曾被翻唱成中文。
今年是谷村新司的出道45周年纪念,亦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45个年头。6月1日,他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017谷村新司演艺生涯45周年上海站音乐会”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再往前,谷村新司第一次踏上中国的舞台是1981年8月23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与中国歌手们共同参加了《Hand in Hand北京》的演唱会。此行亦让他的目光投向了整个亚洲地区。
谷村身上有浓浓的昭和遗风,4000多场演唱会和3000多万张唱片销量的数字可见他的勤奋。他是典型的战后日本一代人代表,自信、朝气蓬勃而对邻国友善,始终致力于中日友善和关心儿童的事业,这位大叔无可指摘,是日本乐坛一位挺括而备受尊重的前辈。
在他活跃的年代,旺健而丰盛的昭和时代即将步入尾声,却也迸发灿烂光芒。《银河英雄传说》的开篇,田中芳树的“前进!再前进!”至今令人浑身一震,“奥特曼”系列的蓬勃、昂扬,以及对社会、科技和自身境遇的反思精神都是真实的昭和写照。当时,这种乐观的国民精神被称为“一亿总中流”,即有一亿人口认为自己是中产。
那个时代,民众相信奋斗能带来更好的生活,相信自己文化的独一无二性。无论银幕还是文学形象里,男女皆剑眉星目、健康开朗。虽然昭和时代并非每个男人都是高仓健,每个女人都是山口百惠,但他们的确是日本近代史上最令人怀念的形象。
日本文化固有的“物哀”和“武士道”,对传统文化的固守和对外来文化高度接纳的两极,都在开放的昭和时代后期得到平衡。
就像当时的日本流行音乐,既有传统日式歌曲的曲调特色,也有早期电子音乐的加入。温婉、优美,忧伤的底色但是不纤弱不颓废。想想山口百惠吧,那么年轻,却有一把沉稳而略略沙哑的嗓。她不用搔首弄姿,却已曲尽意悠远。

这场音乐会上,《共同渡过》(张国荣翻唱,原作《花》)、《遥远的她》(张学友翻唱,原作《浪漫铁道》)、《星》(邓丽君、罗文翻唱,原作《昴》)、《Rainy Blue》(张学友翻唱,原作《蓝雨》)等熟悉的旋律将会悉数响起。
昭和遗风和粤语歌的风华是宣传的最大卖点,然而想听一次谷村新司不仅仅因为这些。
年纪越大,他唱得越是有味道。

由300多颗恒星组成的昴星团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团之一,在秋冬季节尤其光华灿烂。谷村的《昴》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而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式的诉说。它就像无法言说的命运本身,迷茫、孤寂、矛盾,又仍然是有希望的,明亮的。
谷村的声音不是那种很具辨识度的,他也从来不会用力过猛。他唱歌是自然的,完全按照歌曲进展而流淌的。尽管听不懂语言,但是因为共同的回忆和某些共通的文化,国人从来不难理解他的音乐。
更加期待的是他会用什么样的编曲,呈现怎样的状态,来演绎这些熟悉的歌曲。一场谷村新司,将是活生生的时间本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