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新!新冠疫苗“真混打”将启动,更有效吗?

2022-02-19 14: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突破免疫能力强大的奥密克戎(Omicron)正在迅速引领了全球的新一波疫情。面对疫情反弹,如何提升疫苗的保护力,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新冠疫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抗Omicron的能力?近日,多个国家陆续推出了疫苗加强计划,“异源序贯加强”这一模式正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目前考虑的主要模式。

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工作即将在全国开展,莆田疾控中心的这份科普,一起来看↓↓↓

Q

问题一:加强针有必要打吗?安全吗?

A

有必要打,从目前相关研究来看加强针也更有效。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新冠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新冠病毒所致的人群发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不过,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一样,接种完成后随着时间推移,有保护效果减弱的情况存在,但经过加强免疫后,受种者机体内会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从而抵御病毒侵袭获得保护。

现有数据显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灭活疫苗(Vero细胞)+重组蛋白疫苗(CHO细胞)和灭活疫苗(Vero细胞)+腺病毒载体疫苗等序贯加强接种组合,均可以大幅提高受种者中和抗体水平,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Q

问题二:什么是同源加强免疫?什么是序贯加强免疫?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哪个效果更好?

A

所谓同源加强免疫,指加强免疫采用与基础免疫同一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接种,目前阶段国内实施灭活+灭活疫苗加强或腺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疫苗。

所谓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接种与之前疫苗技术不同的疫苗,目前阶段国内可实施灭活+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腺病毒载体疫苗。

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如果先前已完成两剂灭活工艺的新冠疫苗接种,后续需要打加强针时改用了其他任何非灭活工艺的新冠疫苗,那么就称为“序贯加强免疫”。

多项研究表明,同源加强还是序贯加强,都对变异株都有效,而且序贯接种可获得更优的免疫效果。

Q

问题三:哪些人可以进行序贯加强免疫?

A

现阶段可在全程接种国药中生北京、科兴中维、中生武汉的灭活新冠疫苗满6个月,且未完成同源加强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中实施序贯加强免疫。

Q

问题四:6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吗?

A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符合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要求的人群,可选择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Q

问题五:接种了除灭活疫苗以外的疫苗可以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吗?

A

暂时不行。对于使用其他疫苗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或后续获批使用疫苗完成全程免疫的,将根据其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和有关论证情况,研究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实施。

Q

问题六:序贯加强免疫的新冠疫苗免费吗?

A

是的。现阶段,序贯加强免疫实行免费接种政策。符合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要求的人群可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的一种,免费加强接种1剂。

Q

问题七:已经接种加强针了还能进行序贯免疫吗?

A

不可以,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两种接种方案只能选择一种进行接种。

Q

问题八:已经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可以不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吗?

A

符合加强免疫接种要求的人群,可以不进行序贯加强免疫,选择原技术路线疫苗开展同源加强免疫接种。

Q

问题九:距离第二针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超过8个月,还能进行序贯接种吗?

A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根据过去使用其他疫苗的经验,如果间隔增加,实际上它的总体免疫效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间隔的时间越长,随着抗体水平下降,一旦有传染源暴露时,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6个月后就能接种加强针,但也不建议间隔太久,最好不超过12个月。

Q

问题十:目前,已获批上市各种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的接种方案?

A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只需完成三针全程接种即可,无需加强免疫接种。

(点击查看大图)

Q

问题十一: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A

接种前,根据前期接种凭证,确认自己年龄是否在18岁及以上,是否已完成基础免疫满6个月以上。

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件、接种凭证等,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相关询问、登记等。

接种后,按规定现场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Q

问题十二:目前我市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点有哪些?

A

目前,全市共有新冠疫苗接种门诊61家,各县区具体接种单位的信息,可通过市、县区疾控中心官方网站查询,市民也可以前往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进行预约登记接种。

-End-

来源:莆田疾控

原标题:《最新!新冠疫苗“真混打”将启动,更有效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