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龄越大,骨头越松?骨质疏松这样防治

2022-02-21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骨质疏松✦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今天,温州新闻综合广播《健康导医》栏目邀请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光伟走进直播室,讲述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点击收听-

图左:斯骞 图右:周光伟

周光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分会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加速康复学分会委员

擅长:脊柱、骨盆、四肢创伤骨折,膝、髋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及颈椎病,腰腿疼,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对骨科严重复杂创伤和骨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438诊室,每周五上午435诊室 (温州市中医院六虹桥院区)

每周三永嘉桥下卫生院(永临卫生院)骨科门诊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OP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8年,我国最新的O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P患病率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 32.0%。其中我国低骨量人群即OP的高危人群庞大,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我国居民对OP认知普遍不足,对OP的防控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1、OP初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不易被发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约有50%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发生脆性骨折后或者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

疼痛:常见部位为腰背部,有些表现为全身疼痛,严重时翻身、起坐和行走困难。可伴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症可表现为身高缩短、 驼背或脊柱畸形等。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导致的骨折。例如:从站立高度或者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好发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肱骨近端及桡、尺骨远端等。

2、低体重是OP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骨骼是一种重力感受器官,重力负荷和肌肉收缩可影响骨细胞体重过低的人肌肉量少,对骨的负荷也轻,更容易发生OP。综合研究分析显示,BMI越高,低骨量性骨折和男性的椎体骨折风险越低肥胖女性与正常体重比,其OP患病率较低。但并不意味体重越重即对骨骼越有利,肥胖患者膝骨关节炎和心脑血管合并症患病率明显升高,故需要将体重维持在合适的范围。

3、 建议OP患者戒烟

国内外多项OP临床指南指出,吸烟是OP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和骨折风险因素。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降低肠道钙吸收,烟碱可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香烟中的金属镉亦会降低女性性激素水平,导致绝经提前,加快骨量丢失,引发OP。特别是对髋部骨折的风险最高;吸烟是绝经后妇女OP的独立危险因素。

4、过量或长期饮酒对 OP 的发生和骨折风险有关

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其进入人体后,会抑制骨细胞的正常代谢,使骨形成减少;可与体内其他无机物或某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钙吸收,加快骨骼钙流失。过量或长期饮酒,还可引起男女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加快骨丢失,减少骨形成;还会使机体神经、肌肉协调性减弱,容易跌倒。相关研究显示,饮酒量越多,OP 风险越高。

5、骨密度检查可用于 OP预警、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估

骨密度的检测方法较多,临床最常用的是DXA。目前国际公认的OP诊断标准是基于DXA的测量结果。DXA 的骨密度测量不仅是OP诊断的金标准,亦是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估及OP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骨骼评估方法。

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NOF)推荐下述人群应测定骨密度:

(1)年龄≥65岁女性和≥70岁男性;

(2)有骨折危险因素的绝经后女性及 50~69 岁男性;

(3)50岁后发生过骨折的成人;

(4)患有导致骨量丢失。

6、糖皮质激素会引OP(1B)激素可增加OP风险和骨折风险

接受长疗程激素治疗者中超过10%者曾发生骨折,其中30%~40%为椎骨骨折。国内外临床OP指南强调,使用激素者应尽早开始OP的监测评估,及时开展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预防和治疗。

7、OP的发生是内在遗传易感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有研究显示,若母亲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其子女中,尤其是女儿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

8、孕期及分娩后注意预防OP

妊娠及哺乳期是非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最大的两个时期,会不同程度影响骨代谢,当机体对钙的需求量大增,常规饮食摄入钙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时,可能使妊娠哺乳相关性 OP(PLO)风险增加。当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出现下腰部、臀部或下肢的剧烈疼痛,日常活动受限时,要及时诊治,以防发生脆性骨折,其中以椎体骨折最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均推荐,备孕期及孕早期女性元素钙量为每日800 mg,但孕中晚期及哺乳期女性每天应摄入1000mg钙。

9、OP 药物治疗不应只根据临床症状来确定

在OP的早期,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而一旦出现腰背痛、全身酸痛或出现骨折时再去诊治,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而防治骨质疏松的根本目标就是预防骨折。规律的适当负重及肌肉强化运动可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姿势及平衡,还可维持和提高骨密度,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集体和家庭锻炼计划、家庭安全措施和太极拳已被证明可降低生活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跌倒率和跌倒风险。OP患者应避免下列活动,首先是冲击性强的运动如跳跃、跑步,这类运动增加脊柱和下肢末端的压力,使脆弱的骨骼发生骨折;其次避免需要前后弯腰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划船等。

以下运动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

①负重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跳舞、爬楼梯及园艺劳动等,这类运动可锻炼下肢及脊柱下部的骨骼,减少骨骼矿物质的流失,更适合患有严重OP的患者及骨折恢复期的患者。

②柔韧性训练,能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有助于身体平衡,并防止肌肉损伤,同时有助于保持体型。伸展运动应该在肌肉充分活动后缓慢温和的进行, 应避免过度弯腰,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

③力量训练包括器械训练,可增强上臂和脊柱的力量,还能延缓OP的进展。另外,游泳等水中有氧运动同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10、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防治 OP的基础措施

在骨吸收和形成过程中,钙和维生素D非常重要。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OP的发生并不均是因为单纯缺钙,主要是由于骨代谢失衡,即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治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再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相结合,才能有效地防治OP。但单纯钙摄入与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无关。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我国人群维生素D不足状况普遍存在,维生素D用于OP防治时,剂量建议为800~1200IU(20~30μg/d)。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如果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

11、双磷酸盐类药物是防治 OP的一线推荐药物

目前用于防治OP的双膦酸盐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依替膦酸二钠和氯膦酸二钠等。

12、建议骨质疏松病友参加病友会

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心理异常。骨质疏松症 及其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视,主要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可见,建立OP病友会是我国预防OP的健康教育和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模式,多层面病友会的集体教育活动可能对患者参与OP预防和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建议OP患者参加病友会及患者教育。

健康导医 播出时间

首播:

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4.9新闻广播

周一至周五中午 10:00-11:00

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3.8调频广播

周一至周五中午 11:00-12:00

重播: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4.9新闻广播

周一至周日晚上 21:00-22:00

《健康导医》

温州广电“十佳广播电视栏目”

《健康导医》是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十佳广播电视”栏目,是由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广播栏目。

作为温州开办历史最悠久的一档广播医疗服务类栏目,2007年11月开播至今,已经邀请一千多位名医作客直播室,为数万名听众预约名医就诊,拥有温州各大公立医院数千位专家组成的名医联盟。

与温州市卫健委联合推出的“院长在线”专栏以及“健康服务”进基层等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深入人心,栏目听众遍布温州、台州、丽水等周边地区。

《健康导医》实现了音视频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的融媒体传播。

《健康导医》栏目合作单位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温州市中心血站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

温州市急救中心

温州市计划生育协会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温州市中心医院

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

温州市中医院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生活温州APP原创稿件

◆作者:斯骞

原标题:《年龄越大,骨头越松?骨质疏松这样防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