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瑞安女孩张佳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小雪花”

2022-02-22 17: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BEIJING2022

1月底冬奥组委会拍的定妆照

“再过两天,北京冬奥会就要落下帷幕了,但我还没从开幕式的激动劲儿中缓过来……”2月18日,接受电话采访时,正在隔离点的张佳玲仍十分兴奋。这位瑞安女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仪式环节担任标兵志愿者,负责活跃现场气氛,引导各国运动员入场。

层层选拔 幸运入围

2001年出生的张佳玲毕业于瑞安中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

“报名参与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是想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张佳玲说。北京冬奥组委会开放志愿者报名平台后,2021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组织团体报名,张佳玲也报了名。筛选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组委会看了报名者的跳操视频,了解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一批报名者被刷了下来;第二轮来校面试,现场了解报名者的外貌、身高、气质等。

2021年9月,名单出炉,张佳玲幸运入选。志愿者主要来自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这四所大学,共300多人。张佳玲被分到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仪式环节担任标兵。

标兵即标识位置的兵,任务是运动员入场时,为他们标识和指示行进路线。同时,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达中国青年一代的青春与活力,展现中国人的热情。

2月4日在场馆直播电视前的留影

30多次、120天、267个小时

2021年10月5日,训练开始。张佳玲为此放弃了国庆假期游玩计划。

10月份的训练在校内举行,都安排在周末,从9时至17时,主要内容是跳操,扎马步、高举手、开合跳、跟随音乐舞动……另外还要学会处理运动员晕倒等突发情况。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训练全部被安排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冬天寒冷,我站的点位在场口,风大,训练中有一次被冷风吹得发了烧,吓傻了,担心被替换掉。”张佳玲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组委会规定志愿者咳嗽也不允许进“鸟巢”。庆幸的是,最后她留了下来,还换到了旗杆下那个点位。

“30多次训练,120天,267个小时,我曾为记不住动作而手忙脚乱,为频繁的训练和学习的冲突而焦头烂额……”但张佳玲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初次去“鸟巢”训练正遇上北京初雪,她没带手套没穿靴子,被露天积雪冻到失去知觉。此后几次彩排恰逢大雪,她在湿漉漉的地屏上跳跃了一个多小时,一次次打滑摔倒。“但这4个月里,我收获更多的是感动,在排练时,听到歌唱祖国的音乐响起就莫名感到自豪。”

红色画圈处为开幕式张佳玲所站的点位

“那个瞬间,我全身的激情都被点燃了”

因为备战冬奥会,张佳玲读大学以来第一次没回家过年。除夕、正月初一没有训练,她和同学在学校食堂吃了饺子、汤圆。

2月2日,正月初二,到“鸟巢”参加了最后一次彩排。

2月4日,终于迎来冬奥会开幕式。她清晰地记得这一天的所有细节。早上5时多,他们就从学校出发;6时多,在安检处待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按不同组别坐车,“我坐第一辆车,前面警车开道,感觉特别拉风。”她说。到达停车场后,步行至“鸟巢”,再到备场区、白色隔离大棚,再化妆,8时左右准备上场。“因为保密需要,从训练到最后上场,都不允许我们带手机,所以我不知道具体时间。”

中间还吃了中饭,最后上场一次,熟悉点位。“怕汤汁弄脏表演服,大家吃的都是组委会发的餐包,主要是面包之类。”

当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终于轮到标兵志愿者上场。“刘晓峰导演在耳返里激动地喊:‘标兵准备,今天晚上就看你们了!’那个瞬间,我全身的激情都被点燃了。”张佳玲欢呼着上场。据统计,标兵共跳了一个多小时,是现场演出时间最长的演员。“汗水与疲惫交杂,但是当中国代表团入场时,我们一下子都蹦起来,与现场观众一起,扎进这个最欢腾最燃动的时刻。”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是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那朵“小雪花”。

附:

高光瞬间

张佳玲

刚从开幕式的激动与兴奋的劲中缓过来,过往四个月的训练历历在目,仿佛一场真实却又恍惚的梦,不知从何开始描述。

这四个月里,我有过迷茫有过苦恼。三十多次训练,一百二十天,二百六十七小时,我曾为记不住动作而手忙脚乱,为频繁的训练和学习的冲突而焦头烂额。我们常常带着惺忪的睡眼就出发,和月色光影相伴而归,往往在场馆里一待就是十三四个小时。记得初次去鸟巢训练正好遇上北京初雪,毫无防备的我被露天的积雪冻到失去知觉,没有手套没有靴子就只能咬牙坚持。场口的风总是很大,甚至有一次我被大风直接吹到发烧,嗓子几乎无法发声。几次大彩排恰逢大雪,在湿漉漉的地屏上保持一个多小时的跳跃着实不容易,总有打滑摔倒的事情发生。除此之外,导演还会根据彩排的效果频繁地调动点位,面临着换人和展示的压力,我会紧张,会不理解,会失落,甚至自我怀疑。

但是,这四个月里我收获更多的是感动,是快乐更是幸福。在排练时,我常常听到歌唱祖国的音乐响起就莫名感到自豪骄傲。很多次排练的时候,听到其他演员为我们加油,跟我们说“辛苦啦”,和我们击掌欢呼的时候,我都十分感动于为了同一个目标,两个毫无关联的陌生人可以打破隔阂,联结起来,真诚地彼此鼓励。

开幕式当天,激动和感动更是难以言表。那一天真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所有的演员都心系一处,彼此加油鼓劲。我们以掌声、欢呼声和拥抱为热场环节(比我们先上场)的演员们加油鼓劲;备场前,我们围在小小的直播屏前,为强大的视觉效果和技术震撼,为看到习主席而欢呼。当地屏灯光和演员融合在一起变成曼丽的立春彩色场景的时候,我们都不自觉地夸赞道“好美”。到了传国旗的环节,看到五十六个民族的演员们依依不舍地将自己手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庄重地传递到下一个人手里时,那种自豪感瞬间涌上心头,震撼与感动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当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终于轮到我们上场时,导演在耳返里激动地喊道:“标兵准备,今天晚上就看你们的了!”那个瞬间,一种终于要见大场面的激动噌地涌上来,全身的激情都被点燃了。我们欢呼着上场,全场黑压压的观众和他们手里挥舞的星星点点的国旗组成了一道亮丽闪烁的风景线,加上现场冰凌的灯光,那个绝美的时刻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在场上,我们雀跃地旋转着,扑腾地跳动着。现场的氛围很好,特别是当中华台北、中国香港,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奥委会入场的时候,全场都在欢腾,或是欢迎他们回家,或是在为铁哥们加油喝彩。当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科索沃(因为我的站位是在运动员落座的附近,需要给他们开门形成一条下场通路),他们的运动员从我们这个开口下场,他们一直在用中文说“谢谢谢谢”。虽然当时跳得很累,但是那句话仿佛一束光般惊艳,我感动于他们的用心,感动于他们给予的尊重,那个瞬间激动的我也在对他们高喊“thank you”。虽然没法和运动员进行过多的交流,但每一个竖大拇指的动作,每一个比心的动作,每一句感谢或是一句“welcometo Beijing”都饱含着我们的雀跃欢喜、我们的热情、我们的最真挚的欢迎。

当天也从未预料到这个欢迎环节会如此之长,汗水和疲惫交杂,但是当中国队的入场音乐和灯光响起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都蹦跶了起来。我特意摘下半边耳机,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扎进这个最欢腾最燃动的时刻。全场的观众站起来,举起手中的小国旗,我也越蹦越高,那一刻强烈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我知道那是开心是骄傲是一种归属感。一生只此一次的机会,只此一刻的瞬间,我感到生于五星红旗之下,我是那么幸运那么幸福。

下场后我们还和很多运动员打了招呼,和场外的志愿者们互道新年快乐。

热闹过后,人尽散去,匆匆告别鸟巢,就进入了隔离生活。大巴车驶离鸟巢,一切都那么猝不及防,曾经迫切倒数着结束日子的我们如今却又无比怀念那段艰苦又繁忙的日子。灯光下,倒计时牌子上的数字开始正向变大,仿佛又回到了刚在鸟巢的日子,一切都如此新奇一切都如此让人震撼。

原标题:《瑞安女孩张佳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小雪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