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龙珠传奇》:想当历史正剧的青春爱情剧,奔向了虚无
前些年的清宫戏多以戏说雍正为主,定档年内播出的,除了《如懿传》的主角是乾隆皇帝,其余几部中出现的旗头格格、长辫子阿哥都集中在清朝前期。已经播出的《龙珠传奇》的男主角,是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


像所有“浪漫青春传奇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南明公主李易欢也是不学却有术的机灵鬼,天资过人、容貌出众;也会男扮女装在闹市区误打误撞、跌倒被救起,遇到自己宿命般的爱人。


脱离厚重的史书、摆脱对历史事件的严肃讨论,将宏大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异化为舞台的幕布和标签,才能获得青春类型影视作品中特有的轻盈感。

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继位,九岁建元。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云南为吴三桂所弑。而在剧中,朱慈煊在康熙十四岁亲政时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北上京城、变相参与到除鳌拜的活动中去。
如果人可以无视肉体消亡而持续存在,那么一帮致力于复兴明朝的遗老口口声声称“大清”又有什么不可以?青春期的皇帝在龙床上和异性玩情趣游戏又有什么不可以?

历史是有相对性的,历史的选择是随机的,历史进程是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历史进程中人的主体性和意志被发挥到极致后,历史就成了虚构角色的玩物。

历史事实被编剧解读为一种“评价”和“形象”,历史被单纯地等同于一种叙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客观事实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
电视剧要的,其实不过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和一些存在戏剧感的人物,以便展示一些迂腐的浪漫主义想象。

虽然不知道编剧所谓的“科谱”含义是否等同于“科普”,但这段一千三百余字与科学及社会科学没有半点关系的长文,字里行间展示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自信是毋庸置疑的。
而充斥着各种低级错误和虚无感的《龙珠传奇》,无法回应编剧的这种自信力。

所谓“正剧”,在本质上仍然是剧,是一种文化产品而非历史本身。任何电视剧展示的都是当下的时代风貌而非过去的,精神内核也是当下的时代精神。只有承认电视剧的现代性,才能包容电视剧中人物关系和情节对于古代封建礼法秩序的突破。
放置在过去时空中的电视剧“正”或“不正”,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艺术处理程度,一旦超过了临界点,整体就会变味。
轻松的表现方式可以呈现出电视剧严肃而深刻的内核,许多优秀的喜剧、轻喜剧都因这个内核而被升华、拔高。问题在于,这些喜剧多数都不涉及对公权力及其行使者的讨论。

因为女主人公是向善的,因而选择站在皇帝这边。然而电视剧最终不肯停留在“好人赢得最终胜利”上,非要向前一步,给这份胜利添上一份人民的名义。这反而增强了电视剧本身的历史虚无主义色彩。

康熙作为权力的拥有者,通过掌控并行使权力赢得了女主角的爱情,治愈了女主角的“心病”,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联合起来,和民意也没有关系。

《龙珠传奇》效仿那些被归为正剧和给予好评的帝王将相型历史剧,刻意拔高自己的主题,又不肯放弃青春剧这一阵地,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落入了历史虚无中,体现出一种不折不扣的、赤裸而低级的奴才思想。

追随市场风向的创作者本身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年轻的观众也很难意识到问题。如果电视剧本身戏剧感强,就很容易收获观众,影响力越强,危害就越大。
抛开主题立意和思想上的高下不谈,视频网站上显示有90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龙珠传奇》,展示的不过是从康熙亲政到除鳌拜两年间发生的故事。加上为了方便女主角的活跃,将康熙的主要活动领域从乾清宫、养心殿拖到后宫、后花园,人物成长和事件生发的维度被大大限缩了。
为了维持情节的饱满,故事开枝散叶般地铺设了多条副线,看似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人物关系和人物设置,其实不过是为了故事得以进行下去而做出的强行转折或翻转,从本质上讲是有违创作规律的。

后现代性决定了大众文化深度的有限性,指望立意高、有深度的国产电视剧成为行业的常态,无异于奢望。

现在的青春浪漫爱情故事里,女主角换成谁演都一样,她们勇敢做自己且只做自己、无知无畏、追求局限性的自由和即时性的幸福感,好评、差评全看演员的观众缘。男性正面角色负责提供一切确定性就足够了。长此以往,没有年轻演员能在这个行业里获得成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