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胶济铁路调查⑤潍坊段:曾经的繁华小站,如今的棚改区

张铮
2017-05-12 16:34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胶济铁路是一条百年铁路,除了历史遗产价值,早已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之中。而我国对铁路遗产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工业遗产研究工作室发起志愿者招募活动,计划利用2016及2017年两年的暑期,对胶济铁路沿线4个区段(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四段)内56处大小站点及其配套设备进行全面的田野调查。本系列共5篇文章,总结了2016年的调查结果。调查参与者们认为,对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进行保护迫在眉睫,而用两年时间去完成的调查工作还远远不够。

2016年夏天,历时一周,我们对廿里堡站、一七三公里站、南流站、黄旗堡站、岞山站、坊子站进行了田野调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坊子站的调研工作。四天的调研中,我们对坊子站的大小十余座建筑进行了拍照、记录等,收货颇丰。然而,我们却不敢说完成了调研任务,因为了解的越多,越发现需要更多精力去深入调研。

坊子区是一座因胶济铁路坊子站而发展起来的小镇。我从小生活在这里,我的外祖父是一位穿行在胶济线几十年的蒸汽机车司机,从小便听他讲坊子火车站曾经“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的繁华景象。因此,我一直对坊子火车站及周边那些风格迥异的老房子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直到参与这次调研才明白他们真正的价值。

在我们调研的同时,坊子老区的棚改工作也在进行,一、二、三马路几乎所有住户都需要搬离。据介绍这样的工作一方面是推进棚改,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片区内的德日式建筑。我不敢妄自定论这样的保护是好是坏,只是曾经读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温玉清这样一句话:一座百年小镇的重生,应是营造出居民与过客、历史建筑与人文情怀之间的互动;应是小镇居民老老少少的广泛参与,点点滴滴的力量,积数十年不变的情怀和努力。

虽然,胶济铁路潍坊段的田野调查过程困难重重,我们常被拒之门外,但我们仍坚信这是一件必须马上去做的事情,至少是一次从无到有的突破。以下是我们对潍坊段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

坊子站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坊子德日建筑群、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这些或是胶济铁路沿线或是因胶济铁路而生的建筑都名列其中。而坊子站正是我们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

坊子站,位于潍坊市坊子区一马路,始建于1902年,距离始发站青岛站169.83公里。坊子站算是胶济铁路沿线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站点,曾有许多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到此考察并留下赞美。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坊子德日式建筑是中国的,也是整个世界的。与其他近现代历史建筑遗存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价值。游人至此,可以慎终追远、凭古吊今。无论从发展抑或传承的角度,我们都不能遗弃记忆,葬送文脉。”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张复合说:“各种功能的建筑几乎应有尽有,这样的德日式建筑群在我国独一无二······此类建筑我在世界各地只看到过两处,一处在德国的汉堡,再一处就是这里,值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坊子站是胶济铁路二级车站,除了承担输送煤炭的任务外,还承担非常重要的客运业务。德国人在修建胶济铁路时,在潍坊段突然向南拐了个弯,这看似不便利的举动为德国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当时坊子煤矿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大煤矿,德国人依据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取得了胶济、胶沂济和由济南到山东西部边境的铁路修筑权,以及铁路两旁30里内的矿山开采权。正是如此,德国人在修建胶济铁路时在潍坊段向南拐了个弯,开始了对坊子长达17年的资源掠夺。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并占领胶济铁路,展开了对坊子长达30年的破坏式开发,期间共从坊子煤矿掠夺煤炭400余万吨。

胶济铁路总体规划图 1905(图片来源:近代胶济铁路沿线小城镇特征解析—以坊子镇为例 邵甬)

由于坊子煤矿被过度开采,在胶济铁路双线改造时,坊子站被取直废弃。同时坊子区政府发展中心北移,从而使得这片精致的德式建筑群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包括站房、机车库、维修车间、电报大楼、加水站、上煤台、铁路派出所在内的大量车站附属建筑到目前为止仍保存完好,甚至一部分还沿用至今。坊子德日式建筑群是胶济铁路沿线的四处国宝级保护单位之一,坊子火车站的历史建筑遗留之全面也令人惊叹。以下是具体建筑的现状:

机务段段长办公室,该建筑目前尚有人居住。

机务段长办公室:建筑为欧式红色机平瓦屋顶带烟囱,挑檐带石质和木质雕花,水泥拉毛外墙面,外立面上可看到凸出的构造柱以及柱顶的独特修饰和石质雕花。(图片来源:自摄)

机车维修车间

机车维修车间:为机平瓦屋顶加气窗,屋面有部分损坏,青砖与红砖的混合墙面部分已有破损,拱形门和木质窗有缺失和破损。 (图片来源:自摄)

扇形机车库,据称,坊子站的扇形机车库是世界上仅存的两座扇形机车库之一,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机车车库破损严重,屋顶基本已毁坏,大部分挑檐破损严重,砖墙有局部破损和更换的痕迹,大部分铁门以及欧式圆形和拱形窗户已毁坏。室内的主要部分如砖墙、木门窗、铁门,均已破坏严重,木架结构有部分尚存。

扇形机车库:机车车库以转盘为中心,平面呈半圆形。 (图片来源:自摄)

车站仓库,山墙上有砖砌图案和“坊子”的字样。

车站仓库:为红色机平瓦屋顶,水泥拉毛外墙面有部分剥落,面向铁道的一侧墙面大部分变成灰黑色。石质框装饰的木质窗有缺失和破损且外侧有铁护栏,石质台阶有的已松动。(图片来源:自摄)

车站站房及办公用房,这些建筑大都保护完好并且正在使用中。令人庆幸的是,火车站票房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不过前些年却进行了修复工作,这些建筑的外墙被重新用拉毛手法所处理,并涂上了新的黄色涂料。相比没有改造的建筑,这些被“修复”的房子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火车站票房:机平瓦屋面带挑檐,毛石子墙面有部分剥落现象。 (图片来源:自摄)

德建电报大楼,该砖木结构建筑位于火车站大门西侧。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无法进入到室内亲自验证,只能在外面看个大概。

电报大楼:通过资料我们得知,电报大楼室内是剥落严重的石灰墙面,木质踢脚线,木质地板可看到些许破损。 (图片来源:自摄)

德建警务段,现在被用作车站派出所。派出所院内仅存留一座德式建筑。建筑北部有改建的痕迹,但我们无法详尽观察派出所建筑的细节。

警务段:大约有6米高。四坡屋顶,红色机平瓦,与周围的绿树蓝天十分融洽。 (图片来源:自摄)

坊子站站长住宅,住宅四周已经被垃圾和菜园所包围,一人高的围墙让我们难以翻越。

坊子站站长住宅:为带烟囱的机平瓦屋顶,阁楼有气窗,屋面有破损,带封檐板的挑檐损坏严重,局部带木结构图案的砂浆抹灰外墙面有部分剥落。根据书籍资料查阅得知,建筑室内的天花板为石灰抹面有部分剥落,石灰墙面也有剥落现象。(图片来源:自摄)

坊子机务段段长住宅,与站长住宅相隔不过200米,同样精致令人赞叹。

坊子机务段段长住宅:建筑主体为两层,局部一层。建筑立面上有石砌线条装饰,转角处也用石材进行处理,展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二层阳台处有木构架维护,木架刻有花纹、图案,十分细腻。与其他德式建筑一样,坊子机务段段长住宅是石质窗框,木质窗户。 (图片来源:自摄)

岞山站

岞山站位于山东省昌邑市岞山镇,建于1901年。离济南站253公里,离青岛站140公里,隶属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主要承担货物运送业务,包括整车、零担货物发到。我们驾车到达车站所在大概区域,横穿过废弃的铁道,将车停在了一处民房门前。周围一片杂草丛生,还有零零散散的几处玉米地,而铁道在杂草中若隐若现。周边的小路并不适合驾车通过,于是我们沿着废弃的铁轨向北步行。

隐藏在草丛中的铁轨 (图片来源:自摄)

步行途中发现了两处涵洞和一处仓库。首先看到的是小涵洞(高约1.5米,宽约2米),隐藏在草丛之中不易被发现。大涵洞(高约2.5米,宽约4米,深约5米)在小涵洞的北边约五分钟的步程,站在涵洞下可以看到上面锈迹斑斑的铁轨。

走过了大涵洞,我们发现了一处长条形仓库(高约6米、跨度约8米),仓库周围长满了杂草,可见废弃已久。周围居民说,这处仓库建设年代久远,有可能是德国人在修建最初胶济铁路时留下的。仓库南侧和东侧又新建了两个表皮为压型钢板的仓库,现已废弃不用。

铁道涵洞 (图片来源:自摄)

继续向北行走,距下车步行大约三十分钟后看到了一座水塔,周围大树环绕,目测水塔约有12米,典型的德式建筑。若不是提前从网上查阅过资料,单从外观来说很难将其判断为水塔。

蓄水塔:该建筑为双坡屋顶。整体立面为三段式构图,每段之间和边缘以青砖和红砖装饰,中段的顶部有五跨的青、红砖发券,上段的下部由水泥拉毛和青、红砖砌成波浪图案,彰显着其与众不同。 (图片来源:自摄)

建筑入口处并没有门,几步台阶便进入到内部,里面是一个方正的空间。抬头向上看才确认其水塔的身份。一片直径约四米的金属圆片,可能是当时蓄水桶的底部,墙角的位置有一部铸铁的竖梯,直通建筑顶部。

蓄水塔内部 (图片来源:自摄)

水塔被南侧的新建红瓦民房和一圈围墙围在中间,北侧紧挨着水塔的管理用房。水塔的东北方向有一处拱形门。进入拱门向西有条略为颠簸的小路,有村民经此路过,看来水塔往西不远处还有一些民宅。拱门外北侧有一处破旧的房屋,屋前的小院子还晒着洗净的衣物,可见也有村民居住。

蓄水塔周边,左图为管理用房,右侧为拱门,拱门两侧为石砌墙体,顶部以红砖饰边,装饰手法自然粗犷中透着细腻,猜测此门可能为原建拱门,后经重修(图片来源:自摄)

岞山站周围的民居、小卖铺等也都荒废了。可能是当时随车站一起搬走了,留下的蒸汽机车用的细细的铁轨则见证着百年前的小站繁荣。

廿里堡站

廿里堡站位于潍坊市奎文区二十里堡街道,始建于1903年,距离青岛站178.34公里。车站工作人员没有同意我们进站调研,只允许我们在入口处拍摄,也不愿与我们深入交谈便匆匆走开。由于不再承担客运任务,所以车站改建时拆除了原有站房,仅保留了德建仓库一处与德建办公用房两间。办公用房仍在使用,无法近距离观察,只对德建仓库外观进行了一些记录。有趣的发现是,仓库的山墙有模仿中国梁式形状的砖砌装饰。

车站仓库 (图片来源:自摄)

通过对周边村落的深入寻找,我们又发现一些早已废弃的建筑,其中一些可以确认为早期德建建筑。但仍有一些无法通过外观准确的得到答案,周围人烟罕至,也无处问询。

车站周边 (图片来源:自摄)

一七三公里站

一七三公里站位于潍坊市坊子区,始建于1902年。因其距离起点站青岛站173公里左右,所以本称为一七三公里站。发现一七三公里站是偶然的,因为初期的文献查阅中并没有这个站点,或许从一开始便是个不停靠列车的小站。由于一七三公里站早已荒废,被农田所包围,行驶在道路上无法找到其准确的位置。我们只能沿铁轨行走,在树丛和农田旁找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站。一七三公里站的车站主体建筑依旧大体保存,现已被撤站,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无法确定以前都有哪些建筑。

由于管理保护的缺失,该建筑门窗或被替换,或被封堵,只能通过山墙的小窗依稀看到石质窗框的精致。紧邻建筑旁现已建起一座农居,对原有建筑外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车站保留建筑:建筑为“L”形平面布局,红色木质屋架,原有的牛舌瓦也被红色的机平瓦所代替。水泥拉毛墙面有大面积的脱落,裸露出里面红色的砖墙。(图片来源:自摄)

南流站

南流站始建于1902年,位于潍坊市坊子区南流镇,距离青岛站150.15公里。隶属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分局管辖,现已撤站。南流站已被完全拆除,在旧址上,除了建筑,枕木、铁轨也都没了。大片的庄稼地头上能依稀看到曾经的路基。

南流站原有铁路路基 (图片来源:自摄)

在一所厂房的墙边,我们偶遇一位正在除草的宋大爷,宋大爷是当地村子里的一名教师,现已年过七旬。宋大爷回忆称,当时南流站的站房建筑东西沿铁轨展开足足有上百米,各类建筑都有。但说到德式建筑,宋大爷说记不得多久之前就全都拆除了。而南流站则是在2005年进行电气化改造时被撤站拆除的。当时相邻的黄旗堡站、南流站都能承担一些运送业务,因为两站距离非常近,政府选择保留了黄旗堡站,拆除了南流站。

黄旗堡站

黄旗堡站始建于1901年,位于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隶属于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分局管辖,距离青岛站146.32公里。现定为四等站,主要承担货运任务。黄旗堡站各类建筑相对比较齐全,但都是新建建筑,之前的德式建筑已经被完全拆除。车站所有对外开口都大门紧锁,我们虽然联系上了车站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以车站车流量大、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拒绝了我们的调研请求。

黄旗堡站德建车站与新建车站 (图片来源:左图 http://news.163.com/14/0627/15/9VOMM6IV00014AED.html 右图 自摄)

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第一条铁路,不仅是贯穿山东腹地的交通干线,还承载了几代人的宝贵回忆。由于胶济铁路自建成通车后所属权几经更迭,很多基础资料缺失严重,难以开展深入的研究、保护。而且,许多小站都成为城市发展、火车提速的牺牲品,化为历史尘埃无处探寻,只能通过走访周边村民来获取些许信息。然而,此次田野调查并不一帆风顺,比如,上文提到的黄旗堡站被改造后承担起货运任务,因管理原因,我们被拒之门外。但不管有多少困难,这次田野调查仍十分必要,至少是一次从无到有的突破。

(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胶济铁路田野调查活动联系方式:muqipeng@sdjzu.edu.cn。)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