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及盟友对俄“第一波”制裁来袭,能否牵制俄后续行动?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2022-02-23 22:2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当地时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全国视频讲话,宣布承认乌东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签署总统令仅仅几个小时后,普京又下令俄军进入乌东地区“维和”。

在俄乌边境局势持续升级之际,俄罗斯这一极具挑衅色彩的举动很快招致多国的指责。美国及其盟友纷纷谴责俄方做法,并陆续宣布了对俄制裁措施。

当前,美国及其盟友主要针对俄罗斯的金融机构和主权债务进行制裁。值得分析的是,这些制裁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俄罗斯日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动?

“总体来看,美欧和相关国家‘第一波’制裁的惩罚效果不强,对俄下一步行动形成约束的效力也不突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隆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一方面,为了防止俄采取军事行动,美欧均在制裁力度和方式上有所保留,没有祭出类似于将俄踢出SWIFT国际清算系统,限制油气产品贸易等“杀手锏”,而是希望为后续制裁保留更多工具。

另一方面,赵隆认为,制裁作为威慑手段的效果也在不断递减。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美欧对俄实施数十轮各类制裁,俄各行业面对制裁的“心理疲劳感”已经显现。

美欧对俄制裁接踵而至

就在普京21日宣布承认乌东两“共和国”独立后不久,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的谴责与制裁便接踵而至,其意图在于增加俄罗斯下一步的行动成本,从而避免乌东紧张局势持续升级。

2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将俄罗斯的最新行动称为“对乌克兰的入侵”,并联合盟友、合作伙伴针对俄罗斯的两个大型金融机构——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VEB)和军事银行实施全面的封锁制裁措施,俄罗斯将无法在美国及欧洲市场进行借贷交易,也无法再筹集资金。此外,拜登还宣布对俄罗斯的精英阶层及家属实施制裁。

同日,欧盟一致通过了欧盟对俄罗斯国家杜马351名议员和27个实体实施制裁;英国首相约翰逊也宣布,将对五家俄罗斯银行及三名高净值人士实施制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则宣布禁止新发和流通俄罗斯政府的主权债券。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也于22日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该国总理朔尔茨指出,普京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后,局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需要对“北溪-2”进行重新评估。

作为一条从俄罗斯绕过乌克兰、经波罗的海直达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从评估到铺设完成耗时超过10年,共耗资110亿美元,暂停对该项目的认证不仅将对俄罗斯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也反过来冲击了欧洲本就供给短缺的能源市场。

不过,面对欧美等国接连出台的一揽子制裁措施,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反倒显得格外淡定。“好吧,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清楚,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制裁都会来,不管有没有理由。”拉夫罗夫说道。

“自给自足”无惧制裁?

欧美国家上述的制裁措施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牵制俄罗斯未来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动?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宣布的制裁都是渐进式的,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普京打的“算盘”。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多年处于制裁漩涡中的俄罗斯经济已愈加“自给自足”,从而得以在制裁压力下生存。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克里斯蒂告诉《华盛顿邮报》,欧洲及其盟友似乎倾向于采取循序渐进的对俄制裁方式。“从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并不是最强有力的,但它们确实具有很高的象征价值,以此作为展示他们的决心或可信度的信号。”

就英国采取的制裁措施而言,该国部分保守党议员对约翰逊采取的措施感到失望。《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议员们认为制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原因在于制裁针对的银行完全不受英国影响,而针对的个人可能也已将其资产转移出英国。

除去欧美第一波制裁的力度尚不够强有力外,俄罗斯本身也已在多年的制裁风波中炼就了一副坚固的“防护壳”。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朱莉娅·弗里德兰德向《华盛顿邮报》分析称,近年来,俄罗斯因克里米亚危机和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疑似中毒事件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多轮制裁。为此,俄罗斯开始努力储备足够的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以便在与西方信贷和市场隔绝的情况下暂时生存。

对此,《纽约时报》分析指出,面临多重制裁的外部环境,俄罗斯的经济已变得愈加“孤立”,进而能够降低外部制裁对该国部分地区的影响。报道称,俄罗斯政府多年来一直在试图重新配置预算和财政,以便能够承受制裁的压力。此外,近期能源市场上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企,也有助于俄罗斯缓解经济危机。

除此之外,与2014年之前相比,俄罗斯的债务水平相对较低,对外国实体贷款的依赖也有所减少。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央行已经积累了63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全球第四大外汇储备。

普京的表态也进一步显示出俄罗斯独特生存模式的优势。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普京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在西方国家的非法制裁下,俄罗斯变得更加自给自足。”他还补充说,今后提高经济自主水平非常重要。

更严制裁还在后面?

尽管欧美国家近日采取的第一波制裁措施,不足以动摇俄罗斯在常年制裁阴影中形成的独特经济生态,但仍有分析人士警告,西方政府有足够的“武器”储备,足以对俄罗斯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如果俄在后续‘维和’行动中引发局势再度升级,特别是出现大规模流血事件,美欧对俄制裁料将实质性增强。”赵隆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纽约时报》分析认为,如果拜登政府按照官员提出的最严厉方案制裁俄罗斯,即切断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等头部国有银行与非俄实体的交易,俄罗斯可能会遭受金融恐慌,进而导致股市崩盘,国内通胀加速。

即便如此,许多分析人士也指出,考虑到世界经济彼此关联、相互依赖的特性,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是否真的会祭出最严厉的措施制裁俄罗斯仍然存疑。正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斯涅戈瓦亚所言,如果美国实施最严厉的惩罚,将会给全球市场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眼下,俄乌紧张局势对全球能源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已经初显。在普京宣布承认乌东两“共和国”独立并指示俄武装力量进入乌东地区“维和”之际,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攀升至每桶99.5美元(约合人民币628元),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德国因应俄罗斯的举动叫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后,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也上涨了10%。

对此,《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也是铝、镍和其他金属的主要生产国。若俄罗斯的出口受到干扰,将给正处在脆弱时期的全球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市场造成冲击,甚至会影响其他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性。

不过,正是由于俄罗斯以能源和原材料贸易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使其经济上具备较强的“自我循环”能力。赵隆向澎湃新闻分析指出,随着各国恢复生产对能源需求的进一步激发,以及乌克兰紧张局势造成的安全恐慌,国际油气和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高水平,这将为俄罗斯抵御制裁负面影响,坚持与北约博弈既定路线提供重要心理保障。

    责任编辑:张无为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