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私下给客户打标签引热议,海底捞迎来“至暗时刻”?

2022-02-25 0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白

谁能想到,以极致服务享誉华人圈的餐饮品牌海底捞,如今也塌房了。

这家曾经被北大教授誉为“海底捞你学不会”、雷军也将其作为学习范本的中国餐饮领头羊,如今却陷入了从业绩到声誉的双重危机之中。

最新的消息是,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私下给顾客贴标签,包含了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等信息。对此海底捞的回应是,已于2020年起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优化,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并于2021年1月全部排查整改完毕,所有新增信息均需要通过严格审核。

而就在几天之前,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其中指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预计年度净亏损人民币38亿元至45亿元,主要原因为关停了300余家门店及餐厅业绩下滑等。这相当于这家餐饮帝国在亏损之前三年的净利润总和。

对于海底捞来说,转折点其实并不发生在当下,而要追溯到两年之前。2020年,在新冠疫情刚刚发生之时,海底捞掌舵人张勇作出误判,认为疫情会在当年9月结束;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海底捞开启了进击模式,短短一两年时间,门店数量几乎翻倍。

哪怕在后来张勇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紧急刹住扩张的步伐,但从这次网友的爆料来看,这种止刹并没有真正解决海底捞的真正危机,相反,它进一步暴露了海底捞的困境:此前多年海底捞所塑造的服务有多极致,今天海底捞因为这种“极致服务”所付出的代价就有多深刻。

用户隐私边界,在大数据时代一直是热门讨论的话题,其中有诸多商业伦理和法律规则的困境,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可能也意味着不同的标准,这需要未来各方不断的探索完善。客观地说,不唯海底捞,对于用户进行定位、并由此布局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战略,是当下企业的通行做法,也是大家相对能够接受的一种营销方式。单纯就海底捞这一事件来看,这种对用户进行画像的动机其实可以理解,相比想要去侵犯用户隐私,应该说这更符合海底捞一以贯之所展现的形象:通过用户画像来完善自己的服务。

那么为什么海底捞的“画像”,引发了众怒?这或许归根到底还是要从海底捞本身来找原因。当下海底捞的真正问题是,所面对的用户正在发生变化——在知乎上,“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海底捞的过度服务?”的问题浏览量超千万;在微博上的相关讨论话题,累积有一亿多人围观。当“社会性死亡”成为流行词汇、“社交恐惧症”成为年轻人定义自己的主流标签时,也就不难怪海底捞的竞争对手会选择“服务不过度”作为自己的口号了。

张勇曾经说过,“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是管理出问题,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二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但以极致服务作为标签一路创业成功的张勇,可能无法想象这个Z世代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的新商业生态,当人们开始对于这种侵犯当代社交边界的服务感觉到不适时,海底捞在这一基础上所做的任何努力,可能都会在用户反馈上适得其反。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已经是海底捞的“至暗时刻”。表面上的门店布局、业绩变化,只是海底捞底层商业逻辑脱节的一个侧影。面对竞争激烈的餐饮红海,如何再次突出重围,寻得在极致服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才是摆在张勇面前的真正课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