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语文老师花2年时间,把三年级儿子的英文拉到和中文一样好

2022-02-25 12: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柠檬是唯一的水果 小花生网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效果好、易复制的“大童英语启蒙经验贴”!

先说“成就”,小朋友进小学后花了两年,能读这样的英文原版故事 ...

问了某思专门教上海重点学校6年级的英语老师,说:这样的书,6年级的好学生都不太能顺利读下来。

问几年级可以读呢?回答:8年级(初二)!

好吧,再次为咱们的花生娃骄傲。说起学英语,在我们看来,只有两种娃:(1)花生原版娃(2)非原版娃。前者与后者比,在“英文阅读”上的确是有些降维打击。

说起原版娃,大家会觉得这得是从两三岁起就要开始修炼。

还真不完全是。最近我们发现,上了小学后再走“原版阅读”路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花友 @柠檬是唯一的水果 是一位语文老师,儿子目前三年级在读。从娃一岁开始,她就坚持每天一小时亲子阅读,一方面培养了孩子非常好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打下了不错的中文底子。

这是她家娃2021年的中文阅读“业绩” ...

幼升小时问题来了,娃和同龄人英语差距不小。于是,从一年级寒假开始, 她带儿子走上了原版路。两年后,成就斐然。

来,一起看看她的经验。她和孩子的成功,相信只要用心都能复制。感谢 @柠檬 ...

------ 以下是正文 ------

这个春节,我们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春天: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累积刷完2000本次英文分级,听完150本英文桥梁书,我家9岁大童终于入初级章节书了(从零基础启蒙到初章的路,我们走了两年多)。

至此,孩子的英文阅读终于赶上了中文阅读,做到了中英文阅读齐头并进。

孩子从一岁开始,我们就每天一小时亲子阅读,一方面培养了孩子非常好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打下了不错的中文底子。所以数学英语都不受影响。三科齐头并进,英语相对更领先。考试保持级部前三的位置。

特别,关于原版英语学习。近况是每次3本单词量在1000的RAZ,也愿意从头到尾声情并茂地读完,故事角色的性格也力求通过语气语调演绎到位;还经常给赖床的妈妈读个英文故事。蹲厕所和睡前都要拿着“小白”听故事~开始自读原版。

再回首,每个细节都发光。记录在此,一为纪念育儿路上老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一段经历,二为感恩回馈让平庸老母亲成长的小花生平台。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是典型的文科生,英语是学生时代最爱的科目之一,所谓擅长仅限于会做题。

由于喜欢这个学科,一路逢考皆高分通过,大学里一口气过了四六级,但是又如何呢?见了外国人能憋出内伤,翻译思维根深蒂固,原版阅读习惯就更别提……

但是我家这个2013年出生的娃儿,他以后所要面临的时代,绝不是只会考试只会做题就OK的,还是希望他能跟原版娃儿沾上一点点边儿。

可是,儿子起步有点晚了。

他幼升小前,我忙于工作,他的启蒙之路都是“偶尔”读读英语,导致幼升小面试时发现同龄小朋友能跟外教自如互动,但儿子不行。整个一年级上学期的外教课,儿子都默默选择了坐教室最后一排,玩游戏也是凑个热闹~

孩子上小学前,我们基本是以中文阅读为主 ...

那段时间,所有的个人闲暇都在反反复复翻看达人妈妈们的启蒙帖,一边学习一边羡慕。在学习琢磨推敲过程中,我不再焦虑,眼前的路线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在小花生App上收藏了很多英语启蒙经验贴,超级有用

现在看来,英语这门学科,方法用对了,陪着娃儿坚持下来就好。我选择的方法是,听力积累刷分级急急走起 …

好了,时间回到两年前……

从1年级寒假开始

以RAZ为主线,2年一路走到初章 ...

阅读时间安排方面,孩子上小学后,在英语上平均每天投入一小时,比如周中,白天刷半小时刷英文分级,睡前练半小时英语听力。

回顾两年多的启蒙之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阶段一:一上寒假RAZ正音,《海尼曼》练句型

阶段二:积累2000词,学自拼和视觉词

阶段三:RAZ和《牛津树》兼顾虚构与非虚构,一路爬级至H

阶段四:听了150本桥梁书,入初章

前期大量扎实的做功课真心帮我了不少,茫茫书海万里挑一敲定分级RAZ。关于这套包罗万象虚构和非虚构比例刚好的神级分级,相信无需多言。从一年级上学期寒假开始,我带儿子踏上了以 RAZ 为主线的原版阅读进阶之路…

阶段一:精刷低阶 RAZ 和《海尼曼》, 积累最初2000 词汇

带儿子刷 RAZ和《海尼曼》,看似是读,实际做法还是先听——用阅读软件带娃听RAZ aa 正音,用毛毛虫让娃点读RAZ A、B和海尼曼GK、G1、G2,其实是做到了听、读并行的。

RAZ AA 级:历时4.5个月,跟着软件读两遍,打好语音底子

AA级从pad端学起,刚开始走得并不顺溜,一言难尽。记得溪哥“playground”这个单词听好几遍都读不准,那时每天的心情随系统打分高低而起起伏伏。

点击更多了解:前前后后我们用了4个半月学完两遍。尽管有民间大神说分级的低阶不要流连徘徊,快速刷过去不回头,但是我们精雕细琢、扎扎实实的几个月听音正音,给孩子端正了“好好读单词”的态度,打下了很好的语音底子。

后来我读到一位牛妈的帖,她家的低阶刷了三遍而且还是英汉互译着刷过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怎么说呢,别人的经验之谈值得学习,但没必要完全复制,每个孩子不一样。

现在回想一下,AA级真心很枯燥,全是单词,没有故事情节。我家特别听话的小娃儿能乖乖坐着一遍遍听读正音,这个过程中还要忍受老母亲耐心余额不足时的臭脾气。

娃儿能陪我“坚守”,绝对是七年多来,每晚一小时的亲子阅读培养出来的定力。

RAZ A 级+《海尼曼》GK-G2:开启“点读”时代,积累2000词

在往A级进阶时,考虑到保护视力果断选了RAZ纸质书,买的是是某宝上那种一级八九十本的小册子,印刷很清晰,薄薄的一小本拿取方便,一次刷十本一大摞很有成就感,而且支持点读笔点读。每一级大概120元左右(断断续续买到了O级)。

我是从不敢给孩子读的,虽然有人说我发音很正,一个中文环境长大学着哑巴英语过来的妈妈口音能有多正?人家雅思8分的妈妈都不敢给孩子读呢!所以,我只迷信原版音频!!

那时正是疫情形势严峻全面网课的超长版寒假,感恩那个寒假,让我们的大火猛烧有了时间保障。那时一天能点读20本A级或B级,每天上午10本,晚上10本。进度肉眼可见,令人备受鼓舞啊!

虽然A级往后开始出现小短句,还是惦记着句子王《海尼曼》,我入手的是《海尼曼》GK不愧是“句子王”,每本重复练习一个句型不断变换关键词,非常适合早期英语启蒙。

我还从一个牛妈那里下载了句型表,单词表,在每一本小册子上标注了核心句型,这套70本的GK,第一遍按盒子上的序号刷完,第二三遍按句型分类刷的,还结合生活中的实物练习使用句型。

让老母亲倍感欣慰的是,有一天溪哥主动要求读 Three Little Pigs ,读得有模有样。这个认汉字各种费劲的熊孩子居然认读单词很顺利,老母亲被惊喜到了,于是在败分级的路上越滚越远…

GK被公认是海尼曼最经典一级,G1是最精华,接着入!读到好感up up时G2也入了,但是G2的音频比前两级差太远太远了,尤其是点读。

再到后来,G1、G2都齐了,三个级别的海尼曼按照A B C……字母顺序再次排排队,又刷了一遍。

由于习惯的强大惯性,听话的儿子在没人陪读时,也能保质保量自主完成��

海尼曼和RAZ低阶是交叉进行的,《海尼曼》是我没爱够的一套分级,可惜到G2就没后续了。海尼曼功成身退之后,我把它们妥善安置在心爱的宜家拉斯客小推车上颐养天年。

分级路上的神器没有之一:小达人和毛毛虫两只点读笔,利用率都可达100%。前者声音大兼容性强,音质略差,后者音质很赞,血统纯正,负责点读原版引进书。两只点读笔都在儿子英语进阶的不同时期立下汗马功劳!感恩感谢这两位诲人不倦功勋卓著的贴身外教,给个镜头��

扫码可直接获取相关资源��

阶段二:着重练听力,过关自然拼读+高频词

为帮助娃儿学好自然拼读,开工之前老母亲把这本《英语,爱拼才会赢:聊聊自然拼读那些事儿》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

为学习magic E,买了两款魔法手指,装备真的很重要,儿子至今都非常喜欢��

为学习oo组合,买了这种可爱的泡芙小圈圈,例如,写出 b, k 两字母,再把两个小圈圈摆在二者之间,就拼出“b-oo-k”,其实oo组合并不难,纯粹是给拼读加点料儿,儿子吃这一套。

还有这种字母小饼干,字母轮廓很清楚,没有动物造型干扰,可以拼单词玩,拼出来读出来再美美地eat up。

买了一套diy拼读海报,自己还彩印了一套,学完教材用它来检测掌握情况。

这套美国血统的Learning Resources高频词苍蝇拍桌游,小贵,质量和颜

值都在线,买来玩了几次:

高频词:用画风美美的 Sight Word Tales 系统学习,边学边练

《海尼曼》三个级别刷完之后,仍担心视觉词(高频词)储备不太够,想系统地学sight words,在学拼读之前迫不及待入了大爱的这套 Sight Word Tales《视觉词故事》,被插画美到了,配色简直绝了,至今还是心尖尖上的爱��

后面有这种小练习,我读完,儿子就能凭着语感答上来,是不是很神奇?

再回头看,高频词不是多么难以逾越的崇山峻岭,只是一个英语启蒙过渡期,没必要囤太多。海尼曼学到G1,搭配前面提到的颜值超高的sight word tales,基本可搞定常见的高频词,而且读到牛6,高频词仍占60%呢,反复出现反复巩固~

自然拼读:用新手友好的 Oxford Phonics World 学,还整理了错题笔记

老母亲认真做功课选了这套老牌经典自然拼读教材,支持小达人点读,音质相当好。利用周末和暑假,每天学习四页,我们把前四册教材和练习册完成了,还做了错题笔记。

都说拼读教材大同小异,其实还是有差距的,牛津出的这套分级更细致,设计更合理,尤其适合小白级妈妈上手。

教材彩色。

练习册黑白。

做的错题整理笔记。

学拼读同时,我们还把滞后的听力追平了

2020年暑假在姥姥家,正在学自然拼读的儿子一口气能拼完10本《海尼曼》能读懂,但是拒绝裸听,因为听不懂——我马上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听力滞后。

从那一刻起,我们有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拉听力。像人家牛娃那样一次两三小时俺们做不到,那就每晚至少15分钟,其实算上洗脚刷牙直到入睡,能保证半小时。

最开始从《海尼曼》G1里挑出一些读过的好玩的故事,3本各听3遍,后来听raz已经读过的,再后来提前一个level来听,再后来两个level……后来挑战听 Fly Guy《苍蝇小子》(英文桥梁书)……这个时期都是点读笔播放整本书来听的,很麻烦,也坚持下来了。

早上听,晚上睡前听,腻烦了也来个《字母积木》的动画片……周末安排个Big Muzzy 或 Duggee 动画片,原则上是量有最低保证,尽量无痛苦。

周末上课外班路上大约20分钟,也是练听力的绝佳时机,Buddy Phone耳机完美解决了儿子不好意思外放听力内容这一问题。

早晨上学路上一上车就打开倾听者,这十分钟能听个大概5个RAZ短音频,堵车就多赚一个。

日积月累的力量真心不可小觑,这种天长地久坚持不懈的滴水穿石之功,让RAZ的爬级路轻松了不少。

星光不负赶路人,终于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儿子能听到RAZ G(第8级),听力终于和阅读拉平了!

阶段三:继续刷RAZ,加入趣味性更强的《牛津树》

做了大量功课,决定选用这两套作为溪哥的御用分级一路刷上去。前者是nonfiction的绝对保证,后者是没有孩子不爱的虚构类故事,配方简直完美!

必须说说我家娃儿最爱的《牛津树》,众所周知这是江湖上被封神的一套分级,能让孩子读到欲罢不能。先后刷完家庭版1-6级,33+25册(毛毛虫点读)

那时RAZ在进行卡听,听一句音频要求他跟读一句,短句还好,长句很有挫败感,配合度很高的娃儿后来也feed up了。

这时穿插进行的《牛津树》才读几本就着迷了,哪怕每页只是Biff got on,kipper got on这样简单的句子,因为有插画和幽默元素的加持,对一直枯燥重复读raz的孩子充满了吸引力。

大概第三个晚上,熊孩子开始跟我商量,“我能只读牛津树吗?”显然,从妈妈们那里学来的卡听RAZ彻底搁置。后来RAZ改成只裸听+点读+复习听 模式了,彻底拒绝时只能牛津树当家,一路刷个乐此不疲。

当时做的阅读阶段记录��

从牛五开始出现 Magic Key,每读一本都是去赴一场扣人心弦的冒险,读到根本停不下来了,越到高级,细节越丰富,听到牛9着迷得不要不要的,反复听了若干遍,尤其遇到一个故事分上下集讲述但是听完一个就必须睡觉时,会遭到强烈抗议。

2020年底,新出了牛津树中国故事版,我抢鲜入了。 难度上正好衔接,而且有儿子最爱没有之一的高铁啊!

同时期还入了大名鼎鼎的key words,总是分配不出时间来读它,闲置了……

孩子在进阶,以前只能眼馋的书开始大肆入手,这一两年,一到618和双11,就大把大把地入原版,盘算着它们何时出场。部分截图:

6.18还入了第一个图书馆和科一,大侦探内特,小猪梅西,宫保鸡丁等。

这期间小花生发帖攒的积分,给儿子换了人生中第一套原版杂志—Highfive~这个杂志难度太跳跃,当时只能读懂几个板块的连载故事。

这一年,调整多回的阅读策略(上下滑动查看)��

《牛津树》刷到9功成身退,开始专宠RAZ,开启拓展阅读

这是分级个个都出类拔萃、资源铺天盖地的时代,老母亲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始终对RAZ情有独钟,唯有刻骨铭心的真爱才能解释得通。

记得暑假或周末的中午,被午睡的闹钟唤醒,我们娘俩就坐到沙发上开始了裸听点读—拓展模式。

窗外,是小区里的孩子们扛着枪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的嬉闹声,我家这个听话得让人心疼的小男孩,就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按照老母亲的模式读raz

我也有过纠结和矛盾,啥也不学也放出笼让他疯玩去吧,似乎又做不到。所以日复一日RAZ单曲循环模式被执着地坚持听不懂再来一遍,听懂了复述一遍,没有相关背景知识就先查一下,读完了再找相关书来拓展一下……

例如,读RAZ L级 Colosseum时,可搭配中文书《世界奇迹是怎样建成的》和《时光传奇》系列之《希腊》的相关章节。

我们娘俩非常喜爱也非常受益于这种中英文搭配的阅读形式,有时是背景知识的补充,有时是内容方面的强化。

刷RAZ的过程中,我们也做过实验,买过蜘蛛网️玩过家家,做过奶酪��

学做计时器��

除了手工,那段时间还完成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制作皮纳塔)��

对RAZ的深爱就是:AA一路追到Z2,争取小学毕业时通关。

8周岁生日我和队友给儿子举办了个人画展,那时我就跟小溪说,等把RAZ读完,五年级毕业时给你办个RAZ分级展,邀请你的英语老师来观展。当初,多么不切实际的梦也做了,哈哈。

RAZ刷到第9级,quiz阅读测试走起,加强阅读理解

从H级开始,大神们所说的精读阶段来临,这个可太专业了,看了很多技术贴不能上手,索性裸听1遍+点读1遍(或自读)+复习听+做quiz。刷到H级,也就是通常说的开始做quiz时期,溪哥接受得很顺利。

这是I级的quiz,我们通常只做选择题:

阶段四:听了150本桥梁书,入章水到渠成

英语启蒙后期的大功臣,无疑就是倾听者了,我们更愿意亲昵地唤它“小白”。还想再夸一顿,音质还不错,嗓门大,无需流量,巨省电,万年推!自从小白来到我家,晚睡前听力也承包了下来,牛听听彻底失业。

近半年,利用每天30分钟碎片时间,听了150本英文桥梁书

在分级不断爬坡过程中,早晨上学路上10分钟+晚上睡前的碎片时间,我们都规划出来加以利用。

我曾计算过,从娃儿开始刷牙泡脚到睡前足足有半小时可以用来积累听力,坚持下来绝对有惊喜!

当初俺家娃只会AB C时拜读我拜读前辈们的帖,人家娃儿能听懂 Nate the Great,羡慕得要死,如今我们也可以啦!

听过的桥梁书大概150本��

这个寒假,入初章水到渠成

途径 Magic Tree House,听了几本,能听懂,但是不喜欢,这个春节又回去听2021年年度最爱 Ready Freddy��

Ready, Freddy 蓝思值430-510L。这个系列的故事将带着我们走进美国一年级小男生Freddy的学校生活,和Freddy一起去学习各种各样有趣的知识。

这套书的作者Abby Klein是一名拥有20年幼儿园和一年级教学经验的老师。因此,她的作品不仅非常贴合7-10岁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也能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学到很多有趣的词汇,更好的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是我从盖兆泉的书单里找来让他试听的,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着迷了,足有五遍之多吧,几乎可以背下来,经常学用里面的语气语调来讨好妈妈。

Ready Freddy 在喜马拉雅中的音频主页��

喜马拉雅收听网址:http://m.ximalaya.com/album/22887401

今年2月7日,My Weird School 听起

今年2月12日,Diary of Wimpy kid 并行。

回顾大童启蒙之路,

这2点感触最深

这个帖子是我当初做英语启蒙功课时就有的梦想,什么时候也陪娃儿翻过一座小小山,站在山头细数来时景致。小花生里牛娃遍地,我们大童入个章真没啥大不了,就不班门弄斧总结所谓“经验”了,恐怕是教训更多吧。

启蒙路线因人各异

每次有人称赞溪哥发音很漂亮,问“怎么把英语学得这么好的”(其实也没多好,老母亲很有数),我从不敢让人家照搬我们的路子。因为我们从 RAZ AA走起,到享受初章故事的这两年,我写过几十篇个人反思,调整过若干次陪跑策略。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我都会诚恳建议她们读几遍书,制定出属于自家娃的路线,适合才能高效。毕竟,对于大娃儿们来说,时间最紧缺。

听力先行,绝对是条真理

从没那么谦虚好学,自从做了母亲。娃儿的英语想要领先,必须从家庭做起,这两年来不断各种尝试调整,始终铭记“听力优先”四字教诲,感恩前辈们不吝分享!走过弯路做过蠢事,跋涉了好久但不忘初心。

学习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才刚刚出发……

爬级路上顺带有了原版阅读区��

学好英语,功利角度是为减轻高中学习压力,放眼孩子的一生,更为阅读、交流,学习异国文化。这就是我们在体制内的应试英语之外,辛辛苦苦辟出一条路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和初心。盖兆泉说,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是用英语写成的,深以为然。

感谢您听我一路细数至此,期待下一次我们在初章见啦 ...

大童启蒙,找对材料,坚持不懈

一样可以追上大部队!

原标题:《语文老师花2年时间把三年级儿子的英文拉到和中文一样好,攻略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