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佳玮|32岁的詹姆斯回头望去,我怎么比20岁还逆天
就像说到勒布朗最好的比赛,有人认为是2007年的48分之战,有人会说2012年对凯尔特人第六场,2016年总决赛第五+第六场也有一些声音。
此前,我的逻辑是:2012-2013年的勒布朗远射更好、效率更高、也许还更全面,但是基本建立在一种“高效而精确”的套路上,不像2009年是少年意气,大包大揽啥都干,动不动跨全场飞一个之类。
但现在我稍微有点动摇了。

2017年季后赛至今:勒布朗场均35+9+7,2抢断1封盖,命中率56%,三分率43%。连罚球率(为什么我要说连)都有74%,而且每场搏到11次。
怎么说呢?
结合了2014年的高效率(完全融入迈阿密进攻了)和2009年的大包大揽。问题是他32岁了。
猛龙被骑士提早击溃后,德罗赞说,勒布朗“似乎比以前更快、更壮”了。这不合常理啊。

我的初步结论:
2008年跟简特教练之前,勒布朗的远射和罚球都不稳;2011年跟大梦学步伐前,勒布朗的步伐不扎实。2011-2014季是他的大成期,但体重有些上去。2014年夏天减重。
2015年他的投篮姿势有太多后仰,起跳后靠弯腿来平衡。
今年迄今的区别是:
——勒布朗年轻时,招牌的突破方式是“沉肩低头大步幅抢到身位一步过”,卡特、希尔、麦蒂都这样。但今年,尤其是季后赛,他沉肩下腰,大大变少了。
大多数时候是挺直着腰,小步幅,高运球,预备随时传出去。
——单打突破时,比如今天左翼对位奥利尼克,他并不追求“一步抢过奥利尼克”,而是运球突进,交叉步夺到身位,肩膀卡住奥利尼克,上篮。高兴了,也带个后转身。
——年少时,勒布朗追求的是大步幅夺过,起跳,空中调整上空篮;现在是卡住身位,用后转身(对猛龙系列赛用得极多)、撤步解决问题。今天有两个球,按以前是会用招牌的沉肩溜火车左手上篮的,今天用了沉肩后就势右手上反篮了。

——因为步幅变小,所以现在体前变向会显得没年少时那么霸气,没空间时,变向调整时的步子很像他预备接空中接力之前的小碎步。但因为重心变化幅度小,卡住身位后的转身连贯多了。
——投篮,2009年他起跳高度惊人,2015年加了大幅度后仰,去年一度有很久的投篮跟随动作。今年则是:稍微跳一跳,球出手后的跟随动作也不太用力了,长距离投篮基本无后仰,如果需要躲避防守,基本是向左跳,踢右脚保持平衡的动作也少了。
——背身时也不太撅屁股硬拱了,今天拱了斯玛特几个,基本是重心在左脚卡两下后,小步幅右翻身(同时右肩右肘卡位,这是当年大梦教他的),连翻身投篮。

他不必比所有人快那么多,只要快一点,卡住身位就解决问题了。包括投篮也是:没必要跳那么高、做那么大幅度的后仰、那么久的跟随动作,就简洁一点,可以了。
但他真不如巅峰期能跑能跳了吗?
对阵凯尔特人第一节中段,有一个镜头:勒布朗后场跟克洛德点后场篮板,勒夫抓到;克洛德落地调整了一下,勒布朗落地踉跄两步后直接亮开大步接球突进,直着上身运球,几个大步已经杀进波士顿禁区——当然冲太急,被小托马斯抄掉了。
这个球不会出现在精华集锦里,看比赛时也很容易漏过。但如果您看到了,没法不注意到:
他在跳完之后落地踉跄调整重心立刻接球突进瞬间从全场最后一端杀到最前端,而且中间没有沉肩低头,一副“我就是随便跑跑”的样子。

急停急起、核心力量,控制自如。
我现在很怀疑,今天得到38+9+7,季后赛以来场均35+9+7,还不是他的全力。他还藏着另一套玩意。
他不断在左翼来回揉搓奥利尼克时——底线一个,中路一个,试探性地走各色路线——更像是在练招。他在为总决赛藏着点什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