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2022-02-28 1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六盘水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可爱的中国

拉祜族:芦笙悠扬青竹摇,这个民族在唱歌跳舞中脱贫致富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民族风情浓郁,有“拉祜山乡,边疆宝地”的美称。这里是《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芦笙舞。

拉祜族视葫芦为图腾,也用葫芦制成芦笙。芦笙舞是拉祜族古老的两大民间舞种之一。在拉祜族村寨,男子人人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每逢节庆聚会,拉祜族男子便跳起芦笙舞,女子跳起摆舞,来表现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祈盼。

拉祜族是一个团结、向上、快乐的民族。拉祜族芦笙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石开所在的老达保寨人人能歌善舞,一首《快乐拉祜》唱响了大江南北,成为拉祜族的一张名片。如今的老达保寨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唱跳拉祜族的传统歌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芦笙舞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

李石开说:“现在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老达保寨听拉祜族的歌曲,欣赏芦笙舞,老达保唱歌、跳舞脱贫致富了。”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知识问答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措施有哪些?

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为此,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

一是制定出台针对民族地区的有关扶贫开发规划。先后编制实施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 2015)》、“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规划及《“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了民族地区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关于“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部分明确提出,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整族整村精准脱贫。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对陆地边境抵边一线乡镇因守土戍边不宜易地扶贫搬迁的边民,采取就地就近脱贫措施。

二是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民族八省区专项扶贫资金367.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3%。2018年,安排民族八省区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486.2亿元,比2017年增长32.4%。

三是开展产业化扶贫。在民族地区,通过扶贫信贷资金对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致富产业。

四是加大社会帮扶力度。中央部署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安排东部较发达省市分别与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云南、青海、贵州等民族省区和30个自治州开展结对帮扶。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攻坚期。“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把扶贫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着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坚持民族和区域相统筹,推进区域扶贫,确保如期啃下民族地区脱贫这块最硬的骨头。

六盘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文化符号和形象具有重要价值

文化符号是能超越事物本身的形式(如事物本身的形象、声音、光亮、颜色、动作等)而代表某种意义与价值的事物的物质实体。它是具有抽象能力的人类的创造物,也是被运用它的人们赋予一定意义或象征的东西。文化形象不仅是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文化价值的全方位展示,也是文化领域自视与他视的辩证统一,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文化标识,是各民族的共有记忆和共享映像,也是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文化符号和形象之所以能促进心灵相通、凝心聚力,主要在于它所包含的意义、内涵特别是精神价值。

象征作用。文化符号和形象是文化深层次的凝练标记。中华民族在长期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涉及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基因,其特质与禀赋已深深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演变成促进中华民族进步的精神象征,是代表中国形象、展现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质的重要载体。

凝聚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形成了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等内容不同但相互补充的经济文化类型,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国历史上形成的茶马互市、丝绸之路、唐蕃古道,流传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佳话,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近代以后,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同仇敌忾,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一批新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传播作用。文化符号和形象有助于增进民族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打造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不仅有助于巩固各民族的“五个认同”,增强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

文化符号和形象类型多样

我们可以把时间作为线索,来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和形象。

一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凝结着各民族的智慧。

比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符号,故宫、苏州园林、吊脚楼等建筑符号,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符号,刺绣、印染、木雕、剪纸等手工技艺符号,编钟、马头琴、芦笙、腰鼓等器乐符号,秧歌、锅庄等舞蹈符号,龙、凤、虎等图腾符号,此外还有饺子、火锅、茶等饮食符号,不胜枚举。截至目前,我国有昆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端午节、格萨(斯)尔等4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

二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时期形成了新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包括人民大会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藏铁路、民族团结誓词碑等,这些都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写照。

我们也可以按照类别,对文化符号和形象进行分类。包括

文化象征性符号,如长城、黄河、汉字、故宫、兵马俑、大熊猫、中国功夫等;

文化生活符号,如传统菜系、茶叶、丝绸、传统医药、瓷器、唐装、旗袍、汉语、中秋节等;

文学艺术符号,如唐诗宋词元曲、古代雕塑、水墨画(尤其是梅、兰、竹、菊等形象)、京剧等;

思想道德理念,如儒家、道家等传统经典中强调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念等。

发挥文化符号和形象功能

▲故宫角楼。资料图片

打造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视觉表征所呈现的文化观念,是最直观、最先被捕捉、最先被感知的文化意象。要注重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打造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在视觉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印象。

凸显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内涵,采取形、声、像、意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展现,进而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作品。

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要借助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拓宽传播渠道,用文化符号和形象来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的国家形象,会徽、吉祥物、奖牌、服装的设计充满中国元素,这些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对中华文化生动的表达。

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标题:《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