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熊思东:完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激励更多教师成为“大先生”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2022-03-02 13:2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面对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力争产生更多拥有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大学问、大作为、大影响的‘大先生’。”3月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处获悉,其将向“两会”提交《关于构建孕育“大先生”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建议》。

熊思东称,百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大先生”,他们都是人格、品德、学业上的为人表率者。在他看来,“大先生”产生和涌现,不仅取决于某项特殊政策的制定或某项特定措施的实施,更重要的应建立和完善“大先生”产生和涌现的生态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有志、更有机会成为“大先生”。

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多方参与的支撑体系。要产生新时代的“大先生”,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和良好的保障条件。建议整合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加大对高校牵头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开展新一轮布局时向具备一定条件和竞争力的高校倾斜;建议在省级政府层面设立产学研创新基金,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奖励。

二是建立多元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议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在科研经费使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收益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三是建立开放包容的学术体系。建议建立容错机制,持续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建议取消高校职称评审指标限制和岗位聘任年龄限制等,防止学术浮躁,鼓励教师十年磨一剑、心无旁骛向“大先生”进发。

四是建立导向明确的激励体系。建议设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如设立国家年度教师奖、教师国家成就奖等,可以参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表达对教师个人和职业的尊重与赞扬;建议对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并纳入“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和高校相关考核,让人才称号真正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五是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大先生”绝对不是“填表教师”“报销教师”“开会教师”,建议依靠现代智能信息技术推进“云中大学”建设,加快高校信息化进程,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把相对自主的时间还给教师,让他们回归本位,深耕专属领域。

六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破五唯”后要着重解决“立”的问题,做到破立并举,建议更加突出质量导向,实行基于学术影响、价值贡献的代表作评价和同行评价,建立和完善基于信任和民主的答辩、公示、申诉等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安心执教、悉心指导学生的教师得到更多支持和肯定。

七是建立以德立学的思想引领体系。“大先生”要为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既要有本领更要有方向。建议创新和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和思想引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崇德尚业。

    责任编辑:汤宇兵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