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胸痛或藏夺命疾病,专家呼吁建立“胸痛中心”:降低死亡率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2017-05-25 11:54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医疗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有这么个片段:一男子胸痛,自觉无大碍,并没有引起自己和医院方的重视,后发现是主动脉夹层,再开胸抢救也无济于事。从出现胸痛症状到抢救无效死亡,仅一个小时的时间。

电视剧中描述的场景,在真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又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由于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而患者“发病初期9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因做出准确判断并施以治疗,是全球医疗界面临的难题。

在日前举行的健康江苏高峰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呼吁,通过建立专门的“胸痛中心”,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且准确的诊疗,以降低其死亡率、改善预后。

“胸痛”可能是致命性疾病的前兆

据介绍,许多致命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都伴有“胸痛”症状——轻则“隐隐作痛”,重则“剧痛伴濒死感”。

但病人往往刚开始对于这些痛感不以为然,没有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就此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即使病人发病后呼叫、求助,由于院前急救资源有限,并缺乏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医生也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

“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就诊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高、长期预后较差。”霍勇教授说。

这种情况下,开辟出一个旨在优化、简化、规范“胸痛救治流程”,缩短病人总缺血时间的绿色通道,便成了医患双方的迫切需求。

1981年,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在美国建立。

霍勇介绍,“胸痛中心”就是把院前和院内急救无缝对接,通过多学科合作、院内外急救体系,在信息共享基础上,加强合作和流程优化,实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以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同时,胸痛中心还肩负对基层医生培训和社区人群教育的重任。

“不仅把疾病治疗考虑进去,更多的要关注到病人的整体管理,也就是院前和院后管理,以提高心血管中心的医疗质量。”霍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教授表示,胸痛中心的专业化队伍和组织框架,可以挑出胸痛病人中的重病人,快抢救,保护脏器的功能、降低死亡,同时,对轻病人进行合理分流。

以“胸痛中心”为抓手,完善医疗体系建设

“所谓胸痛中心,并不是指简单的在不同的医院建立一个中心。” 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方唯一曾表示,其意义在于建立一个体系,一个规范化的标准和模式,使得医护人员可以调动医院所有的力量去为病人服务。

就抢救胸痛病人而言,从发病到得到有效治疗,整个过程要求以分钟甚至是秒来计算,极其强调“规范”、“标准”和“模式”。

“比如,一个胸痛病人是在一个社区,那么社区的院前救助有没有做到位?120救护车接诊和转运胸痛病人过程中,在救护车上有没有采取医疗行为,等等”。方唯一说,当这个规范化的标准建立起来之后,流程会很清晰,会有严格和有效的执行。

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在十几年前开始起步,据霍勇教授介绍,最近5年有了快速发展。

“我国已在2013年建立了胸痛中心的自主认证标准,”霍勇说,各级医疗机构可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自我评估和对照检查,这有利于促进临床实践和医疗管理向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迈进。

2016年7月,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在苏州成立。此后3年,中国希望实现建立20家示范中心、培训1600家医院,并最终推动1000家医院完成认证的目标。

“但这还远远不够。”霍勇表示,在建设各级胸痛中心并形成联盟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手术示教、心血管疾病治疗培训课程体系;通过穿戴设备及远程心电技术,实现120急救、院前、院内、院后、患者五大信息联通,让老百姓不出村镇就能享受到大型医院的专业心电筛查及监护,从而推动从省级医院到市级、县级医院的上下联动和互相协同的医联体建设。

霍勇总结说,这种“胸痛联盟、远程教育、穿戴设备”的协同建设,最终可以做到“慢病筛查”——提高基层高危人群筛查质量,“急慢分治”——指导下级医院进行救治及转诊、专业指导和交流;“资源下沉”——实现无时差的分级诊疗,让基层患者可以就地享受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分级诊疗”——实现三级医院带动下级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