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爱耳日】用心聆听,科学用耳!

2022-03-03 1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3月3日

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据世卫组织统计,受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影响的人群数量有15亿。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25亿,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将有某种程度的听力问题。

听力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被认为受到了“损失”呢?

听力损失常见吗?

听力,一项需要保护的重要功能

耳是具有“听”功能的器官。声音穿过耳敲击鼓膜,振动被传递并转化为电信号,经听觉神经至大脑,最终被感知为一种声刺激,这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为了完成这一系列任务,耳需要具有精密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

但同时,耳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噪声、疾病、外伤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耳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那么,听力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被认为受到了“损失”呢?

双耳的听力阈值不低于20分贝时,就是听力正常。当一个人不能像听力正常的人那样听到声音,他就出现了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轻度到重度,可以影响一侧或双侧耳朵。如果听力损失极度重度,也就是基本或完全听不见了,就是耳聋。

用心聆听,科学用耳

声音本身,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伤害

危害听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耳部感染和疾病、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暴露于噪声或化学品等。这其中,噪声暴露的危险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普遍。

★ 当声音以一种不适宜的形态出现,就会从生活中必要的信息源转变为一种伤害。

★ 暴露在巨大的声音中会对耳蜗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而耳蜗结构对正常听力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 通常情况下,当声音超过80分贝、每周持续的时间超过40小时,就会损伤内耳细胞,从而导致听力损失。

★ 声音的强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的风险也越大。

来自娱乐场所或个人音频设备的高音量声音,正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12~35岁人群中,有超过10亿人存在发生永久性听力损失的风险,这个风险常常是由于暴露于过大的娱乐性噪声造成的。

用心聆听,科学用耳

使用个人音频设备

保护听力请牢记这几点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要有安全的倾听行为,也就是不危害你的听力健康的倾听行为。那么,从收听个人音频设备的角度来看,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 “60-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分贝须少于60分贝,耳机音量须少于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时间须少于60分钟。

★ 嘈杂环境中不要佩戴耳机:在公交车、地铁等环境中,背景噪声大,这时如果使用耳机,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而且,也容易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 耳机的选择:耳机最好选择耳罩式,对外耳道和鼓膜的刺激要小于耳挂式和入耳式耳机。耳机的音量应可自由灵活调控,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

用心聆听,科学用耳

● 小贴士 ●

对于成年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自己可能发生了听力损失呢?

以下这些表现需要重视:

★ 与他人交流时不回应或回应不当;

★ 因为觉得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低,导致说话声音要比平时大得多;

★ 在电话中交流有困难;

★ 变得孤僻、寡言少语;

★ 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音量开得很高;

★ 能听到他人说话,但听不清楚内容,觉得声音很闷,或只能听到咕哝声;

★ 口齿不清;

★ 难以听到门铃或电话铃声等高频声音;

★ 发生耳鸣;

如果出现上述多种情况,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查吧!

原标题:《【全国爱耳日】用心聆听,科学用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