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无声的世界亦有美与爱,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翩翩起舞在指尖?

2022-03-04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晚,北京冬残奥会将在鸟巢开幕。冬残奥会开幕式主题为“生命的绽放”,参演人员中30%为残疾人。残疾人不仅是体育运动的观看者,也能成为参与者、受益者!残奥会正在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努力实现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这是残奥会独具的意义。

昨天也恰好是全国第23个爱耳日,我国听力障碍人数已近3000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提醒社会各界关爱听障人群。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说:“视障隔绝了人与物,听障隔绝了人与人”,对于听障人群来说,手语是他们沟通最重要的方式。手语虽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的交流需要,但聋人群体依旧很难通过常规语文教学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唐诗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

那么如何通过手语来真正传达唐诗的美感和韵律?让中国的古诗词可以“灵魂起舞”?

虽然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聋人艺术家在尝试创作真正意义上的手语诗歌,但国内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成果几近空白。

手语很美,它应该被介绍给世界各国不会手语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手语这么美丽,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此有魅力。

究于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璇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的路上,旨为让手语诗歌真正成为一种文学。郑璇主编的《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目前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宣传片(01:00)

1.从失聪女孩到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

有一个小女孩,在2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听力,即使戴上最大功率的助听器也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在寂静的世界里,她时刻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态警惕地用眼睛观察外界。生活中,大家都觉得她过于沉默,也很少有孩子愿意同她做朋友。

值得庆幸的是,听和说的言语链的断裂,并不能阻止她去寻找其他的出口。写作和舞蹈为她插上了放飞自我的两翼,她不再沉寂,她小小的情怀在另一个世界里喷薄而出。6岁时,她连蒙带猜读完了《西游记》;7岁时,她公开发表第一篇作文;9岁时,她模仿唐诗三百首写下“转瞬不知何处去,星河深处觅踪影”的咏萤诗句;12岁时,她已经屡获各种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的奖项;15岁时,她把心里话写成长长的日记,每周交给最信赖的班主任老师;18岁时,她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个人随笔集被“榕树下”网站在首页推介。同时,她还着了魔似的喜欢舞蹈。年幼时,她趴在少年宫的窗口,看裹在粉色纱裙白色舞鞋里的小伙伴们翩翩起舞,但严格的家教却让她始终没有加入她们的机会,第一次走入舞蹈教室已是考上大学之后。数年苦练,她先后加入湖北残疾人艺术团、上海残疾人艺术团,在舞台上跳《千手观音》,跳《踏歌》,跳《孔雀飞来》。到复旦大学读博之后,她以一己之力创立了研究生舞蹈队。工作之后,不论到哪里,她都是所在单位舞蹈队的中坚力量。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郑璇,她是我国首位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的听障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荣获2018年度“全国最美教师”。她幼年失聪,经家庭语言康复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是“聋健合一”模式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她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英语、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在聋人和健听两个群体、中国和外国多边学界无碍交流。

从2岁时算起,迄今她已在无声世界里度过了38个年头。从前头的这个成长故事中,可以抓取出“阅读”“写作”“舞蹈”“表达”等诸多关键词。而如今,她的故事又有了新的关键词,那就是“手语”和“教育”。

她创立了“汉语—手语—沟通技能”的聋教育三位课程体系,主编的《手语基础教程》广被业界选用,加印达8次之多,创手语教材国内销量记录。她热心聋人公益事业,国内听障人士的社会活动,几乎都可发现她的身影。

郑璇说:

我所追求的执教理念,一是对聋人的支持做到最大,二是让聋人的潜能开发到最优。播种有时,花开有期。无声的爱,终将植入每个孩子心间。

2. 架起“聋”“听”桥梁

有爱·无碍

小时候,郑璇和千千万万个普校随班就读的听障孩子一样,因交流不便而忍受孤独,被边缘化,甚至遭受歧视,所以一度排斥自己的聋人身份;而现在,她早已学会悦纳自我,凭借良好的手、口双语能力在有声和无声两个世界里穿行自如,并最终成为一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听障孩子及其家人。

本书主编团队  郑璇(中)邰丽华(右)陈源清(左)

”除了听,聋人们什么都能做。”这是美国加劳德特大学首位聋人校长金·乔丹的名言,也是郑璇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的成长受益于教育,而如今又投身教育。沟通于我,曾经是魔咒,而当我终于冲破魔咒、走向语言的光明自由之境时,我期待:人们可以经由我做出的成绩,看到听障群体巨大的潜力;人们可以通过我发出的呼吁,了解到听障群体真实的诉求。我也相信,不仅我能做到,更多的听障孩子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实同样能做到。他们所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机会、一方平台、一点支持。而我,愿意用我的行动去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造福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的听障孩子戴上了助听器,植入了人工耳蜗,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从表面上看,手语的使用者少了,手语似乎走向“濒危”了。但只有从沟通障碍中走出来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视觉语言才是听障者最易于习得、最适合习得、最有感情的沟通方式

国外有一位听障长者曾说:“手语是上帝赋予聋人的最高贵的礼物。”——这是何等尊贵的礼赞!

听障圈子里还流传着这样的诗句:“如果你砍断了我的双手,我就用双臂打手语;如果你砍断了我的双臂,我就用双肩打手语。”——这又是何等地震撼!

口语和手语,并非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听会说的听障者、甚至听力健全人士而言,多学一门视觉语言,也并非坏处,相反会极大地便利其沟通、拓展其表达,打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赵莉(聋人)摄影作品《书》

手语是否能表达任何抽象概念?这个有意思的话题正巧也是郑璇当年的博士论文题目。从语言学的视角审视,我们认为,手语有着人类自然语言所具有的全部潜力。但一门语言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和文化的滋养。手语必须拥抱主流文化、必须走向千家万户,方能消弭“小众语言”和“弱势语言”的刻板印象,方能规避在医学主义残障观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濒危的风险

《中华手语大系》的诞生,正是基于这份珍视手语、倡导手语的初心,我们的团队也深怀让手语走入普通大众、和主流文化相结合的宏大愿景。用手语解说汉字、翻译《论语》、诵读唐诗,让手语映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就是我们所做出的第一个尝试。

《中华手语大系》主创团队

多年前,郑璇曾经在随笔中写下这样的句子:“也许前世我不是一只黄莺所以此刻不能纵情歌唱,但我一定曾是一只蝴蝶所以今生注定要尽情飞舞。”她感谢命运让她得以获得了语言表达的自由,尝到了新生的喜悦。今后她也将继续在有声和无声世界之间“飞舞”,做语言的纽带,做文化的桥梁。

3.与残障人群共享中华文明

这套大系由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合力完成,十分切合平等赋权的现代残障意识。主要制作者和作品呈现者都是听障人士。作为曾经的舞者,郑璇深知手语的美,唯有最专业的听障艺术家才能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这本书邀请到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女士一起主编,她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千手观音》的领舞,精缩舞剧《化蝶》的主演。手语模特都是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听障艺术家,插图绘制都是听障画家、听障摄影师,朗读配音都是达到普通话一级甲等的听障口语者,手语打法研讨人员多为经验丰富的听障教师,视频的拍摄和剪辑亦均由听障者创业团队完成。

这些听障人士为何能够如此成功?他们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享有者,还是中华文明的贡献者。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条件享有中华文明,而后方能成为文明的创造者。“共享文明、共创文明”是个理想,人类社会距此理想还有不小距离。

手语模特陈静在工作中

手语模特祝悦在工作中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说道,《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更深层的意义,是把文化注入手语中,可使中国手语具有更强的文化表现力;是向听障人群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其共享主流文明,继而可望与主流社会一起创造文明。对待残障人群,不能仅仅是不歧视,仅仅是使其得到社会的照顾救济,更要尊重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充分激发其潜能,使之成为社会的建设者,甚至能够像本书的编创团队一样,成为文明的创造者。如何对待残障人群,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残障人群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手语模特祝悦在工作中

手语模特郭家聚在工作中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沟通障碍的存在,聋人群体却很难通过常规语文教学充分体会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何通过手语来真正传达唐诗的美感和韵律?让中国的古诗词可以“灵魂起舞”?

诗歌翻译不易,有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而言,诗歌甚至是不可翻译的,那么,郑璇团队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的理念是‘以诗译诗’。一首唐诗,翻译成手语之后,变成一首‘手语诗歌’。手语也可以‘押韵’。”郑璇解释,“手语包括四个要素:手形、位置、方向、运动。这其中任一个要素的重复都可以做到‘押韵’,押的是手语韵。比如,《静夜思》全诗四句,第一句末尾手势方向是在右上方打出(明月光),第二句的末尾手势是在左下方打出(地上霜),第三句又回到右上方(望明月),第四句再回到左下方(思故乡)。这样就是用方向来押韵:右上——左下——右上——左下。又比如《江雪》这首诗,四句手语的最后一个动作,我们都用了同样一个‘5手形’,这就是手形去押韵。”曾学过多年舞蹈并且多次编创过手语歌的郑璇很好地将手语和艺术结合起来。

“以诗译诗”是从艺术角度对原诗的再创造,运用手语本身的手形、位置、方向、运动等诸要素,结合韵律、节奏、停顿等,展现手语本身的形式之美。

 

《春晓》 手语诵读版(02:00)
 
《静夜思》 手语诵读版(01:59)
 
《凉州词》 手语诵读版(02:47)
 
作者郑璇荐书视频(01:08)

推荐阅读

《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
郑璇 邰丽华 主编

《中华手语大系》是一套用中国手语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读本,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和健听人的手语学习指南。第一辑由《手语说汉字》《手语读<论语>》《手语诵唐诗》三本分册构成,组建字、句、诗的新手语学习体系。

从古汉字、《论语》、唐诗文献中,甄选出华人常学常用、耳熟能详、广为传颂的字、句、诗,进行:疑难字词疏通;全句手语翻译;全句拓展讲解;全书配以真人视频示范,让中国及华语区听障学生,通过手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哲理和智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