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阳明是怎么长成的?

2022-03-07 1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水姐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386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继续写王阳明。

这个年代无疑是个性解放比之以前,最好的年代。女性追求觉醒和独立,你看《我们的婚姻》这部剧那么多新的婚姻观宣言;孩子也要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谷爱凌则是极致版本……

男性更是了,几千年的时间维度里都在想如何让自己“内圣外王”发展得更好。

解放,意味着某些层面的松绑和自由。谁也管不住谁,谁也牵制不了谁。利益和感情关系在不断重构,所以每个人的境界和良知就显得格外重要。

自由的另一面,一定是良知。所以,王阳明在当代才更有了意义,因为人们的心确实更加开阔和包容一些,也适合前辈们念念不忘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愿望。

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杜维明写的《青年王阳明》让人一读就很震撼。他在序言里就突出了王阳明的意义。王阳明认为立志、修身,对典籍的切身理解比读书重要的多。他注重身教而不是言教,认为孔孟之道,不再只是读书人走的路,而是一切人的路。

这一切人的路的提出,这种普遍性使得儒学具有了宗教特性。所以,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如同马丁·路德对基督教所做的贡献一样深刻。

我的体会是,如果我们研究人事物,对我们的人生不产生任何影响的话,没有这种亲近感,接纳感,让人有灵感和启发的话,其实这些人事物的意义就很弱。

我始终强调,现在是高感性的时代,高感性的特征就是要有设计感、故事感、交互感、共情感、幽默感,能够高灵敏度地探求意义。

所以,在乌卡时代,不确定性、无常爆发的年代里,“我该如何存在”的拷问成了日常,而高感性让人生会有可持续的药方、方向和方式。

我原先几篇文章也在说,这种时代之下,人人都应该有探索、冒险、创新、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有随缘放旷、随遇而安、用舍由时、行藏在我、顺逆切换自如的苏东坡精神。

最近也找到一些理论依据,自从熊彼特提出企业家精神之后,诺奖得主菲尔普斯在《大繁荣》《活力》中提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属于所有人,包括企业家、用户、工匠、劳动者等等。

这个世界的趋势,就是正念、进步等等的好理念好东西,逐渐从精英智者,向普通人传递,无论是以主动学习还是以被动接收的方式。

我认为某种意义上,王阳明让思想和理念也有了普惠作用。所以,我们这篇先探求一下他何以成为王阳明。

杜维明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可以体现在,他的思想和现实之间切换自如,应用自如。儒学宗师里,大部分都是教导者、咨询者、辅政者的角色,王阳明不一样,他是实操者,他担任知县、刑部主事、兵部尚书和都御史的官场经历,使他直接面对宫廷政治的现实,并对公共事务有充分的经验。

他的思想创新可以直接应用到军事谋略、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的治理上。儒学宗师里,能够这样做到的,只有王阳明一人。这种身教而不是言传的力量,太强大了。

阳明思想来自他的哲学洞察的个性的动态性质,在有生之年,他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包括农夫、商人、乡绅、仕人(包括太守、御史)、学者等等。

他让内圣之路变成了所有人的路,而不仅仅是君子的路,他甚至能够唤起恶霸盗跖的良知,巧妙俘获一名最残暴的叛军首领。这就是心学的真实力量,他致力于唤起人们的诚心和坚决的行动。这些也让他成为最卓越的学者将军。

什么是内圣?其实是内在自由,是日常里维持反思、内省、沉思的时光,始终保持精神追求,是静态的人格理想,更是动态的自我改造过程,是人对自己最真切、诚实的存在方式。

它是在自我与社会冲突的时候,仍然坚持对自我精神上的无限追求。儒家缠身于官场琐事,无法全身心地进行精神追求。这让王阳明的内心受到束缚。

虽然士大夫们依然可以变为斜杠中青年,做书画家、诗人、词人、精神领袖,但其实都是在他们扮演完政治和社会角色之后才有精力去探求的边缘地带的“余事”。

所以,我们现代人常说的爱自己、投资自己、对自己好、凭一腔热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反省、解剖、沉思,其实都是盲目的,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没有任何接受挑战的心理准备,并积极预备好方案。

王阳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学者型将军?为什么他具有普通儒者没有的那种革命性,会比湛若水更彻底地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超越了湛的“大心说”(心包万物)。

因为他从小就是个努力突破自己的人。

他有一个状元父亲(进士第一甲第一名)。对,状元,父辈的巨大光环通常也会有巨大的阴影。

10岁,状元父亲安排他跟几个孩子一起备考,然而他总是分神,喜欢去做一些自己喜爱的小游戏,比如制作一些不同尺寸和颜色的旗帜、标志分发给同伴,然后想象自己是一支强大军队的指挥官。

实际上,11岁时,他的诗名已经远播,甚至受到当朝权贵和文化领域精神领袖李西涯的关注。但他自己觉得,文学成就不过就是雕虫小技。

12岁,他开始学习射箭、骑术和军事战略。13岁研究北部前线。你看,有志者都注重体育、军事等“武”的方面的日常训练。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想要走出跟他父亲不一样的路。

他有自己的偶像,那个人绝不是他这个状元爸爸,而是东汉将军马援。

马援就是学者型将军,他为汉武帝打败了西羌族部落的入侵军队,还征服了越南北部。当时的他主动放弃京城的舒适生活,主动请缨,远赴边疆,运筹帷幄,指挥战事。

13岁的王阳明写诗道:“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诗尚不磨。”

这种对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激情,让他开始蠢蠢欲动。他首先想解决的事是京城附近强盗流寇猖獗的问题,写了一个治理方案想要呈上去,被他父亲指为狂念。

他一生都把这个偶像放在心里,直到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在回故乡路上途径广东五蛮滩,听旁人仆从说附近有供奉马援的庙时,他不顾病体坚持要去祭拜。

马援的存在,让他认定人一定要有高超的智慧,强壮的体魄。他也没有放弃过任何机会去学习并操练作战战略和排兵布阵。

他从20岁开始考功名,两次落榜之后,27岁考上,当了工部的一名官员,负责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一件是修威宁伯王越的坟墓,当时他就开始协调工人,用排兵布阵的方式修工程,超前完成任务。

另外,据说王越也是学者型将军,王阳明就跟他的后人一起讨论军事,读了很多军事文献。

做任何一件事,其实可以延伸的东西、角度,可以三重、四重。

王越墓修好后,后人送礼感谢,王阳明没收。直到后人送了一把王越生前喜欢的宝剑,他才收下了,因为他梦到过这个场景。他觉得梦中和现实竟然如此相和,也许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类似的学者型将军。这就是高感性。

王阳明后来被贬贵州,34岁龙场悟道之后,40多岁后被迫指挥四次战役,清剿江西、福建、广东边界数以万计的农民起义军。

王阳明的一生没比苏东坡好多少,用“百死千难”来形容都可以。

那么他靠什么疗愈的呢?道家似乎是古人疗愈的共同方式。

他6岁才会说话,也是一个道士来,跟他父亲说,原先叫“云”这个名字泄露了天机,因为云从龙风从虎,不能直接称自己是龙。

于是改名叫守仁。用了守字,表明才华和命运的好的因素,已经在这娃娃身上了,只要保存好,培养好就行了。仁字则是出自“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与生俱来的知识,如果没有内在修身的支持,就不足以达成人性的辉煌。

人的名字,果然就是人的使命和命运啊。

10岁的时候,他又遇到一个道士。当他在街头跟鸟贩子发生争执时,一个相士刚巧路过,买下了鸟送他,还附赠一个免费的看相,留下话说:“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16岁的时候,结婚当天去了道观,跟道人聊了一宿。他从京城离开父亲,到异地他乡(江西洪都)结婚,其实内心是惶恐的。后来道士跟他说20年后再相见,他似乎也记到心里去了。

接下来的16个月,他开始埋头写书法。书法这件事,也是中国人修心的专用方式,因为必须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艺术鉴赏力。这是个生理和心理兼顾的方式,跟道家强调的静坐、调息、全神贯注一样,与道家的自我修养的理解是相融的。

他的青年时代动荡不安,没有人懂他。17岁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儒学老师娄谅,倒是在某种程度上暂时救了他。他知道他必须系统地学学儒学。还有一件事刺激了他,从小带他长大的祖父,那个深爱竹子一辈子追求陶渊明之志的祖父去世了。他原来活泼好动,爱开玩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收敛了,不狂了。

于是18~20岁,他就认真读书备考。他渴望精神上的指导,但是没有启发的老师。所以思想上,他还是决定要先学朱熹,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

有序的研究还是必要的,没有有规则、渐进的内在自我改造过程,也许无法达到精通。所以笔者也认为,我们现在的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教育体系,中式还是西式,什么体系都值得好好沉浸,好好学。先学了再说,学了内心才有底,并有耐心地分析优缺点。

后来,王阳明觉得朱熹的这套学习系统不适合他,觉得“物理与吾心终若判而为二”。

他发现自己其实跟政治和文学群体也是格格不入的。到了1502年,他30岁的时候,因为肺结核病想请辞。他想在道教的长生不老和禅宗的出世中找到有意义的生活。

所以,儒释道,他确实都去追求过。(待续未完)

作者: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id:shuijie00000)。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原标题:《王阳明是怎么长成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