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这么美》收官: 打捞那些比明星还值得被看见的宝藏素人

2022-03-07 14: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这么美》收官了。我本以为那些小众却「有点东西」的音乐人,会成为这档音乐旅行纪录片的最大看点。但在跟着这群音乐人天南地北跑了两个多月之后,却发现那些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之美的人,才是最值得被记录的。

撰稿|许 静

编辑|鲜 于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Video

《中国这么美》第一季最后一集,五条人乐队受老朋友——也是大南坡计划总策划——左靖的邀请,前往河南的网红村大南坡参加2021年秋兴音乐会。在与村民近在咫尺的舞台上,主唱仁科特意cue到左靖:「左老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付诸于实践。」

秋兴会的音乐总策划张晓舟,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但在镜头前,他却对总导演王圣志提出了质疑:「我就怕你拍得太美了,很多人承受不起这种美。」

在张晓舟看来,流量带来了关注,打造了网红地标,吸引了各路走马观花的看客,但他们眼中只看得到别样的风景,却看不到真实的人。张晓舟或许并不知道,在这档节目策划之初,总导演王圣志曾经说过:「《中国这么美》,其实就是中国人这么美。这次我要带上中国最好的音乐人,去最美的地方旅行,在最美的人群中间唱他们的歌。」

王圣志导演没有进一步回答,在他眼中「这么美」的人是什么样子。他用看似漫无目的的镜头,以见惯了舞台和灯光的音乐人为载体,去自由连接那些偶遇的、重逢的,或念念不忘的人,在他们的故事中铺展开「另类」的人生历程:那些勇敢的、洒脱的、艰难的为了理想和热爱而活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仁科、茂涛、张晓舟三人

音乐人经常被冠以「理想主义者」的标签,他们为音乐舍弃安逸的生活、熬过艰难的岁月、承受现实的压力……凡此种种,在「红」了之后似乎会变成某种骄傲的谈资。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明白,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能够走到聚光灯下,享受梦想成真的人,永远是少数。而大部分理想主义者只是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去追寻一个梦。他们的快乐和满足,仅仅来自这个追梦的过程。

或许因为是精神上的同类,不管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中国这么美》邀请的九组音乐人总是能敏锐地「遇到」那些有故事的人。这些人,就像散落在荒野上的星星,与周围匆忙务实的世界格格不入,却又给了世界另一束光。如果把这些微弱的光芒连接起来,也可以聚合出一道倔强的光环,虽然熹微,却无法熄灭。

这光环越璀璨,这世界就会越美好。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总是会被这样的光芒指引,去相信一些大人们不希望他们相信的事情。

我没有问过王导,但我总觉得,这就是导演心目中的美吧。

《中国这么美》已经收官,那些风光、美食和绝美风景里的现场live,是这个喧嚣的综艺时代中难得没有保质期的内容。但我相信有一天他们也会逐渐被人淡忘,但我希望这个节目遇见和打捞的那些在尘世中闪烁着理想光芒的普通人,那些在建水、在凤羽、在大南坡、在上海……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坚持自己笃信和热爱之事的中国人,有人能一直记得他们的故事。

 

左靖:大南坡计划总策划、安徽大学副教授

作为大学教授,左靖可以在象牙塔中享受知识分子的安逸,但他却花了两年时间去打造「大南坡」:将过于饱和的城市文化资源引入乡村,实现以「乡村美育」为核心的乡建运动——这种听起来很崇高很理想化的目标,在实践中却举步维艰。

两年之后的大南坡,证明了左靖的苦心筹谋并非痴人说梦,他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一起投入这场「乡建」运动中。

他们与当地村民一起,用大量被废弃的公共空间改建了书店、小酒馆、画廊、咖啡厅,还有一家专售五条人周边的主题士多店。他们复兴了消失40多年的怀梆剧,并以每年的秋兴音乐会为契机,对外传播大南坡的改造成果。

当五条人到来,被村民和游客围着签名合影时,左靖对老友的人气似乎并不买账。他把仁科拉到一边,语气沉重地问:「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仁科则有点心虚地回答:「都是我们的错,给你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

大南坡红了,但左靖要的是为中国乡村振兴开创的一个真实有力案例,不是一个特例。正如他邀请五条人、小河这样有知名度的音乐人来参与南坡秋兴,不是想借助他们的名气来登台捧个场然后拿钱走人,而是认真地要求他们「从大地出发」。

 

封新城:乡创中国发起人,《新周刊》创办人

《新周刊》曾经是国内期刊市场上最具个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其策划的很多经典主题,成为当时文化领域的前瞻性符号,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封新城作为《新周刊》创办人和执行主编,在期刊影响力如日中天的年代,被很多文艺青年视为文化偶像。

2013年,封新城激流勇退离开《新周刊》,移居大理凤羽,在凤羽的一片果园里建了自己的院落集合——退步堂,进行「文化乡建」的创新实践,将艺术、文化、音乐从这边土地上孕育发展起来,把世俗眼中的落后一隅通过「空间媒体」变成他的「地球头等舱」。

 

米歇尔:鼓手

米歇尔是全球一流的鼓手,曾经给警察乐队的Sting打鼓,参加过世界顶级的演唱会。如今这对朴素的夫妇,却选在山间尚未改造完成的几间旧房子里,接待远道而来的老朋友。

 

施文清:白族文化推广者

施文清年轻时是一个邮递员,在给人送信、代写书信的过程中,接触了到了凤羽当地许多人家的家谱。他痴迷于这些古老又鲜活的历史与文化,十几年来到处去采集、研究,各种文字资料积攒了厚厚一摞,却被妻子说「弄了一堆废纸,连一包洗衣粉的钱都赚不回」……

尽管如此,已到含饴弄孙之年的施文清依然沉迷其中。在他自家的院子里,他办起了「围炉雅集」。村子里的人干完农活,都来这里唱歌,讲故事。他把凤羽的白族方言整理保存下来,定期组织集会传播本族母语。

 

谢碧林:上坪人家围屋屋主

客家少年谢碧林离开连平后,曾在广州、深圳、香港从事美发业,成为一众香港明星的御用发型师。但他并没有在明星造型师的道路上走下去,选择回到连平老家盖祖屋,一片瓦、一根梁都经过精挑细选,凝结了一家人的心血。谢碧林将修缮好的四合院,打造成了一家客家风格的饭店.

这种客家院落,建设耗时耗力,谢碧林前后投入了数百万元。虽然压力很大,也曾经遭到家人的质疑,但他始终记得幼年家贫时,爸爸感叹「抬起头看不见一片瓦,低下头看不到一片土」的日子。从那时起,盖房就成为他的一种情结,坚持这么多年也要去完成。

 

林文景:街舞老师

林文景是大学街舞社的成员,毕业后,他和搭档一起回到家乡连平,开了一间街舞教室。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他们的熏陶下爱上街舞,让这些曾经被社会和家人不理解的叛逆少年,找到了坚持的价值。

 

格里董:城市漫游者

每座有点历史的城市都会有这号人物,他们人到中年,痴迷旧物。通透的已不必想为何步履不停,收藏癖和分享癖爆表,替这座城市的居民留抵记忆有什么意义。格力董困惑的,是这样漫游到老会不会一无所获?

 

黄沫华:老照相馆照相师傅

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黄沫华师傅从事摄影已经40多年,至今仍然守着一家叫做「新人民摄影」的照相馆。黄师傅说:「我们是一个传统的照相馆,传统的摄影讲究层次、光影,通过光线让人的五官立体。」虽然当下流行自拍、美颜,但对于黄师傅这样的传统摄影师来说,「我们还是要保持真实」。

 

周永乐:私房菜厨师

莱利(周永乐)是一位典型的海派人物,体面、讲究、仪表不凡。他开过西餐厅,却不喜欢被西餐的规则束缚,于是开了一间颇有格调的海派私房餐厅,潜心研究老上海钟爱的「炸猪排」。他还是一位大提琴演奏者,与陆晨、小河这样的职业音乐人一起演奏也像模像样。

 

干道甫:制瓷人

他是景德镇的「异类」,在元青花仿古盛行的当下,去寻求青花的艺术表达、现代表达。帮干道甫烧制瓷板画的老师傅甚至揶揄他:你做的东西扔在大街上都没人捡。干道甫在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关系中寻找营养,他所从事的创作是孤独的,虽然它在当代艺术领域已有较高建树,但在传统陶瓷领域,他仍是那个「局外人」。

 

「瞎子哥」罗国新:陶瓷收集者

「瞎子哥」也是景德镇的「异类」,深具「江湖气」的他做了很多让人不理解的事情:20多年来,像「拾荒」一样收集古瓷片,花了8年时间和数百万欠债,终于「拼成」了一只明代宣德云龙纹大缸。有人花高价收购,他却转头就将龙纹大缸捐给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

去年,「瞎子哥」又将收集的无数明清官窑瓷片连同自己,一股脑的全「捐」给了景德镇,建立了瓷片标本博物馆。他摆满了各种碎片和拼接半成品的工作室里,放着一张行军床,罗国新常年睡上面,这个早年被人称作「骗子」和「流氓」的混江湖的男人在床头的墙壁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留住景德镇的根与魂。

 

周馨、叶翔:制瓷人

这对小情侣,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没多久,与师弟师妹们共同经营一个陶瓷工作室,正在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挣钱不多,但生活的很快乐。你能从他们身上窥见纯真又治愈的幸福感:「在这个繁忙的时代,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我们也在忙,但我们只想建造一个游乐园。」

 

于坚:诗人

于坚是个纯粹的自己定义自己活法的人,他寄居在建水民宿「听紫云」里,喜欢给来访的人讲述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你怎么活着,而是你要怎么死——这是海德格尔的概念,向死而生。现在的人太惨了,都死在医院里面,身上插满各种电线,悲伤得像一个动物一样。当我老了,躺在我的床上,把我青年时期在丽水买的那个像美人一样美的瓷瓶拿来。我再摸一摸,抱着这个瓷瓶缓缓而终。我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这种美,而不是像一个动物一样的死去。」

 

罗旭:建筑艺术家

云南网红景点建水蚁工坊、弥勒东风韵的设计者罗旭,曾在北京开了艺术公司和餐厅,是个成功的商人,也拥有各式各样的头衔和光环。后来他决心撕掉身上那些标签,舍弃世人艳羡的一切,全心投入到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在老家云南的土地上把艺术造成房子,再在自己造的房子里做艺术。

 

杨丰:政和茶农

福建政和是茶叶之乡,富裕的茶农很多,很多在市场上行情好的那几年挣下身价的茶农把茶叶换成了房子,但杨丰却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把种茶赚到的钱,大量投入到收集各地的老茶上,还把自己的房子换成了茶,建立了茶叶的数据库、博物馆,希望将政和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叶相美:小学教师

叶相美在家乡的小学教书,这里曾经走出几百位大学生,改变了一个小镇的未来。现在,当地的孩子越来越少,但叶老师一直不希望自己的母校被撤掉,希望这样简单平淡的教书生涯能一直持续下去。

 

陈木金:乡村书法家

土生土的政和农民陈木金,自学书法入迷。为了娶妻生子,不得不放弃读书写字的爱好,回家务农。妻子何连梅看到他每天下地都要带上一本书,就把结婚时婆家给的800元彩礼拿出来,支持丈夫去上书法函授班。终于得到学习机会的陈木金无比珍惜,每天都练字到凌晨三、四点。

三年后,陈木金在书法大赛上得到银奖。领奖的时候,他特意让妻子去领,可是妻子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陈木金于是从头开始教妻子写字。夫妻俩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的感情,用最平凡的方式诠释了「真爱」的含义。

 

大型户外音乐纪实节目《中国这么美》由海峡卫视、东南卫视、腾讯视频、Figure联合制作。完整版音乐人物故事,请关注节目。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