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反诈警花于敏:一根电话线“抢”回百姓血汗钱

2022-03-08 1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新黄河记者:殷玉国  

80后于敏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形形色色的防骗知识。这干脆利索地说明了,什么叫三句话不离本行。

当然,她的朋友圈也很温情,和多数爱女心切的妈妈一样,她也喜欢晒晒自家两个乖巧可爱的女儿。

于敏是聊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日常工作是通过聊城96110反诈专线,向疑似被骗群众进行预警劝阻。说白了,就是靠着一根电话线,争分夺秒地和骗子“抢钱、抢人”。

反诈警花有个“念想”

你好,我是聊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请问,你刚才是否接到一个“客服”电话?有没有给对方转账?

2月28日,于敏拨通一个电话后如此连续发问。得知对方没有被骗取钱财后,她和旁边的同事相视一笑,两人都轻轻地舒了口气。

事实上,多数预警劝阻电话并没有如此顺利。就像几天前的一位老太太,于敏费尽口舌,才最终让她识破骗子,信了警察。

这个“警情”同样是来自反诈平台的推送。意识到老人存在被骗风险后,于敏迅速拨打对方电话。那个时候,老人已经被电话里哭泣的“孙女”扰乱了心神,甚至没有仔细去辨认孩子的声音。

接通电话后,于敏一再提醒老人核实“孙女”身份,千万不要相信对方“遇上急事需要用钱”的说辞,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是冒充熟人的诈骗。

一连回拨了几个电话之后,老人终于清楚了骗子的套路,她准备汇出的5万元钱,就这样被于敏从骗子手中“抢”了回来。

当然,比这更复杂的情况也有不少。比如说,当事人电话无法拨通,甚至听信骗子花言巧语,对民警电话充满敌意。

提及这些,于敏苦笑不已,她叹息说,他们不怕百姓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就怕他们不听劝阻,执意将自己的血汗钱拱手送人。

也正因为如此,她心里始终有个小念想,盼着有一天自己能接个诈骗电话,她想弄清楚骗子的套路,更想质问他们,凭什么一个电话就让人倾家荡产、痛不欲生。

数据背后的苦辣酸甜

最近,于敏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和人面对面聊天时,偶尔会有那么一瞬间,只看到对方张口说话,但自己却听不到任何声音。

事实上,她还有个习惯,和人聊天时,会不自主地清清嗓子,来缓解咽喉不适,而一旦接通预警电话,这种不适感却神奇地瞬间消失。

每天拨打80多个电话,遇到异常情况,要回拨十几次,就怕有人上当受骗。毫无疑问,这样的工作日常,给她带来精神压力的同时,或许多少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反电信诈骗的预警专号,而包括于敏在内的反诈预警组民警,就是通过这一专号,向疑似被骗群众反复拨打进行预警劝阻。

劝阻,说起来简单,其实个中滋味旁人很难体会。这其中,有“不明真相”的群众选择拒接或将劝阻民警当成骗子辱骂,更有甚者,还将反诈专线标记为诈骗骚扰电话。

这样几个数据,足以见证于敏和同事背后的苦辣酸甜。

2022年1月份,聊城96110反诈专线通过拨打预警电话、发送提示短信、民警上门劝阻等方式,累计对68716万人次及时进行预警,预警覆盖率为100%,预警成功率为98.5%。

不能做到100%预警成功,是于敏心里最为遗憾、最为痛心的事情。

当然,每次成功跑赢骗子,抢回百姓血汗钱,听着对方一连串的致谢,她除了欣喜,更多的还是感动,“年纪大了泪点却低了,听到他们一句感谢的话,瞬间就有了想哭的感觉。”

于敏一句自嘲的话,带点小幽默。旁人听起来,却多了些心酸。

含泪诉说对家的亏欠

一家四口人,在三个地方过除夕。

今年的春节,于敏和同为警察的丈夫,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执勤,两个孩子扔给父母照顾。这让他们对父母和孩子的亏欠,又比往日多了几分,于敏摇摇头笑着说,这一次,自己都感觉有点“不像回事儿”。

于敏说,每天一早从家里出来,到晚上天黑回去,一整天的时间,她都待在单位,两岁多的小女儿,想念妈妈的时候,会紧紧抱着自己最喜欢的那床小被子,寻求一丝安慰。

话说到这里,于敏扭头悄悄抹了下眼泪。

老家在临清的她,常常有长达半年之久没有回家看望老人,反而是家里需要父母照顾时,一个电话,二老就赶过来帮她照管孩子,照料她的小家庭。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那个时候,因为工作特殊,丈夫整整2个月没能回家。后来和小女儿视频的时候,孩子怯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她早已忘记了爸爸的模样。

原来笑着讲述这段趣事的于敏,又一次掉下了眼泪。

不过,家人都比她想象的坚强许多。正读小学的大女儿,常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警察妈妈,甚至熟练地背出来妈妈常用的工作用语;母亲会利用锻炼身体的机会,向她的老朋友讲解防骗常识,分享身边的诈骗案例,提醒大家防范注意。

于敏说,家人都以她为傲,而自己要更加努力战斗,为他们争取更大的荣光。

编辑:周末  校对:汤琪  通讯员:付延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