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8岁小孩每天刷三个多小时短视频,“锁在手机屏幕里”的童年

2022-03-08 1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ID:TuanLaw)综合整理自新华视点、微言教育等

近期,有媒体在湖南、山西、河南等部分农村地区调研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可能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手机瘾”现象越来越普遍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丁江学校校长曾洁前年曾在山区支教。在支教过程中,她发现,随着智能手机加快普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联系方便,以及帮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普遍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一些老人不太会操作智能手机,加上对孙辈过于宠溺,要求不严,最后手机成了孩子打游戏、看视频的娱乐工具。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雷望红老师曾前往南方多地农村做过相关调研。她发现,很多初中学生都有抖音、快手账号,就像当年“80后”人手一个QQ号一样。“他们喜欢看搞笑视频,然后把自己模仿的视频上传。”

湖南大学生村官常娟曾在几个村庄做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孩子对短视频软件的迷恋越来越严重。孩子放学走在村头巷尾,屋内传出各种搞笑配乐,不用进去看就知道准在刷短视频。

晋北一位公职人员表示,他8岁的小侄女寒假每天仅刷短视频的时间就有3个多小时。“孩子一张嘴,尽是网上流行的各种‘抖音梗’‘快手梗’。”

“手机价格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成瘾,成了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玩伴。”河南省信阳市一名小学校长说。

令人担忧的沉迷

河南省鹿邑县初中学生靳博的父母在浙江打工。为了方便联系,父母为他买了一部手机。靳博的爷爷表示:“没想到买了手机后,他天天打游戏,家里谁也管不住。”靳博沉迷于游戏后,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靳博的父母每月会固定给他1000元生活费。他妈妈说:“因为不能陪孩子,就多给一点钱,没想到他把不少钱都拿去玩游戏了。我们在外地,心里着急,又管不到他。”

湖南省一名乡镇干部说,一到周末,乡政府墙角经常会有一群中小学生扎堆来蹭网刷视频、玩游戏。这群孩子长期聚集,容易滋生旷课、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河南省嵩县德亭镇酒店小学教师王予川则总结了“星期一现象”:一些寄宿生周末回家,沉迷于手机娱乐中;返校后的第一天,会规律性地出现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严说,“手机瘾”问题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家庭关系都有消极影响,而且网络上一些涉及暴力、色情的内容还会潜移默化影响低龄儿童,有潜在的社会风险。

“通过算法推荐技术,平台推送的内容越来越精准,富有针对性;对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来说,长期沉浸其中会让他们信息视野越来越窄。”常娟说。

一些家长反映,尽管一些网络游戏、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出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有的使用效果有限。比如,一款应用软件限时40分钟,但下载多款应用软件,就可以轮流使用,上网总时长仍无法控制;许多孩子使用爷爷奶奶的手机,一些程序软件默认设在成人模式;有的应用软件卸载重装后,可以恢复此前的状态,“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多方发力营造良好环境

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已成为当前部分乡村面临的共性问题,亟待引起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注。《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7%。

雷望红说,近20年来,乡村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乡村儿童的娱乐时间、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过去,乡村儿童与大自然接触更密切,他们的童年生活在某些方面比城市儿童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留在乡村的儿童玩伴越来越少,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学生放学后往往就是待在家里。乡村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很少组织相关文体活动。一些留守儿童在感情上比较孤独,智能手机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要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防止未成年人手机上瘾。

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国家频频出手。去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以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各方面预防沉迷网络的义务。

去年9月1日,《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实施,明确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和防止沉迷网络的教育,预防和干预学生过度使用网络。

国家新闻出版署也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分别对各地出版管理部门,网络游戏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地网信、通信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等提出相关要求。并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今年,国家网信办公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等。

顾严建议,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和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履行各自的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儿童能够免于网瘾的伤害。

雷望红建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娱乐活动问题,乡村学校要加强文体教育,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娱乐场所;多组织读书会、兴趣小组、健身俱乐部等,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在校娱乐时间。村集体可通过建设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可供青少年活动的场所,组织一些文体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2022年2月28日至2022年3月6日)

政策讯息聚焦青年发展权益

最高法:发布9起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既有强奸未成年人等刑事案件,也有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权、健康权、社会保障给付等民事、行政案件,代表性强、覆盖面广。(最高法网站)

最高法:5日,会同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健委7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共计二十条,从贯彻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各部门具体职责、协助执行义务等各方面作出了规定。(微信公众号“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法:4日,会同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强调,生产、销售、提供假劣药,涉案药品以孕产妇、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应当酌情从重处罚。该司法解释自2022年3月6日起施行。(最高法网站)

中央网信办: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建立。提出了新增“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数量、电子商务培训、重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数量等8项主要指标。(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

公安部:2日,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公安部网站)

教育部:3日,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3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教育部网站)

国新办:3日,发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强调中国将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性残疾人体育活动风生水起,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服务不断改善。(央视新闻)

住建部:近日,联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以市场化为导向、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多方协同为保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服务体系。(住建部网站)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印发《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注册计量师注册条件和程序、计量专业项目考核、监督管理等有关要求,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财政部:4日,会同联合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权益热搜

关注热点话题事件

陕西榆林针对“铁笼女”成立联合调查组。3月1日,陕西省榆林市公安局通报,2022年3月1日0时许,微信公众号“现实的模样”发布:“陕西佳县暴出‘铁笼女’,悲惨遭遇堪比江苏丰县的‘铁链女’”。榆林市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榆林市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查看更多

前辅导员涉嫌性骚扰,被撤销其硕士学位。近日,网曝曾任武汉大学辅导员的白翔宇借辅导为借口,对近30名女生进行性骚扰。1日,武汉大学发布处理通报,认定白翔宇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存在品行不端行为,性质恶劣,按照相关程序撤销白翔宇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撤销其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查看更多

大学生报0元配音速成班还没上课就被扣款。刚满18岁的小谢是一位大学生,原本想在空闲时间做一些兼职来勤工俭学,看到网络上招配音兼职,觉得很合适自己,与该机构联系后得知,如果做配音兼职,每月会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还承诺0元就可以上公开课学习配音。结果,小谢不但没上课,还被扣了第一笔贷款。(微博@央视网)

工作动态

各地共青团权益工作风采

团中央:2022年“青声@全国两会”网络建言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十大青年热点话题出炉,被速递至全国两会,提供给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委员参阅。(查看更多

浙江: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浙江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缤纷多彩的“开学法治第一课”,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法治护航,健康成长!(查看更多)

青海:2022年寒假,团西宁市委以“青春自护·平安假期”为主题,在学校、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等场所开展自护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西宁市青少年的自护能力。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370场次,发放宣传材料共计2000余份。(查看更多

制图:河南科技大学 张新凯

编 辑丨骆丞承

校 对丨李思睿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刘 斐

原标题:《8岁小孩每天刷三个多小时短视频,“锁在手机屏幕里”的童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