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梁希: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采用技术组合,农业领域竞争将会加剧

2022-03-08 18: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2月24日,“中国绿色技术与环境机遇”主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向观众展示中国绿色技术环境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帮助观众对在中国做生意增强信任感和安全感。通过对话与交流,深入了解不同专家的丰富经验,促进欧洲科技商会中国分会的发展。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其他嘉宾还有高级制造联盟董事会成员Jrg Bartel先生,欧盟经济和技术参议院副主席Benedikt Grütz先生,欧洲科技商会负责人Federico González de Aledo博士,Umut Gokcen博士、Sascha Schwindt博士,梁希教授。

梁希是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CUS专委会副主任及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

现将主持人与梁希教授对话发布如下:

 

Federico:梁教授,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是什么?

梁希教授:谢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此,自2020年9月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决心越来越强后,社会上对可能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识别变得非常活跃。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组合,需要在能源供应方面实现碳中和,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比如水力发电,其实挺好,非常灵活,但水力发电已经非常接近极限。

因此,仍然需要开发太阳能光伏和陆上和海上风电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必须在控制和太阳能光伏和核技术方面实现非常大的成本削减。核能发电甚至在是否属于绿色范畴的问题上也存在争议,因为中国仍有超过65%的电力来自煤炭。而对于碳的需求,还有钢铁、造纸、石化等行业。因此,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的。氢能源是二次能源中一大重要方面。氢对实现电气化交通是重要的,但关于氢在系统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存在争议。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认为与农业相关的领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为这也是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

最后,我想我们的嘉宾提到了循环经济和技术,和材料回收,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具体技术。我认为一些互联网公司,正在开发一种鼓励消费者进行行为训练的方法。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开放技术,采用组合技术,帮助中国实现真正的碳任务转型。谢谢。

(本文根据参会者语音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拓展阅读:

1. 绿会副秘书长与欧洲科技商会中国分会主任召开线上会议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750587

2. 周晋峰对欧洲企业在中国环境保护法治中的建议与展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836592318657345&wfr=spider&for=pc

【绿讯】是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发挥智库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治理的最新的动态。

文/Lucy 审/linda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