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投读书会丨王建全:从文化地标,回溯米兰的历史沿革

王建全
2022-03-10 12:13
思想市场 >
字号

作为北外滩的品牌文化活动,“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已陪伴读者们走过了八季,并出版了《江南纪》一书,秉承了北外滩深厚又亲切的人文底蕴与文化活力。 

为助力北外滩展现“世界会客厅”的崭新文化面貌,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建投书局、澎湃新闻联合推出的“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九季系列读书会将主题定为“城市之光”,选取了巴黎、纽约、东京、伦敦、圣彼得堡、米兰,这6座国际城市为讨论对象,分别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街头文化、城市精神、滨水空间、文学地标、文化地标,这6个文化领域为话题切入,与读者们在北外滩一同阅读城市,思考城市,一同看见城市未来。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九季“城市之光”系列第六期,即本季收官场,建投书局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副教授、全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委员王建全,与读者们共同回溯米兰的历史发展沿革及其背后的意大利民族精神,探寻在这座城市身上奇妙和谐共存的传统精神与现代气息。

活动现场

古罗马时期:建成与奠基

在谈到意大利的城市时,如果从文化、历史、艺术角度出发,更多的人会将目光集中在其他两座城市——罗马和佛罗伦萨,毋庸置疑它们的地位是高于米兰的。

谈及米兰,人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它现当代的地位。我们常说古代属于罗马,中世纪属于佛罗伦萨,现代才属于米兰。然而,谈论米兰有离不开的两个中心:被视作西方文化起源的罗马文化,以及19世纪前都没有完整民族历史而形成的意大利本位主义。所以,米兰这座城市不仅有现代,也有古代和中世纪,它见证了意大利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意大利是有名的有着悠久历史、对传统遗迹的保护非常精细的国度。但米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断有新鲜事物的出现与发展,并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印记,这一点和同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十分相似,米兰也是第一个与上海缔结友好关系的欧洲城市。所以观察米兰对我们去了解自己的城市、思考如何出发去赢得新的发展契机也有着借鉴意义。

米兰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有着多标签的城市。它位于意大利北部,属于大陆性气候,在人口上,米兰大都市区在整个欧洲仅次于伦敦和巴黎。世界四大时尚中心之一、影响世界的足球之城、意大利教育重镇之一(米兰拥有意大利世界排名最高的学校米兰理工大学)、购物中心等,要理解这些标签还是要从米兰的历史根源出发来看。

米兰街头

我们将罗马政权没落之前的时期称作古代史。罗马时期遗留在米兰的遗迹已经不多见。19世纪的一位神父在米兰发现了一些铁器,从而可以判定当地在公元前800-900年就已经形成了文化地带。意大利古代文化主要集中在博洛尼亚及其周边区域,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米兰周边出现文化活动印迹,此后文化中心一直蔓延到到罗马北部,出现了铁器文明,从而诞生了我们熟悉的罗马文化。

一般我们依据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地理学》认为米兰建城是在公元前590年前后。公元前220年左右被罗马征服,遂并入了当时的罗马共和国。

罗马在公元395年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罗马发展出了拜占庭文化。东罗马一度占领过意大利,1453年被土耳其人打败,失去了自己的都城。而米兰则长时间作为西罗马的首都。

公元286年,罗马被分为四块,史称“四帝共治”。公元313年左右,当时的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他曾短暂地结束了罗马的分裂状态)在米兰颁布了《米兰敕令》,允许罗马帝国境内信仰基督教的自由,而在这之前的罗马皇帝对于基督徒都是实行迫害的政策。所以米兰之后成为了基督教的重要阵地。

米兰城墙历经了多次拆除、修建的反复过程。最开始是西罗马皇帝建造的罗马城墙,在中世纪又建了新的城墙,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又重新修建。在如今叫做圣墓广场的地方还有部分古罗马的遗迹,如市政广场、拱门和柱子等,这是古罗马人当时活动的中心。而圣洛伦佐圣殿教堂和圣安波罗修圣殿则是米兰最老的教堂,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建筑大家们在研究建筑技法的时候主要的研究对象。

古罗马城墙遗迹  (Photo By Orledio)

405年,为了躲避日耳曼人对都城的包围和进攻浪潮,西罗马将首都迁到了另一座拉韦纳。即使米兰已经不再是帝国的行政中心,也仍然没能幸免于被日耳曼摧毁的命运。

中世纪:混沌与发展

之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史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历史,也被称为信仰时代。一般能被称作“时代”的要么是拿破仑一样伟大的领袖,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键词,信仰时代就属于后者。在这个时代,教会是非常大的权力中心,甚至被视作公理的存在。当时的欧洲,想要实行统治必须要得到地位更高的机构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只能来自当时的两个权力中心——神圣罗马帝国与教皇国。所以当时的贵族也逐渐分成了“教皇派”与“皇帝派”两个派系,彼此之间小规模的冲突或大规模的战争都屡见不鲜。

中世纪于意大利而言是发展较好的时代。由于其领土中间就是教皇国,所以南北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区域,也就形成了刚刚提到的本位主义。意大利难以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皇国的存在。南方留着深厚的世袭君主制传统,而北部则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城邦——一个城市根据早期的民主原则选出委员会来进行事务的管理,与宗教职能分得比较清楚。

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从这一时期的城邦开始。公元1000年起,意大利北方迎来了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通过海上贸易,无数的财富涌向意大利北方,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城邦也由此开始兴盛。所以我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是诞生在意大利的。

意大利,威尼斯

莎士比亚著有以该地繁荣的商业贸易为背景的戏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野蛮凶悍的伦巴第人从公元六世纪左右来到意大利,为了避免自己的统治受到影响,教皇叫来了当时的法国国王,也就是后来一统欧洲的查理曼大帝。他首先吞并了意大利北方,米兰由此并入了另一块领土。我们常认为除了信仰时代之外,中世纪的欧洲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黑暗,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查理曼大帝推动了语言文字、教育的平民化,复苏欧洲经济、设立城邦的引领下,欧洲曾出现过中世纪复兴的繁荣景象。

城邦的发展需要自治权,米兰于1097年选举出两位执政官,象征着民主的同时平衡权力。在城邦体制逐渐完善之后,米兰也成为了北方诸多城邦中最具影响力的城邦之一,尤其是在抵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期间。这位皇帝一度想收回城邦自治权,逼各联邦形成联盟奋起反抗,米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联合北方各个意大利城邦国家,组成伦巴第联盟抵抗帝国,并最终于1176年取得成功。

到了十四世纪,地方君主不再是民主共治的城邦,统治城市的权杖逐渐交到了各个贵族手中,这一时期在中国也被称为僭主时代。其中比较有名有例如维斯孔蒂家族,为了彰显实力修建了米兰主教堂;美第奇家族则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文艺扶植者,为很多艺术家提供了经济来源,让他们有机会留下了传世之作。

同样重要的还有斯福扎家族,它们在15世纪修建一座府邸作为家族的标记,也就是后来的斯福扎城堡,成为了米兰著名的博物馆和重要地标建筑。在斯福扎家族的扶持下两位著名的艺术家曾来到米兰工作,布朗曼特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达芬奇在受命重建圣母慈恩教堂期间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现藏于意大利圣母慈恩教堂

这就是中世纪的米兰。正当城邦之间的争斗因罗伦佐的调解而趋于平衡,将要迎来文艺复兴之时,哥伦布为西班牙发现了美洲大陆,航线从地中海往大西洋迁移,意大利由此失去了发展动力,一蹶不振。从此在欧洲事务中失去了主导能力,成为了平衡欧洲势力的砝码。从此之后,意大利用十九世纪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话来说,就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国家。

近代:苦难中淬炼

在近代意大利受苦受难的三百年间,南北的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作为北方城市代表的米兰又在抵御外族侵略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法国人趁米兰和那不勒斯发生冲突时在1494年南下意大利,正式拉开了外族入侵意大利的序幕。

在这场冲突中,西班牙支持那不勒斯,法国支持米兰,一直到1559年西班牙人才战胜了法国人,占领了意大利并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来统一管理意大利事务。推荐大家阅读的《约婚夫妇》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一对想结婚的夫妇先后受到了贵族的阻挠、意大利的瘟疫等等,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面貌。

西班牙人在意大利统治了150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米兰城墙大部分都是西班牙人修建的,还有宗教改革背景下的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圣约瑟教堂。之后是奥地利人,再后来就是拿破仑——他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加冕成为意大利国王。拿破仑是很矛盾的一个人,他虽然是反对君主的资产阶级革命者起家,但最终却自己也成为了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意大利是法国的姐妹共和国,他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意大利并受到民众欢迎,意大利知识分子希望在他的带领下迎来自己的民族独立。

米兰大教堂,拿破仑在此加冕

米兰五日则是意大利复兴运动的顶点。拿破仑倒台之后奥地利人卷土重来,当时的陆军元帅拉德斯基想方设法地阻挡意大利争取民族解放,对于争取宪法这一类的起义采取坚决镇压的政策。1848年,米兰市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五天之内把奥地利军队逼退到了维罗纳附近的四方防御阵地内,并等待意大利正规军的援助,但萨丁国王迟迟没有派兵前来,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运动可以说是意大利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在1861年米兰也修建了米兰五日广场来纪念英勇的市民。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建筑就是斯卡拉歌剧院,最初修建于奥地利统治时期,拿破仑掌权之后使剧院面向全体公众开放,而不再只是贵族的专属。这个歌剧院也是欧洲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另一个就是和平门,它位于米兰一条重要的大街尽头,为了方便与法国进行沟通,也标记着法国统治者在米兰的功绩。

斯卡拉歌剧院  (Photo by Paolobon140)

意大利记者巴尔齐尼在自己的代表作《意大利人》中写道:“意大利出现了许多超凡的人物,鸣震欧洲和世界,但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历史却黯淡无光。意大利的建筑师和工匠参与了修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意大利的艺术家装饰了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在欧洲到处都有意大利人修建的教堂、辉煌的宫殿还有别雅的别墅。意大利人为美国人发现美洲;教会英国人做诗、搞政治、在做买卖的时候耍手段;教给德国人军事;教给法国人烹调;教会俄国人演戏和芭蕾舞,给全世界人音乐;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世界变成了天空中的放射性尘埃云,不要忘记核武器的发明也得到了意大利科学家的重要帮助。”

二战时期:阴云后重生

在法西斯统治期间,米兰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墨索里尼的起点和终点。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圣墓广场发表演讲,宣布建立“战斗的法西斯”。法西斯这个词在1891年再次出现时是作为工会组织出现,所以墨索里尼一开始其实是想以工人阶级的身份来争取政治权力,但他首次参加大选得以惨败告终,之后才被迫转变方向,逐渐靠近大资产阶级。

1919-1920年意大利经历了红色两年,墨索里尼也逐渐将战斗的法西斯改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一战爆发前,协约国许诺在战争胜利的时候分给意大利很多利益,于是意大利在协约国立场上加入一战。但在战事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以意大利作战不力为由拒绝履行之前的协议。意大利代表团退出和会以示抗议,而愤怒的意大利人民则不满政府的懦弱,从而滋生了意大利法西斯的诞生和发展。

墨索里尼的终点则是在洛雷托广场。法西斯政府倒台后,意大利北方开始了艰苦的对抗德国纳粹和本国法西斯傀儡政权的抵抗运动,而米兰则是抵抗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所在地。1944年,17位游击队战士在这里被枪杀。所以1945年墨索里尼在出逃后被游击队逮捕并枪决之后,他和法西斯的重要干部以及自己的情妇的尸身被悬挂在洛雷托广场上示众。

洛雷托广场曾经的位置  (Photo by Arbalete)

1945年4月25号米兰的解放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意大利终结,这是米兰在二战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二战前半部分中意大利是作为法西斯成员国,但在1943年墨索里尼倒台后,德国人扶植他在意大利建立了傀儡政权社会共和国,二战在意大利的主旋律就变成了人民游击队攻打临时政府的反法西斯战争。

意大利在拍摄二战题材的战争电影时喜欢突出残酷中的童话,用生活的美好来侧面衬托战争的残酷,这也是意大利人面对战争的独特态度。

当代:世界时尚之都的兴盛

对当代米兰而言重要的地标之一是1933年建造的梅扎诺特宫,这是意大利股票交易所所在地,象征着米兰在意大利所承担的重要的财政和经济职能。还有为纪念意大利第一个国王所修建的宫殿式购物广场叫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它和米兰的蒙特拿破仑街一样都是世界有名的购物中心。而在如今的米兰大教堂旁边伫立着米兰王宫,现在主要作为展馆和米兰时装周的主要走秀地点在使用。

如果要访问米兰的艺术中心,我向大家推荐布雷拉美术馆,这是奥地利人统治意大利的启蒙专制时代建造的,收藏了很多中世纪的珍贵艺术品,比如《易默思的晚餐》、《哀悼死去的基督》等画作。

米兰的中央行政区就是大都市的感觉,它和意大利其他城市不太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拥有现代都市的气息。比如米兰的中央行政区有140多米高的巴黎银行钻石塔、143米高的全意大利最高的住宅楼。我们能够在米兰看到历史的遗迹,也能看到现代都市的痕迹,米兰就是这样被同时赋予着历史和现代都市气息的城市。

米兰时装周秀场

而至于米兰为什么成为现代四大时尚秀场之一,我认为有这几个因素。首先不光是米兰,整个意大利都是这样——文艺复兴本身的根源就在这里。16世纪一位意大利作家写的《廷臣论》风靡欧洲,他歌颂的是当时意大利的宫廷生活,为贵族的言谈举止、男女装束等提供了样本,使得普通平民对这种生活非常向往。这种宗教转移到注重体面的现实生活是意大利自己和欧洲留下的时尚根基。

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美国在1945年实行马歇尔计划扶持西欧来对抗苏联,意大利因为拥有西欧最大的共产党,又离东欧很近,所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扶持,相对而言经济生活与文艺的复苏较快。另外1958-1963年是意大利的“经济奇迹”时期,经济迅猛发展、以意大利平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意大利电影产业也蒸蒸日上,吸引了众多好莱坞明星来到意大利向设计师订做演出服装,使意大利时尚开始走向世界。

意大利大规模的时装秀场最早是1951年在佛罗伦萨举办的,当时的佛罗伦萨、米兰和罗马都在争夺时尚中心的地位。我认为米兰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意大利的制造心脏在这里,米兰拥有完整的从设计到生产的体系,凭借着自己工业中心、经济活力区的地位实现了国际化,吸引了众多青年到米兰工作,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气质为他添色不少。再加上阿玛尼和纪梵希等著名的意大利品牌在米兰创立,也将米兰作为轻奢时尚之都的知名度提高了许多。

活动现场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