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三明治女性写作小组,我们正在讨论什么?|三明治

2022-03-09 18: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三明治 三明治 收录于话题 #每日书 245个

3月的每日书女性主题班,超过100位来自不同地区、行业、年龄、职业的女性用文字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声音。

今天是第112个国际妇女节。我们想呈现真实女性视角下正在发生的讨论。

我们讨论女性的身体,因为我们不仅是乳房和子宫;我们讨论母职,因为我们不仅是母亲;我们讨论亲密关系,因为我们不仅是女友或妻子;我们讨论职业选择,因为我们不仅是全职妈妈或职场女强人;我们讨论作为女性的困境,因为我们不仅是一种性别。

共同的关切使更多女性产生联结,透过个体坦诚的讲述,我们得以看见具体的女性经验,思考女性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希望这些在交流和思考中碰撞的火花能为我们积累能量,传递力量。

“如果你没有相亲过,

你就不明白超市货架上一瓶牛奶的感受”

Dee

坐标:北京

一个单身、适龄、各方面还较为优秀的男人,在看到我头上的白头发时,会不会觉得,我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年轻?缺乏性吸引力呢?我有各种理论支撑这种假设,比如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在择偶时倾向于外表容易生育、看起来健康的异性。显然白头发并不会让我看起来更健康或更会生孩子。

如果我已婚,这个男人再看到我的白头发,好像就没有那么令人焦虑了。假如他是我的伴侣,那木已成舟,且“难道你会越来越年轻吗?你永远不长白头发吗?”,我们会一起变老,还有点小浪漫。假如他不是我的伴侣,那干他屁事。

白头发让我感受的压力,好像是一种担心自己不受欢迎,无法找到爱情的焦虑,而我对“男性喜欢什么样的女性”这一问题的认识,好像仅仅停留在进化心理学的层面上。会有男人超脱这种繁殖带来的局限认识吗?也许会有,但我并不乐观。

这样的焦虑和担忧可以说是非常不女性主义了。我试图安抚自己,但理性和感受还是会有一些割裂开的部分。我也想对自己说,找到一个合适的男人并不是目的,甚至我现在还蛮认同这一点的,但当时的我和现在的一部分我,都依然被这样的焦虑所影响。直到现在我依然会神经质地在前半球寻找白头发,但那种强烈的焦虑感慢慢淡了。可能我永远也摆脱不了这样的焦虑,但生活总是会继续的,思考总是会继续,年龄也是会一岁一岁的加上去。

阅读更多与相亲有关的思考和讲述

32岁,乳房里的弹性组织离开我的身体

勿心

坐标:香港

我平躺在床上,伸出食指,戳了戳自己的胸,触碰到坚硬的肋骨。我的乳房往左右两遍散开,像是小孩子玩的磁力沙,流淌到肋骨的侧面去了。我的乳头不再指向天花板,而是潦倒地转向了床头柜。乳房里所有的弹性组织倔强地离开了我32岁的身体,它们在我喂养小孩的过程中就渐渐离去了。

我对自己最明显的女性特征几乎无感

夏石

坐标:上海

我其实很久都没有特别关注过自己的乳房。是的,作为一个女人,我对自己最明显的女性特征几乎无感。当我在成年后某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和女性朋友出去逛街,她煞有介事的挑选如何让胸部更美的内衣, 又或是为自己的胸大胸小而烦恼时,我几乎无法给出什么有价值的feedback,因为乳房对我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个器官,像手臂,像嘴巴一样,无需特别关注。

我也曾问过自己,如果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乳房没有特别的感情,是不是意味着她女性特质不是那么强烈?不过好像这个问题对我也不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唯一的诉求是什么时候社会可以普遍认同“公共场合女性不必穿内衣“,那样我就可以彻底无视我的胸了,哈哈!

原来这两团肉,与审美发生了关联

Strickland

坐标:杭州

大学时,有一回我在换内衣,我妈闯了进来。她又像小时候那般,盯着我的胸部,然后说:嗯,像我年轻的时候。我现在不行了,都是因为喂了你,搞得我下垂了。我疑惑地答:看不出来啊。她笑着说:做了啊,你蠢啊。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两团肉,除了可能的功能外,还与审美发生了关联。

然而,这种关联仍是基于凝视产生的。并且,一旦与审美发生关联,基于身体的真实感受就退居二线了。我曾看过一个案例,是讲一位大胸的运动员去做了缩胸手术。这一案例之所以能被作为个案提出,并接受大家的惊异,便在于它的稀有。但究其原因,这有什么可感到惊异的呢?她不过是为自己的胸太大感到负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而人们之所以会感到惊异,多数是由于“一般人都是丰胸,竟然会有人把胸缩小,不要给我啊”之类的理由。

那丰胸呢?似乎也无法安然迎来被赞美的命运,“我选择变美”仍然要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天然才是美”的挑战。个体的选择、个体的真实感受都要遭受严厉审美的苛责。

为什么作为一个F罩杯的人,

要坚持买有海绵加持的内衣

葛巾

坐标:上海

一个大胸女人,总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袭击"。内衣是我的盔甲,抵挡那些凝视,抵挡那些出其不意伸出的手。

有多出其不意呢?我打个比方。

很多年前我下班搭一个男同事的车回家。这个同事跟我共事多年,智商超群,谈吐优雅,我们一起打过很多硬仗,可以说是我最信任的同事之一。那天下班大概已经接近天亮,他像往常加班一样,陆续送几个女同事回家。我们两家离得近,我是最后一个。快到家的时候我已经在副驾上睡着了,我是怎么醒来的呢?

我感觉到一只手压在我的胸部上。

我睁开眼睛,甚至都不觉得惊恐,我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时刻。如果说那一刻是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深深的失望。为什么不能好好做一对可以背靠背信任的战友呢?我们在一起搭档得多么默契,多么所向披靡,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他马上感受到了我的失望,明白我不会配合。他把手拿下来,像往常一样疲惫又轻松地跟我告别。第二天我们又像从前那样一同工作,但加班再晚我都会坚持自己开车回家。我明白在工作中我们依然可以默契并肩,但是在精神的世界里,我又失去了一个可以信赖托付的人。

在很多年里我觉得,如果我不是一个大胸女人,我可以拥有很多纯粹的东西。在失去的过程里,我的内衣越来越厚。作为一个F罩杯的人,我还坚持买有海绵加持的内衣。不是为了“显大,聚拢”,我就是想当别人出其不意地伸出手的时候,我的“盾牌”可以让他们不会触及我的柔软。

阅读更多与乳房有关的思考和讲述

子宫的命名,有体现女性的主体性吗?

备备

坐标:上海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子宫”的名字,就觉得这个器官的命名很特别,和心、肺、胃、肠、肝都不一样。“子宫”在字面意思上就有很明确的用途,它的主体性是孩子,它是孩子住的地方。当一个女性失去子宫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她不能生育了”,而不是“她失去了一个器官。”

上周,我在一条讨论性教育的微博里读到,我们应该把“阴道”称为“产道”,这个部位是生育器官,而不是性器官。生育是以女性为主体发生的行为,性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女性的生育器官应该完全地由自己的意志主宰。我们谈论产道时,应该注意它的主体是女性。把产道归为性器官,是一种男性视角下的阐释。

那么“子宫”的命名,是否也没有体现女性的主体性呢?

那叫什么好呢?

Luyang

坐标:上海

创生宫——女性创造生命的宫殿。

两个月前,我决定切除我的子宫

晓苏

坐标:美国华盛顿州

一个月前,我切除了子宫。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两个月前,我决定切除我的子宫》。今天,我用按摩棒很快到了高潮,和之前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把子宫当做性器官,她就会跟女性气质、吸引力、完整的女人联系在一起。如果把子宫当做生育器官,那么她的作用只是生孩子,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当她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你可以把她去掉。

在女人的一辈子中,子宫会带来很多麻烦,痛经、子宫下垂、腺肌病等等,即使更年期之后,很多女性还会出现子宫脱坠的现象,都是非常痛苦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妇科疾病,保生育是基本原则。因为生育资源是社会的,是国家的。但当我们让生育权回归到女性个体,那么每个女人都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决定来选择治疗方案。

阅读更多与子宫有关的思考和讲述

可以思考我要不要生二胎,

不过是我的幸运而已

圆川轮

坐标:上海

关于女性幸福的评价标准太单一了,在合适的年纪结婚生子就是人生赢家,一旦没有成功复制剧本就成为“次等”,有关婚姻和生育的糟粕观念也被包装上了现代性的外壳,就此沦为了竞争攀比的场所。而那个传说中的一等女性就可以被戳上“合格”的标签,获得成为主流的安全感,成为长辈口中的成功典范去刺激“被剩”的、“落后”的朋友们向其靠拢,飘飘然地继续维护自己的“优越”。

比起“太单一”这个表面的说法,或许我们更应该警惕谁是标准的制定者,谁在凝视和定义女性的幸福,谁在为女性划分等级。所幸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年龄层的女性在松动和挑战这一标准,用自己所选择的生活去多元化“幸福”的定义,甚至直接打破这个人生目标,开拓人生价值的更多可能,谁说女人生来就只是想要幸福呢?

等等,我的困惑又来了,一直以来难道从不曾出现过这样多样的女性“人类标本”吗?此刻的我知道当然不是!女性的历史少有记录,女性的痕迹被抹去,女性在新闻中的形象落脚点偏移,女性在影视作品中被工具化,身边偶有脱离常规的女性立马会被八卦淹没……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多少女性被困于与自身和周围的“厌女”作斗争,诉说变指为唠叨、抱怨、不正常、发神经。女性的经验靠着母女纽带在私人领域相传(这其间出现种种问题和遗憾),普通女性缺乏在公共领域的发声,即使发声了也无法被善意对待和形成更多的讨论,各种“非主流”的选择被污名化,个体的经验难以形成回响,多么令人无助和沮丧啊。

面对如今眼前互联网上空前的关于性别的讨论(尽管仍不是一个好的言说空间),也不过是这几年(自MeToo)以来的光景,但无数的思想资源和行动示范早已在千万女性前辈手中积累,也在女性同辈之间传递、精进和创造。我的这些浅浅的思考在同为女性的无数个大脑中被深刻地琢磨过,描述过,分析过,表达过,争取过。我们这一代早就获得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育自决” 的出厂设置,或许也正因为此就错失了真正理解和思考它的机会。

我当然不会因为“上一次我没想清楚就稀里糊涂生了”而后悔什么(也正是因为那次经历让我拥有了思考机会),更加不会因此影响我对女儿的情感。这有点像是在大海中游泳,微微呛了一口 ,稍加调整就将头伸出了水面,重新获得了空气;与此同时,我也清醒地知道,在那无尽的海中,有许多人在挣扎,有许多人被往下拽,还有些人,被来自黑暗海底的一条铁链锁住……

可以思考我要不要生二胎,不过是我的幸运而已。

三月请回答,我要不要生二胎?

我不知道,但我保有选择和决定生育的权利,也希望终有一日,每一个女性都有。

阅读更多与生育有关的思考和讲述

一位全职妈妈的内心独白

周小凡

坐标:北京

我提出辞职的时候,公司HR(女性)找我谈话,她挽留我,劝说我不要为了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我的客户(女性)在听到我因为家庭孩子需要照顾的原因辞职,她说,我们谁还不都是有孩子,边工作边顾家啊,怎么有困难就不能克服呢。

是的,我努力工作,我把自己的精力都付出给了别人。可我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还需要面对孩子,面对因为双职工忙碌的工作,而没有人打扫整理的乱七八糟的家,这些实际的困难,又有谁能来帮我解决呢?

我身边职场中的女性,大都处于这样的困境中。选择工作挣钱,那么家里就得有一位老人支持帮忙带孩子(肯定又是一位女性);如果"有条件"选择做全职妈妈顾家,是的,这还是一种"有条件"的选择,看起来好像就是一种"特权"。"全职妈妈"这个标签,意味着别人看你的时候,看到的是:哦,这个家庭条件不错哦,他们肯定有别的收入来源,他们不差钱。好像只要有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

当我决定要辞职的时候,我老公并没有说任何阻拦我的话,我相信他也是真心想要无条件的支持我。他说他愿意养我一辈子。

本来我为嫁了个这样的好老公,还心中沾沾自喜,但是细细想来,我的休息我的暂停权,其实也是我自己辛辛苦苦争取来的,这些年我兢兢业业的工作,自己也有一笔积蓄,即使没有我老公的支持,我也完全可以选择暂停,为我自己暂停。

这一切,跟有没有一个好男人来养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阅读更多与全职妈妈有关的思考和讲述

今天的内容来自三明治。这是每日书连续第四年在三月开设女性主题班。我们希望去除定型的、符号的、标签式的想象,在真实的生命经验中看见彼此,听见被遮蔽的声音。这个三月,关于女性的讨论仍在继续。书写、讲述、表达形成的共振能够一寸寸凿开冰封之海。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

祝所有女性节日快乐,独立自由

我 X 三明治=?

原标题:《在三明治女性写作小组,我们正在讨论什么?|三明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