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王安石、张即之书法领衔,上博再展受赠文物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陆林汉
2022-03-09 17:4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览现场,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东讲述捐赠文物背后的故事。 编辑 陆林汉(04:47)

澎湃新闻获悉,“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今天下午(3月9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汇聚195件/组受赠文物,包括王南屏、房淑嫣捐赠的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何鸿章捐赠的春秋晚期吴王夫差盉,翁万戈捐赠的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等。

该展览也是上博继去年举办“鼎盛千秋”和“高山景行”之后的又一受赠文物大展,亦是今年上海博物馆七十周年馆庆的精彩篇章。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上海博物馆东馆建成开放已进入倒计时,上博人民广场馆舍今年将迎来建馆后的首次闭馆大修,因而这一特展所带来的,是暂别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一次深情对视。”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览现场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延续了去年“高山景行”的总体思路和脉络,展品涵盖书画、青铜、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各个门类。

据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张东介绍,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800位,去年的“高山景行”主要以50位上博早期捐赠人为脉络,结合他们的收藏品,呈现上海博物馆文物收藏体系逐渐建立的过程;“盛世芳华”选取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对上海博物馆藏品构建有突出贡献的50位重要捐赠者,这其中有以收藏家为主的捐赠人,有在上海生活过而后捐献文物给上博的海外华人,也有部分就是海外的收藏家。他们之中有些把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几件收藏捐赠给上博,也有捐赠者是把整个家族的毕生收藏捐献出来。

据悉,除常设展外,“盛世芳华”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举办的第33个受赠文物展,上海博物馆通过举办捐赠展既是为了表达对捐赠者通过捐赠文物支援上博建设、上海这座城市建设这一义举的敬意,也是为了通过展示捐赠者的藏品,反映收藏者的个人品味和收藏趣味。

此次展览展出的受赠文物包括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小臣单觯、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吴王夫差盉和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等。

步入展厅,迎面第一个展柜的两件展品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刘靖基于1980年捐赠的南宋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和沈周《西山图卷》。

南宋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展览现场(局部)

刘靖基(1902—1997年)长期从事纺织业,是中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他所藏书画 ,数量大,精品多,特别是宋元名迹,被他视为“宝中之宝”。1980年,刘靖基精心挑选了40件书画珍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褒奖。

张即之是宋代书法家、政治家,擅写行书、楷书与榜书,其书学米芾而出入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书风端庄厚重,稳健开张,气势雄浑。《楷书待漏院记卷》用笔明快简洁,起收处干净利落,点画坚挺扎实,运笔中锋力足,俊健不凡;结体方正茂密,骨格硬朗,呈现出一派古雅遒劲,苍秀俊朗的美感。

沈周《西山图卷》展览现场(局部)

沈周的《西山图卷》也是沈周描绘西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展览现场(局部)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局部)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为此次展览中的重点展品,为王南屏、房淑嫣于1985年捐赠,摘录《楞严经》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一节,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无缭乱之感。其用笔似不经意,却有闲和萧散之韵。卷后自署“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经卷文字。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等人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清安岐、曹溶等人收藏。

王南屏(1924—1985年)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1949年后,王南屏移居香港,经营南洋棉布公司,20世纪60年代初加入了“敏求精舍”。王南屏的父亲王有林(1900—1989年)爱好书画,并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搜集历代书画。王南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书画,早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王南屏就经常在古玩书肆中寻觅、购藏古代书画。

据张东介绍,王南屏的邻居是著名收藏家叶恭绰和庞莱臣,因而在收藏上也深受他们的影响,书画鉴藏水平日益精进。宋刊《王文公文集》和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珍藏,系稀世珍宝,在王南屏去世后,由其夫人房淑嫣将这两件珍藏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上海博物馆所藏。

宋刊《王文公文集》将在展览后半段展出。

宋刊 王文公文集(局部)

张东提到,王安石两次受贬,寓居金陵,晚年笃信佛教,《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是王安石去世前一年完成,呈现其历经磨难后平和、不拘一格的书风。王安石存世作品就两件,一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再有一件就是这件,反映了王安石书法的面貌,可见其重要性。

“小臣单觯”展览现场

“小臣单觯”为李荫轩、邱辉于1979年捐赠,其腹内底有铭四行22字,“王後坂克商,才(在)成師,周公易(錫)小臣單貝十朋,用乍(作)寶尊彝”。铭文记载成王平灭武庚叛乱,王师驻扎在成师,周公赏赐小臣单贝十朋,因兹铸作此器。

李荫轩(1911—1972年)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藏书家。自幼喜好古玩,从十几岁就开始收藏历代钱币,后收藏青铜器。他收藏的珍贵青铜器有小臣单觯、鲁侯尊、厚趠方鼎等两百余件,还藏有大量古版书籍。1979年,李荫轩夫人邱辉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青铜器、印章等2178件,各类钱币29770枚,商代玉器一件。

展览现场

第二展厅汇集展出几个世家收藏的旧藏,观众或可窥视中国世家收藏概貌。如来自著名的翁同龢的翁氏家族、冒辟疆的冒家等,其文物收藏大多来自祖上遗存,历经几代递藏。来自康有为家族的展品则是在1961年,由康有为的孙女康保庄、康保娥将康有为遗存文物309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康有为 《大同书》手稿

康有为手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如翁万戈于2018年捐赠的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翁宗庆捐赠的秦二世元年诏版、吴门信札集册;冒广生家属捐赠的冒襄《行书七言诗轴》、林则徐《手札册》等;康保庄、康保娥捐赠的康有为《大同书》手稿、康有为《戊戌奏章》誊清稿本等。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览现场

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 展览现场

其中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为大青绿设色。2018年,翁万戈于百岁寿辰之际,将所藏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绘画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2019年1月上海博物馆为其举行了捐赠仪式,并于当年9月为专门为3件翁氏旧藏书画举办“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

据介绍,本图是沈周五十四岁时所作,临摹的是比他略早的浙派著名画家戴进的《谢安东山图》,描绘东晋著名宰相谢安隐居东山时,携妓出游,纵情山水的情景。画上有沈周自题:“钱塘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庚子长洲沈周临。”后钤“启南”“石田”朱文方印。其出处最早可追溯自翁同龢1902年的日记:“旧仆李元泛海来谒,话北京事慨然,携书画十余卷……李元明日北归,留所携画卷三轴:沈石田巨轴、又《竹堂图》,高房山云山。”

沈周画多仿元人,此画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既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堪称绝无仅有。

展览现场

展览还展出了杜维善、吴筹中、施嘉幹等收藏家捐赠的钱币文物,基本奠定了上博的钱币收藏基础,也是得益于这些藏家的支持,使上博成为中国收藏钱币实力最雄厚的机构之一。

杜维善捐赠的丝路钱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介绍,上海博物馆自成立以来,接受的捐赠藏品数量、藏品质量、捐赠人数和批次,在国内博物馆皆无出其右者。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捐赠品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捐赠者包括个人和集体。至今,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了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一千二百多次。

子仲姜盘 展览现场 叶肇夫1997年捐赠

回顾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博成立之前。1949年9月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1950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准备在上海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为此,文物收藏者通过捐赠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顾丽江、乐笃周、孙煜峰、丁燮柔、罗伯昭、李伟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踊跃向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文物捐赠高潮。

这一时期的捐赠人还包括徐森玉、吴仲超、谢稚柳、陈植等早期文博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一面筹策规划行业发展的蓝图,一面用具体行动影响、动员、号召广大群众、收藏家群体,拥护党和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令、文物征集政策,支持文物博物馆工作。

清周文枢款犀角雕赤壁图杯

清张希黄留青楼阁山水竹笔筒

改革开放以来,有感于国家各个方面建设的再次飞速发展,许多藏家将其多年珍藏,包括落实政策返还的文物精品,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上博馆藏,巩固和充实了藏品体系,并由此带动了文物捐赠的第二个高潮。曾在上海生活过的海外华人也纷纷将其珍爱的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海博物馆东馆建成开放已进入倒计时,人民广场馆舍将迎来建馆后的首次闭馆大修。因而“盛世芳华”所带来的,还会是暂别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一次深情对视,一番殷殷心语。今后在东馆和完成大修的人民广场馆,各类捐赠的展陈仍将继续。博物馆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展览海报

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上海博物馆还特别策划制作了一部以回顾上博建馆以来捐赠与受赠为主题的纪录片《山高水长》,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资料,采访国内外捐赠人代表及后人,弘扬捐赠者们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共鸣。

本次展览展期持续至9月4日。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