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眸龙潭寺,一眼七十年

2022-03-09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从成都市中心向东出发,穿过林立的高楼,就能到达一个风景不同的地方,这里水泥路面狭窄、平房低矮、铁轨陈旧……当你看见一个门牌号——龙潭寺东路335号时,龙潭寺站就到了。

龙潭寺站建于1952年,是成渝铁路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如今,这里重载卡车进进出出,钢材水泥堆满货场,铁路职工来回忙碌,除此之外,周围几乎看不见其他人影。

车站不远处,几栋红砖房默然伫立,它们被车站职工叫做“老平房”。上个世纪,这里曾居住着车务、工务、电务专业的职工和家属,住房紧张时十多户人家挤在一栋房子里,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那是和现在的冷清截然不同的光景。

在“老平房”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用水紧张,水质差、洗澡难,车站口的那座扇形水塔是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夏天水源充足,可到冬天就麻烦了。”据原龙潭寺养路工区工长游丹回忆,矿机厂公共澡堂顺理成章地成了铁路职工们经常光顾的场所。“1块钱洗一次,在当年可不便宜。”游丹说。

算上退休后的32年,成渝铁路巡道工马德兴在龙潭寺工作生活了51年。说起峥嵘岁月,他饱含激情:“当年,巡道工作很艰苦。”每天,马德兴背着20余斤的巡道包,要在龙潭寺至石板滩9公里线路上走一个来回。“一路上除了查看钢轨状况、检查螺栓是否松动,还要除野草、清理水沟。”回忆起这段艰辛,马德兴没有一句怨言,“守护铁路是我的职责,我身体好,吹风下雨都不怕。”

“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从龙潭寺场镇穿过,滚滚车轮曾带来工商云集、人流熙攘,水泥库、国家粮食储备库、农资公司105库纷纷落成,车站附近更是餐馆、医院、理发店、商店汇集……

龙潭寺东路,一家挂着“同仁理发店”古朴招牌的店铺正在营业。走进去一问,才知道这家理发店已经开了51年。“以前生意很好,排队的顾客等得久了,都坐在那儿打瞌睡。”店主钟师傅回忆起以前的兴隆,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很多铁路职工都来我这儿剪头,一次只收1毛2。”

51岁的于青松在龙潭寺长大,现在是一名货运员,龙潭寺站的辉煌是他儿时最鲜明的记忆。车站专用线从最初1条增加到7条,粮食、煤炭、水泥等货物在此集散,分销至成都周边地区。“货车一趟接着一趟到达,忙得不可开交。”于青松说。

若继续寻觅龙潭寺站的重要时间节点,“慢火车”的停靠是不得不提的部分。“郊区群众坐火车来赶集,有时车厢里挤,车门边都站着人。”马德兴讲起过去的场景趣味横生,“车厢连接处成了‘临时货厢’,一个竹筐摞一个竹筐;行李架上、座椅底下,塞满了红苕、橘子、野山椒。”

当“慢火车”到达龙潭寺站,老乡们就挑着满当当的竹筐融入人潮中。“这些农产品在龙潭寺农贸综合市场贩卖,可以辐射成都东郊这一大片区域。”马德兴说。

如今,龙潭寺站不再有旅客乘降,少了热闹,多了沉淀。阳光下,历经峥嵘的它待在城市一隅,藏在历史内页,岿然如初。

原标题:《回眸龙潭寺,一眼七十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