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黑塞传记作者:他追求自由又渴望秩序
1962年8月9日,赫尔曼·黑塞逝世。他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也是权威反抗者,拥有极端的主体性,又对德意志理想主义文化和浪漫主义文化充满热爱。他广受热爱,也总备受诟病,迄今没有一种定义能涵盖黑塞的全部。
从2012年开始,《世界周报》的主任编辑、德语文学研究者海默·施维克花了三年写成《赫尔曼·黑塞——玻璃珠游戏者的人生》。2017年5月,该书出版中文译本。
海默·施维克实地勘探了黑塞走过的所有地方,阅读了黑塞全部的文集以及关于黑塞的信件,在《赫尔曼·黑塞——玻璃珠游戏者的人生》中,他以黑塞的成长经历为序,补充了大量的细节,并一一阐释了黑塞的重要作品。
海默·施维克说他对黑塞有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源于他与黑塞相似的经历,也源于他对于黑塞的思考与焦虑感同身受的体验。
“我和他上的同一个学校,就是在摩尔布隆的一个中学。我出生于德国的南部,跟他来自相同的地区。在写作的前两年,我主要阅读了所有关于黑塞的资料,并着力挖掘他的个体化特征。真正写作的时间是一年,这一年中的一半我是在意大利,住处离黑塞瑞士生活的那个村子只有20公里的距离,有相同的气候,能够看到相同的风景,这对于我写作他在瑞士的生活阶段是非常有帮助的。”海默·施维克说。
“我的家庭背景也跟他很像,都是那种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市民家庭,我在读他书中描写他自己的生活环境,就仿佛是我自己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一样,所以我能够基于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相似的体会去理解他的作品。描写这个人的时候,他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好多你自己提出来的生活问题,不然你没有办法去进入这个你笔下人物他的灵魂深处。”
该书中文版出版时,澎湃新闻记者对海默·施维克进行了专访。
天生的反叛者黑塞的母亲在很多的日记中写到过,黑塞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已经展现出很强的反抗精神。有一张黑塞还是小孩子的照片,他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目光坚定,有种和他年龄不相符的坚定的态度,而不是小孩子的稚嫩。他的目光在求索着这个世界可以带给他什么。
黑塞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海默·施维克说:“黑塞总是在自我折磨着”。
“黑塞的母亲在日记里面写道:‘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他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跟他交往的时候要很小心,如果对待他的方式出现一些错误,就可能会导致他做出很可怕的事情。而如果你能找到跟他相处的恰当的方式,那么他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大的人物。’他母亲非常了解他,黑塞特别向往自由,他的所有童年经历都是以追求自由为自己的第一要义。”
“黑塞的家族有传教士背景,他们对各种文化持一种开放态度。他们不是一个特别虔诚封闭的家庭,有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家里交往,他们的家庭其实是一个很广阔的世界,但是可能对于黑塞来说,这个世界还是不够广阔,他是一个非常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为反抗而生。”海默·施维克说。
海默·施维克认为黑塞的个性是天成,而非出自家庭的影响。“黑塞身上的矛盾与其性格中天生的反叛精神和其所处的时代有关。那个时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有用之才,而黑塞恰恰不想成为大家想象中的那种有用的人。”
“他始终在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他描写跟父母相处的困难,写在学校里面遇到的跟教育体系、专制的矛盾等等,他在不断探索大的秩序与个人的关系。”海默·施维克说。
婴儿时期的黑塞玻璃珠游戏者的人生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的长篇小说的名字。海默·施维克认为,玻璃珠游戏者这个形象非常贴合黑塞基本的气质。
“黑塞性格上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任性和两极分化。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荒原狼》,他通过作品当中不同的角色,呈现不同发展可能的人性,在这种游戏般的书写方式当中,他找到了一个释放自己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寻找,一方面是寻找自由、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寻找如何将自己隐藏起来,所以他的每一部书当中主人公都有明显的性格两极分化的特征。”海默·施维克说。
“在《玻璃球游戏》中,黑塞将人物创作和结构构思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水平,主人公通过对于历史传统的游戏态度,发现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流动当中的。所以用‘玻璃珠游戏者’来形容黑塞能够很好的描述出他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即他是如何利用写作当中创作可能,来逃离自己精神上痛苦,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打开自我。”海默·施维克说。
冲突和分裂是黑塞性格特点的关键词,也是他写作的关键词。黑塞的书中很多都包含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也是他心理状态上的压力和分裂的外化。
“他一方面追求自由,另外一方面又渴望秩序,他一方面追求无拘无束,同时又渴望某种程度上的亲密。对于他来说,他寻求这种秩序就包括寻求宗教信仰方面的一种定位,寻求社会关系,或者是生活中跟其他人的交往,最低的单元就是这种在家庭内部的秩序。但是他又希望能够有内心的自由。”海默·施维克说。
海默·施维克认为,同样是在《玻璃球游戏》中,黑塞给出了解答:“你面对外在的秩序,去寻求内在的自由,要以游戏的方式去面对传统,你要尽量避免自己成为这种已经僵化的等级统治结构的这样一个部分。就比如说在这部小说当中,他的主人公约瑟夫·克莱希特就是在从事游戏大师20年之后,突然决定终止游戏大师的身份,重新回到学校去教书,重新回归到社会这种秩序当中。他不希望自己成为这种已经僵化的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他不希望自己来代表这种秩序,而希望能够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要在生活当中去发现一些别的意义,走上新的道路。对于个人来说,你要时刻去审视,你现在面对的这种秩序,你是否能够接受它,还有就是你如何能在这种秩序中自由地走动。”海默·施维克说。
青年黑塞德国对黑塞的评价毁誉参半
黑塞的书在日本、中国和韩国都得以广泛传播,起到了文化传播者的作用。而在德国,黑塞一方面是给人以一种不善交际、精神分裂的局外人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黑色教育”进行批判的开明人士。——《赫尔曼·黑塞——玻璃珠游戏者的人生》
海默·施维克谈到,黑塞在德国以外国家的知名度要比在德国更高,黑塞在德国人的阅读与接受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大的波动。
“黑塞在德国出名最早是因为《彼得·卡门青》,之后他与几位德语区著名的作家成为挚友,比如说托马斯·曼,斯蒂芬·茨威格还有里尔克,黑塞人生的前四十年,他是享誉德国的。”海默·施维克说。
事情的转圜出现于黑塞加入瑞士国籍以后,“黑塞的很多作品就被视为欧洲文学的一部分。1945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黑塞就不再流行了。后来再次在德国出现了阅读他的热潮,是由于他在美国被一代年轻人视为偶像,这热潮传回到德国,因而产生阅读他的热潮。”海默·施维克说。
“德国二战之后,文学界出现了对德国战争罪行进行反思的一代作家,比如君特·格拉斯,他们成为主流的作家。黑塞则被视为19世纪的作家,他的作品被归为一种新浪漫主义。在这段时间,黑塞在国外有更大的知名度,特别是在美国和亚洲国家,他都被视为一个文学巨星。”海默·施维克说。
据统计,黑塞的全部书籍在全世界的发行量总计一亿三千万册,在德语国家卖出将近2500万册,余下的一亿多册,都是在非德语国家销售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德国社会对黑塞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这样态度持续到1946年之后,部分有左派倾向的文艺评论家又认为黑塞不错,他维护了德国的语言传统,他尝试着在《玻璃珠游戏》中维护欧洲精神,而且他也有对第三帝国进行反抗的作品。”海默·施维克说。
“在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德语文学评论界又出现了一片对他诋毁的声音,把他称为‘花园小矮人’,因为黑塞很喜欢在花园里劳作,又很贴近自然。德语文学界很有名的评论家莱希·拉尼斯基,也明确表态说不喜欢黑塞,他认为黑塞的作品过多关注个人问题,而且有很强的自恋的倾向。”海默·施维克说。
“所以对于黑塞的整体的接受,仿佛他总是以30年为界限,忽上忽下,有时候对他非常赞赏,有时候又很诋毁他,在文学接受史中,没有对他形成固定的评价,你无法准确地说黑塞就是某种作家。”海默·施维克说。
“德语作家中写作语言最美的”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一套黑塞作品集,虽是统一的装帧,每一本的译者则截然不同。因文体有不同,且译者个人的语感不同,翻译后的文本风貌也不尽相同。有的翻译文本语言繁冗华丽,有的则言简意赅。
关于黑塞用德语写作的文本的面貌本身是怎样的,海默·施维克说:“黑塞的语言风格是传统的19世纪的语言,他以传统见长。他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色彩丰富,他会用很多形容词,他的描写是感性而具体的,如果是把他的作品翻译成简短的句子,那肯定译者对他作品有误解。”
“黑塞的语言被很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是德语作家里语言最美的。他描写得非常细腻和准确,翻译的时候既不能戏谑和讽刺,又不能太伤感,所以要找到合适的度挺难的。不能把黑塞翻译成非常简短和理性的句子,像海明威的小说一样,他完全不是那一类的作家;他的语言风格跟托马斯·曼有点类似,他们两个的书写都喜欢用长而结构清晰的句子。”海默·施维克说,“在德国负责出版黑塞的作品的苏尔卡姆出版社,现在希望能够在中国找到合适的译者,来以统一的语言风格重新翻译黑塞的作品。”
《悉达多》的译者之一姜乙在后记中也谈到,“黑塞的语言是美的,《悉达多》是一部完全是诗的、充满歌咏性、音乐性的,光彩夺目的杰作。尽管我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黑塞的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黑赛作品集有四十多本,关于黑塞作品的阅读,海默·施维克说,你要找到你自己的黑塞。
“如果你对于德国的纳粹时期的历史感兴趣,可以读《玻璃珠游戏》,书中,黑塞用整个玻璃球游戏,幻想2400年的社会,他其实是影射纳粹政府的独裁,对于艺术的工具化、意识形态的手段的应用等等;如果你对东西方之间的思想融合感兴趣,可以读《悉达多》,这本书主要探索了西方的哲学、精神的唯心主义或者理想主义与东方的万物有灵、一切都是统一整体的这样的哲学思想是怎样融合的。”海默·施维克说。
“如果你要到德国去旅行,有机会到德国很多的小城市去体验的话,可以读一些黑塞的散文和中篇小说,他的中篇小说有很多都描写了五十到八十年前的德国小城市人的生活,但是因为德国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可能50年到80年前的状况,跟现在非常像,当地的农夫手工业者跟黑塞作品里面描述的仍然是呈现出相似的个性,而且当时的很多房屋和历史建筑在今天也仍然能够看到。”海默·施维克说。
“如果你对诗歌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他的《阶梯》,《阶梯》一直是德国诗集受欢迎程度排行榜上的第一名,黑塞超过了歌德,也超过了浪漫派时期很多的诗人。还有说对哲学对冥想感兴趣的人也可以读他在晚期写的小故事集。”海默·施维克说。
【竹君和丁晓萌对此文亦有贡献,感谢北京歌德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提供翻译帮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