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故宫藏画里的“春山”:澹冶、柳色、小隐与晚归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整理
2022-03-28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华的诗作《春行即兴》以其句句写景,句句含情,意境含蓄的特点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

诗词之外,美术史上对于春山的描绘亦多有精彩之作,如南宋赵伯驹的《春山图》通幅以青绿为主调,生动地表现出春日触目阶绿的景致;元代朱叔重的《春塘柳色》用笔极为柔和,着色温润清雅,充分表现出春天里大地润泽,嫩绿遍野,万物滋长的盎然生意;明初戴进的《春酣图》则连皴带染,劲健洒脱,反映出十五世纪浙派画家追求直观的平面装饰趣味,与动态美感的典型作风……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其《林泉高致·山水训》曾有言:“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值此春云出岫、湖江春晓的踏春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别梳理故宫藏画中的“春山图”,以飨读者。

宋 郭熙 《早春图》轴 

宋 郭熙 《早春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活动于11世纪),河南温县人。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为翰林图画院艺学,善画山水。著有《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史上讨论山水画的一部重要论著。

宋 郭熙 《早春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郭熙 《早春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委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

宋 郭熙 《早春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画幅右侧画家自题:“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画。”顾名思义,这幅画作是在描写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甦,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传)宋 米芾 《春山瑞松》轴

(传)宋 米芾 《春山瑞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云山间,孤亭一座,苍松数株,景致简约而清雅。山头以横笔“米点”铺叠而成,并加湿笔晕染,表现云烟变幻之趣,深得米家云山的韵致。上方诗塘为宋高宗题诗。左下角石隙间暗藏“米芾”二字,疑似后人所添附。

(传)宋 米芾 《春山瑞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嶽外史。原籍山西太原,后移居襄阳。善书法,又精鉴别,宣和间曾任书画博士。作画则以简淡的米家云山而蔚为典型。

宋 赵伯驹 《春山图》轴

宋 赵伯驹 《春山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驹(1120-1183),字千里,宋太祖七世孙。善画青绿山水,兼工花卉翎毛,尤长于人物楼台界画。本幅画山水晴云,游骑寻春,村家桃柳,水亭茶话。通幅以青绿为主调,生动地表现出春日触目阶绿的景致。

宋 赵伯驹 《春山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赵伯驹 《春山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赵伯驹 《春山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高宗行书题跋:“此帧未署名款,而观其风神笔力,与石渠宝笈所收赵伯驹真迹正合。因为审定标题,盖伯驹画多不署名,如赤壁图经柯九思审定,汉宫图经董其昌审定,而江山秋色则见跋语中。今为拈出,设遇精鉴如丹丘香光,必当证可。御笔,题句后并识。”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卷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卷第一幅春景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图画分为四段,分别绘春、夏、秋、冬四时景象。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所在,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刘松年身为画院画家,长年生活其间,描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此图立意于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物,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一大批无心复国的官僚们,专注于享乐的生活态度。正如诗云:“暖风薰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元 高克恭 《画春山晴雨》轴

元 高克恭 《画春山晴雨》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号房山。其先回鹘人,占籍大同,后居武林。字彦敬,号房山老人,仕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学米氏父子,造诣精绝。后学董源、李成、巨然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 高克恭画盛名盖世,而流传作品不多。

元 高克恭 《画春山晴雨》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高克恭 《画春山晴雨》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溪边小景,云影满山,用笔含蓄凝练,用墨温婉蕴借,突出宁静的氛围。

元 吴镇 《清江春晓》轴

元 吴镇 《清江春晓》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浙江嘉兴人。生于至元十七年(1280),死于至正十四年(1354)。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大家。 梅花道人山水学自巨然,受巨然影响很大。

元 吴镇 《清江春晓》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以长披麻的笔法皴画山石,笔力圆劲。渍染多用淡墨,清淡雅逸。画树木、屋宇、人物用笔粗壮,笔锋微秃,虽每一笔并不紧密连接,但意趣已足,也许是画法中的“意到笔不到”,并且全幅具有豪迈的气势。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轴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题:“山中旧是读书处,谷口亲耕种秫田;写向画图君取貌,只疑黄鹤草堂前。黄鹤山人王蒙。”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尚题:“阴崖积铁树班班,老董风流足可攀。便欲结茅依此地,读书松底听潺潺。周尚。钤印二:四明山人。伯高。”

郑维翰题:“井屋迢迢隔翠微,我将潜迹荷鉏归;自缘不露囊中颖,岂叹人间识者稀。烟柳垂垂平野沼,风苗翼翼接郊畿;却因偶得耕鉏暇,石壁攀萝制作衣。郑维翰。”

王禋题:“满眼荆谿入画图,树椽茅屋倚苍梧;秫田二顷躬耕处,坐石看山酒旋沽。三山王禋。钤印二:王明仲。坤良卦印。”

左边幅董其昌题:“叔明有青弁图,与此图同一笔法。其昌。 ”上方裱绫董其昌又题:“癸亥(1623)四月十一日晋陵唐君鱼持赠,元人题此图,有老董风流尚可攀,谓吾家北苑也。后二日吴江道中观并记。其昌。 ”收传印记:王氏清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子孙世昌。清乾隆嘉庆宣统印玺。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父王国器(1284生)亦善书画,为赵孟頫(1254—1322)女婿,承继赵氏家风,王蒙自幼即善书画,其中尤以受其舅赵雍(1291—1361)影响甚深。 本幅用墨淡而淳厚,笔法内敛含蓄,平澹中更见一份天真质朴感,画法与赵雍《采菱图》(1342作)有相通之处, 并上溯踵继董巨的笔墨传统。较之四十七岁(1354年)的《夏山隐居》(美国华府佛利尔美术馆藏),渐趋成熟灵动,而与五十九岁(1366年)《青卞隐居》(上海博物馆藏)相比,又不若其纵放飘逸。诸相拟对,以笔墨论,此图或可置于两幅之间而微近于《夏山隐居》,约五十岁出头(1357—1360)。 汉郑子真隐居于云阳谷口,成帝(公元前32—7年)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世号谷口子真。后人对称姓郑而能修道不屈其志的人多以谷口拟之。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主题绘谷口人家,故有学者揣度王蒙此作可能赠画上题隶书七言律诗的郑维翰。 除此,画上题诗者,目前仅知王禋可能为江浙行省参政王都中(1278—1341)之孙。

元 商琦 《春山图》卷

元 商琦 《春山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商琦唯一存世的署款之作。远景峰峦叠翠,烟笼雾罩;近景丛林杂树,着春染绿;远景、近景之间衬以沙碛古桥,更添空阔苍茫之势。图中所绘物象众多,展现了作者较为全面的技法和营势造型的能力。近景山石刻画细致,先以浓墨勾轮廓,然后以汁绿晕染石面,既显示出岩石的纹理结构,更洋溢出山川间的一派春意。远景群峰则以浓淡墨或花青晕染为主,浑莽一片的山峦为全画烘托出雄伟壮阔的气势。点景树木皆苍郁深秀,但表现笔法富于变化,其近树以干、湿笔双勾树干和树叶,画法工整,近似于南宋院体绘画风格;远树或以侧锋横点,或以中锋竖点,只具树貌不具树形。近树、远树虽形态各异,但却共同装点出万物勃发、遍山染翠的春之景象。这是一幅形式美与意韵美高度统一的山水佳作。

著录于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此卷原藏清宫内府,宣统年流入民间,解放后归国家文物局所有,后由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1958年,经由故宫博物院修复专家重新揭裱,令它恢复了旧貌。

元人 《春山图》轴 

元人 《春山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杨维祯草书题跋:“巨然不作惠崇景,秀远最爱春山图。危峯戴出若孤□,大树林立如千夫。杖藜谁行天姥道,酒船间出贺家湖。道人自指读书处,文璧峯前宅一区。铁遂。”

元人 《春山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以枯笔浓墨和遒劲的笔法钩勒“蟹爪”寒林,结合淡墨晕染出“石如云动”的山体,显属元代李郭派山水。但从山凹、树石与远山峰顶上大量墨点看来,此作亦受董巨与二米画风的影响。 画上杨维桢题诗的墨色和笔法与山石及树枝相合,推测此画即为杨维桢亲笔。诗文提及“道人自指读书处。文璧峯前宅一区”,据考杨氏书斋坐落于“文璧峯”山脚,此画或是其住所周遭山川风物的写照。

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轴

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叔重,十四世纪人,籍贯江苏吴县。他虽然是一名书生,但在绘画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不过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写池畔的村屋景象,一名文人手持柺杖,沿着小径,在青葱的田野间漫步。全画的用笔极为柔和,着色也温润清雅,充分表现出春天里大地润泽,嫩绿遍野,万物滋长的盎然生意。

明 戴进 《春酣图》轴

明 戴进 《春酣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戴景祥善画,永乐间随父亲到京师。戴氏初为银匠,后改习画,宣德中受推荐入宫廷供职,不得志归于杭州,以画为业。戴氏师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传统,兼融两宋各家之长,当时有“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之说。因戴进是浙江人,故受其影响的画风被称为“浙派”。

明 戴进 《春酣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戴进 《春酣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戴进 《春酣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描绘的是春天社区的庆典结束后,回家的路上,喝得醉醺醺的人。图中奇峰高耸,群松满谷,由大而小,由近而远。崖边小路盘旋而上,白云环绕其间,有茅屋、舟桥、村民点缀。绘山石大斧劈粗细转折多,连皴带染,具有强烈笔势与墨色变化效果;人物衣折线条用“蚕头鼠尾”笔法,劲健洒脱。此巨轴反映出十五世纪浙派画家追求直观的平面装饰趣味,与动态美感的典型作风。画上并无画家款印,若由其笔墨形式水准,确是浙派名家中的钜作。

明 戴进 《春游晚归》轴 

明 戴进 《春游晚归》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绘田野小径,农人荷锄返家,时天色已晚。左下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墙枝桠、路旁桃花,皆呈“春日”气息。士人敲门,院中仆役提灯来应,显示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

明 戴进 《春游晚归》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戴进 《春游晚归》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戴进 《春游晚归》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戴进此作虽以南宋马远、夏珪风格为基,但用笔大胆,更加强调笔墨丰富的效果,绘画的技法功力深厚,笔墨显得灵活而变化多端,为呈现戴进风格的代表作。

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卷  

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居写意”。钤“静远斋”印。

此图为别号图,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中国画中往往绘文人隐士昼眠以示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他们与作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自我慰籍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点明主题。

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南宋的“院体”画传统,构图洗练紧凑,状物准确生动,人物线条细劲流畅,情态传神。树石用笔刚劲峭利,多为小斧劈皴,墨色浓重而清润,显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明 文徵明 《雨余春树》轴 

文徵明(1470—1559),江苏长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亦字征仲,号停云生、衡山居士。诗文书画并佳,画师沈周,为明四大家之一。  

明 文徵明 《雨余春树》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雨余春树》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雨余春树》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缘溪坡陀叠起,平岸参差。远处一峰耸然,顶平而壁峭。其下松林,隐约在淡烟中,盖写雨后之景也。笔极细致,画树之笔颇有稚弱者。徵明早年画迹不多,盖晚成者也。款署丁卯(1507)十一月七日,画时三十八岁。

明 文徵明 《燕山春色图》轴 

明 文徵明 《燕山春色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燕山春色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燕山春色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帧细笔大幅,皴山点树,笔有凝滞仓促处。事务繁剧中,强定心神,所作间亦有此,盖非适志之品。题诗:“屋角疏花红自好,相看终不似江南”。意亦怏怏。徵明五十五岁。

明 文徵明 《江南春图》轴

明 文徵明 《江南春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成于嘉靖丁未,作时已七十八岁,笔意极秀婉而极精工。画山但画轮廓,稍稍用干墨擦之,皴笔绝少,但觉山痕树影,无处不是早春景象。笔墨固佳矣,而章法似又胜之。章法固佳矣,而意象似又胜之,是文画极精之品。

明 文徵明 《江南春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江南春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自题:“江南春。象床凝寒照蓝笋,碧幌兰温瑶鸭静。东风吹梦晓无踪,起来自觅惊鸿影。彤帘霏霏宿余冷,日出莺花春万井。莫怪啼痕栖素巾,明朝红嫣鏖作尘。春日迟,春波急,晓红啼春香雾湿。青华一失不再及,飞丝萦空眼花碧。楼前柳色迷城邑,柳外东风马嘶立。水中荇带牵柔萍,人生多情亦多营。嘉靖丁未(1547)春二月。徵明画。并书追和云林先生词二首。”

明 文徵明 《春山烟树》轴

明 文徵明 《春山烟树》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文徵明行楷书款识:千村绿树一谿分,百叠晴峦锁白云。貌得江南烟雨意,错教人唤米敷文。徵明。

明 文徵明 《春山烟树》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画家王榖祥行楷书跋:树色犹含雨,山容未敛云。草堂闲注目,春意正氤氲。榖祥。

明代学者彭年楷书跋:雷平春色晓氛氲,天外三峯碧玉文。为问华昜洞中客,可能持寄陇头云。彭年。

明 文徵明 《春山烟树》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藏书家、刻书家袁褧行楷书跋:春水没渔矶,春云连树绿。落景在遥山,江南雨新足。袁褧。

清高宗行书跋:春山秀冶含姿,春树烟融雨滋。记得枫桥那畔,所逢往往如斯。乾隆甲戌(1754)春御题。

明 唐寅 《暮春林壑》轴 

明 唐寅 《暮春林壑》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江苏吴县人。赋性疏朗,狂逸不羁,弘治戊午(1498)举南京解元。画师周臣,而远过之,为明四大家之一。

明 唐寅 《暮春林壑》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层岩悬瀑,溪树弯环,竹障茅亭,一人倚栏独赏暮春景色。本幅未署年,然画树皴山,皆用细笔,应为四十岁左右之作。

作者行书自题:“逶迤十里平溪路,滴沥三重下濑泉。为底时来策黎(疑作藜)杖,春衣要试浴沂天。唐寅画并题。”

清 王原祁 《春云出岫》轴 

清 王原祁 《春云出岫》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原祁(1642—1715),江苏太仓人。时敏之孙。字茂京,号麓台。康熙庚戌进士,历官少司农。画由家学,远迈时伦,为清四大家之一。 此幅不记年月,大抵亦为暮年之作,盖笔墨不求细谨,以拙朴为尚。与幕年诸作若合符契,第以出之于绢,故不若用纸之更有古趣。青绿设色,信笔涂抹,错杂不匀,于斑剥陆离之中,自饶古厚之意,此变旧法而能自陈新意者。压顶一峰,与远山相映,轻清重厚,交错互出,极饶妙韵。

(本文部分资料整理自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