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坠落南海的“闪电”,哪些背后信息值得关注(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22-03-11 10:3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第5架……

回到F-35战斗机本身,事实上这款颇受非议的战斗机并不是第一次坠毁。该型机最早的坠机记录是在2018年9月28日的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博福特,就在前一天,美军的F-35B刚刚完成在阿富汗战场的首秀,第二天一架隶属海军陆战队的F-35B就在飞行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坠毁。事后美国军方调查事故起因,找到了一根劣质油管。军方随即停飞了所有F-35,并查处了生产油管的普惠发动机公司,在调查中发现当时共有117架使用同样油管的F-35战机,美军随后对这些战机的油管进行了更换。

2019年4月9日,结构相对最简单的F-35A也迎来首坠,日本购买的一架该型机坠入三泽空军基地以东海域。当年6月日本官方发表事故说明,宣称是因为“飞行员产生空间迷向,分不清海天一色的天空和海洋。”按自卫队官方说法,当时飞行员接到地面指挥中心的命令是降低飞行高度,随后在20秒内飞机以每小时900千米的速度急速下降了4900米;随后接到命令左转,飞行员回令正常并开始左转。之后事故就发生了,飞机以1100千米的时速急降4400米,并消失在雷达监控范围内。显然飞机一头扎进了海里,强大的冲击力把机体撕裂成几块,飞行员和飞机残骸一同坠入大海。最终日方只打捞出部分残骸。除飞行员自身失误可能外,也有分析认为可能是F-35的座舱供氧系统出了问题,导致飞行员缺氧,间接造成飞行员产生空间迷向感。

坠毁的英国F-35B被打捞出水。

对F-35座舱供氧系统的质疑很快得到印证。2020年5月19日,同样是一架F-35A在例行夜间训练中坠落在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事后调查报告认为过高的着陆速度是F-35A坠毁主要原因,并总结出可能导致飞机速度失控的6项原因,其中就包括供氧系统问题。报告指出,F-35A独特的氧气系统可能发生故障,让飞行员变得劳累过度,认知能力下降。同时,头盔显示相对于地平线偏移,且亮度过高,对焦困难。飞行员报告说,当时很难区分跑道上的信号,这一切让他“感到困惑”,在最后时刻当飞行员发现问题时本来可能还有机会挽救,但由于飞控系统故障,机尾停止响应,最终导致坠机,好在飞行员及时弹射逃生。

2021年11月17日,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完成首次海外部署任务经地中海返航。一架F-35B起飞时从舰艏跌落在海里,飞行员跳伞逃生。“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的这次远航历时7个月,其在印太地区的部署被认为是皇家海军重返全球的象征,并有针对中国“秀肌肉”的明显涵义。其搭载的18架F-35B中甚至有10架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但就在即将回到母港之时,却因为一个塑料防水盖发生如此“扫兴”的事故,很久没有“重返全球”的皇家海军不仅只能囊中羞涩、东拼西凑地进行“耀武扬威”,而且其现在的管理水平和舰员素养也让人捏一把汗。

算上这次坠海的海基常规起降版F-35C,“闪电”2家族“三剑客”已经都遭遇过坠毁的惨剧。不过客观来看,该型机尽管在早期研发和服役阶段麻烦不断,但随着“三剑客”均成规模服役部署,并投入实战,其总体成熟度已接近完善。“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句玩笑话放在F-35身上是基本适用的,F-35项目的总体设想和技术路线的确存在一些先天缺陷,但依靠美国(及伙伴国)庞大的资金注入以及在资金支持下的强大技术能力,这些先天缺陷基本可以在后天弥补。5架的坠机量相对这样一款全新的划时代战机来说并不算多,可供参考的是,美军上一代主力单发战斗机F-16自1978年服役后已经坠毁了约700架,年均摔机17架。

准备弹射起飞的美海军F-35C。

聚焦中国?

如果跳出坠机事故,着眼于“卡尔·文森”号在南中国海的这次前沿部署,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更有针对性和价值的信息。

如“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指挥官、海军少将丹·马丁就在任务结束后表示,除了F-35C,改进的舰载倾转翼机CMV-22也是本次海外部署中重点磨合的新装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丹·马丁认为由于F-35C的机身尺寸比F/A-18E/F小一些,他建议一个F-35C舰载战斗机中队装机数量可以从现有的12架增加到20架,这样一艘航母的作战飞机理论上可以增加40%。马丁少将甚至还指出航母完全可以减少直升机的搭载量——毕竟战斗群内的其他舰艇已经搭载了足够多的直升机,可以再进一步增加F-35C的搭载量。

自二战以来,无论是老旧的搭载活塞战斗机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还是今天的“尼米兹”级、“福特”母,美国航母的单位排水量载机数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冷战时期美军大型攻击航母的载机量维持在近百架,以“福莱斯特”级为例,该航母标准排水量约6万吨,而比它稍大的英国新“伊丽莎白女王”级,和比它稍小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的载机量却均只有40架左右。冷战后随着美海军舰载机联队的缩编,大型攻击航母的载机量被削减到70余架,以平均吨位计算仍然超过其他国家航母。美军航母的这种思路源自对航母自身价值的终极认识,即一艘航母的战斗力归根结底来自于舰载机,而增加载机量无疑就是提高航母战斗力的最简单直接方式。

美海军两艘航母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

因此,如果预算允许且认为威胁迫切,参考马丁少将的建议,未来美海军将大型航母的载机量重新恢复到90架以上也并非不可能。美军每艘航母现有4个舰载战斗机中队,F/A-18E/F计划服役至2040年,这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海军舰载机联队将混装“闪电”2和“超级大黄蜂”,假设一艘航母各配备两支采用不同型号战斗机的中队,舰载机联队就可以增加至少16架作战飞机。而这对于那些需要直面美国超级航母威胁的其他海上力量来说显然值得警惕并关注。

实际上美国海军已经不吝于采用各种类似“官宣”的方式来提醒其潜在对手。2月14日,新任美海军第3舰队司令史蒂夫·科勒中将登上刚返回圣迭戈不久的“卡尔·文森”号视察,其直言不讳的宣称“这是第3舰队航母战斗群首次在南海、菲律宾海等第7舰队防区部署,体现了大国竞争的紧迫性。”他还表示:“美国海军一接近南中国海,马上就有中国军舰出来‘迎接’,没有任何一次行动例外,舰队官兵需要在中国海军的近距离监视下执行各种任务,所以美国海军未来需要采取一些难以预测的行动,让中国军舰难以跟踪。比如说,航母战斗群在南海一直保持25节以上的航速。”

科勒中将上述直白的将中国海军定位于直接对手的言论有两点很值得推敲,一是美太平洋舰队旗下第3和第7两支常备舰队未来的任务和防区划分将更加模糊,而对手则更加聚焦。以往以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为主要母港的第3舰队负责北太平洋和美国西海岸本土的防务,针对的目标主要是苏联/俄罗斯海军;第7舰队则以日本横须贺为母港在西太平洋前沿部署。但一直以来第7舰队只有一艘航母在日本长期部署,力量相对薄弱,如今美海军可能打算将第3舰队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的巡逻逐渐常态化,这无疑将大幅增强该地区美军(不仅是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以及对突发危机的反应处置能力,其调整部署的动机和所聚焦的对手显而易见。

美海军未来可能增加航母上F-35C的部署数量。

科勒中将对中国海军的描述则证明中国海军目前对南中国海相关海域已经拥有极强的覆盖能力,且更愿意直面强大的美军航母战斗群采取抵近、监视、警告、驱离等行动。这一切都是以中国海军正飞速发展的硬实力为基础的。但在未来的相关任务中,我们有必要对这位中将所说的可能采取的“难以预测”的行动提高警惕。

理论上说,核动力航母的确具备持续的25节以上高速航行能力,续航里程几乎无限,编队内的核潜艇也没问题。当然编队内的常规动力水面护航舰艇不可能无限续航,其中的两级主力护航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动力系统均为清一色的四台LM-2500燃气轮机,这款燃气轮机无论响应速度、噪音、可靠性各方面均为业界翘楚,即便不能伴随航母无限高速巡航,在油量允许条件下持续高速巡航还是可以的。而据笔者了解,中国海军现有舰艇(包括新服役舰艇)的动力系统构成相当复杂,有蒸汽轮机、柴柴联合、柴燃联合等组合式动力系统,这些系统尽管大多能够保证所配备舰艇的理论最高航速与美舰处于同一水平线(约30节),但其可靠性和响应速度与LM-2500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如果美舰编队持续高速机动,海军舰艇可能也需要有更多的应对策略。

    责任编辑:谢瑞强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