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北故宫办展避谈“明朝”,台媒:“去中国”意图一目了然

中国台湾网
2017-06-15 11:57
港台来信 >
字号

今年5月,台北故宫推出“明朝永乐皇帝瓷器”特展,为了回避“明朝”,策展方在媒体上称为“东亚工艺美术的巅峰”,台湾《旺报》今日发表社评指出,台北故宫为了回避“明朝”两字煞费苦心,大中华历史被东亚一刀断,“去中国”意图一目了然。台北故宫典藏是文物南迁留存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和汉学研究的重镇,在民进党当局“去中国”意念下,台北故宫何去何从?

评论摘编如下:

大陆近年掀起博物馆热,连带捧红了文物专家、策展人,频频于公共舞台亮相。6月2日大陆故宫研究院一口气成立文物南迁研究所、钟表研究所、宫廷原状研究所、世界文明古国研究所、影视研究所等5个新研究所,同时新设金砖、简牍两个研究室,大举扩张故宫组织。故宫走红,单霁翔院长顺势也成为“网红”。

近10年大陆在文物收藏及电视鉴宝潮推波下,以文物专业人士为主导的博物馆热,热到令人难以想象。2013年故宫成立研究院,不到4年,如今下辖3间研究室、20间研究所,聘任众多考古、文物类专家,专业阵容庞大,反映了大陆文物学术的兴盛。

多年来两岸文化互通,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有许多交流,2010年紫禁城肇建590周年,北京故宫策划“重走文物南迁路”活动,与台北故宫携手合作,共同回顾这段历时15年,上百万件珍宝在炮火中穿行大半中国,竟无一件丢失,全无毁坏史诗般的历史,两岸共同研讨这段艰辛岁月,是对历史和文明的敬畏。

北京故宫近年在博物馆热潮下,将百万件藏品全部发布于网络,并运用VR、4K等技术,方便民众远距赏玩。信息流通便利带动创意发展,加上台北故宫实用文创概念的启发,北京故宫近4年研发文创产品已超过9000种。

令人感喟的是,两岸故宫合作盛况已难再现。5月台北故宫推出“明朝永乐皇帝瓷器”特展,策展方在媒体上称为“东亚工艺美术的巅峰”,为了回避“明朝”两字煞费苦心,大中华历史被东亚一刀断,“去中国”意图一目了然。

2015年故宫南院开院不久,发生成龙捐赠展品遭泼墨事件,当时官方声明:“台北故宫典藏大部分源自清宫旧藏,是中华文化精品,若展出相关文物就是统战,故宫如何运营下去?”但蔡当局上台后,故宫的态度急转直下,立即拆除成龙捐赠品,理由是“拒绝文化统战”,这与“东亚工艺美术巅峰”思路如出一辙。近年台北故宫大量馆藏东亚各国工艺品,稀释清宫旧藏,大致也有类似考虑。

西方博物馆源自早期的“珍奇屋”,文艺复兴时期策展者通常是收藏家,十分在意观展者对藏品的理解,今天世界顶级的博物馆仍延续传统,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公众链接历史记忆,追溯文化基因。台北故宫典藏是文物南迁留存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和汉学研究的重镇,在民进党当局“去中国”意念下,台北故宫何去何从?为拒绝统战,台湾应在中华文化基因里失踪吗?

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折射,可再以故宫为例,前几年台北故宫在文创产业标志性展会──深圳文博会开设专馆,订单如潮,商家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文博会,台北故宫却缺席,文化转折直接导致商机凋敝。

蔡英文任内文化情势的激变,背后是台湾“政治-文化-经济”链条的整体下滑,值得警觉。在这个链条上,大陆在进击,台湾在退缩。大陆不断探寻中华文化精华,对自我政治模式、发展模式大力塑造自信。

反观台湾,蔡当局秉持“对陆切割”一念,对中华文化主动失语。然而公众看到的现实是台湾艺文界纷纷到大陆发展,《琅琊榜》等陆剧攻陷台湾电视频道。

从这个视角看,台湾的未来战略“有破无立”,是故不难理解当局频频拿“东亚”、“新南向”来当作文化、经济幌子的尴尬。

自我切割就意味着战略退缩。蔡当局对亚太局势的严重错判,致使台湾陷入全方位的危机,两岸政治急冻,经济屡失良机,外部空间空前压缩,“邦交国”仅剩20个,创历史最低纪录。小英执政已一年余,理应对台湾交出一个力挽狂澜的未来战略,站在历史的谷底,台湾已没有时间和空间来“试错”了。

(原题为《台北故宫办展不提“明朝” 台媒:“去中国”煞费苦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