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岭南水乡,原来藏着一众名人的年少时光

2022-03-22 09: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叶克飞

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广东江门鹤山市古劳水乡,早已名声在外。但将关注点放在水乡风光上只是一种玩法,我更喜欢另一种玩法——寻访名人故居。

明朝初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以防范洪水。堤围将原先的泽国变成水乡,在堤内冲积滩挖出一口口鱼塘,鱼塘间的一个个“墩”则用来种桑蔗等作物,渐渐形成自然村落。也正因此,古劳水乡又有围墩水乡之名。

从高空中望去,鱼塘、围墩和密密麻麻的河涌,共同组成了一幅蜘蛛网般的水乡景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水网中,隐藏着一众名人的少小时光。

坡山村:苏东坡、胡蝶和易建联,在这里产生交集

坡山村是典型水乡环境,不过因为地处古劳外沿,临近大路,村子有外扩空间,呈现着与古劳水乡内部并不相同的面貌。村口铁桥下是一条河涌,河涌旁的新村遍布新建民宅。要想见到老房子,就得沿堤围走入老村。

作为行政村的坡山村,下辖多个自然村,位于铁桥前的是水寨村。村口与河涌相连处,古树参天,还有一条三米多宽的28级花岗岩阶梯。这是水寨村的古埠头,曾是村子与外界的主要通道。

古埠头前的村口空地,一栋经过修缮的旧时祠堂最是显眼。大门上匾额写着“竹轩胡公祠”,内部天井花岗岩铺地,一派清幽。这位竹轩公有何事迹,如今已不可考,唯一告诉我的,便是水寨村为胡姓聚居,而其中最出名的一位乡亲,便是民国影后胡蝶。

从竹轩胡公祠后面的巷子走入,间中可见青石条路面。村中建筑新旧杂陈,一栋栋岭南青砖大屋带着西式元素,立于近年来新建的马赛克房子之间,青砖墙沿巷而立的胡蝶故居就在其间。

这栋青砖瓦房建于19世纪末,90多年前,一个小姑娘跟随父亲回到这栋祖屋祭祖。长大后,她以艺名胡蝶从影,走过传奇一生。

走入胡蝶故居,内部格局是珠三角常见的清代三间两廊式,2012年重修过。正堂里有一座胡蝶铜像,经典的大衣领配侧头动作,背后墙壁上则挂满胡蝶的照片。侧间墙壁上有胡蝶生平介绍,另一间则有旧时家具,雕花大床和木柜上都布满灰尘,可见平时探访者极少。

胡蝶故居 本文图 均为 叶克飞 摄

胡蝶年幼时随父回乡祭祖,是她与坡山水寨村乃至鹤山的唯一交集。她在上海出生,9岁随父回广州读书。1924年回到上海,1926年从影。抗战时期,胡蝶客居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胡蝶拒与日军合作,次年辗转至重庆,1946年再次迁居香港。1966年,她正式告别影坛,1975年移居加拿大,直至1989年去世。终其一生,都未曾再回到故乡。

从胡蝶故居走出来,沿着水寨村旁的堤围前行,依次是坡山村下辖的其他自然村,聚居着不同姓氏,其中东头村和西头村都以易姓为主。

说起坡山易氏,最出名的当属篮球明星易建联。站在西头村口望去,一排旧式青砖瓦房并立,巷道的另一侧则是一幢白色马赛克外墙的三层民宅。有村民说,这是易建联前些年新修的房子。

易建联出生在西头村,幼童时随父母前往深圳,13岁前往东莞开启篮球生涯。易建联一家都非常低调,父母轻易不接受采访,当地想将易建联祖屋变成旅游景点的想法也被拒绝。

坡山村中的墙画多与篮球有关

相比胡蝶故居所在的水寨村,西头村安静得多。一间青砖房大门上挂着“西一队蚕房”的牌子,一看就是多年前的产物。一座祠堂经过修缮,立于村中一角,门口楹联的“太原脉发地”,道明了西头村易氏族人的源流。

走在寂静村子里,突然有个感慨:易建联一向内敛的性格、低调的行事,都与眼前的安静古朴相一致。

坡山村并不仅仅有胡蝶和易建联,“坡山”之名来自于苏东坡。公元1097年,年过六旬的苏东坡被贬谪为琼州别驾。途经鹤山石螺岗时正值雨季,船行受阻,只能泊舟登岸休憩。于是,后人修筑东坡亭于石螺岗上,所在村名也改为坡山村。

东便村:咏春发源地

东便村与坡山村一样,都位于古劳水乡外沿,二者一东一西。

走进东便村,便可见到咏春拳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内立有3.8米高的梁赞铜像,12个咏春拳招式铜像,还有“咏春拳渊源”及“梁赞生平”的文化长廊与木人桩等。

广场上的梁赞雕像

说起咏春拳,人们第一时间估计会想到叶问。其实作为咏春祖师爷,梁赞在香港电影里的出场频率也相当高。1981年上映的《败家仔》就曾被誉为最好的咏春拳题材电影,主角便是梁赞。

梁赞原名梁德荣,出生于1825年。他师从黄华宝学习武术,并在佛山开设医馆赞生堂。因为并不公开授徒,他弟子不多,得真传者有陈华顺等。陈华顺授徒16人,其中封门弟子便是叶问。

梁赞退休后回到东便村养老,闲时也曾向村中子弟授拳。他不但习武,还有一手好书法,能文能武,向以儒雅著称,自然成了乡间表率。

梁赞故居占地不小,有两座门楼、四座房屋,总计664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的主建筑为岭南传统的三间两廊式,面阔10.4米,总进深9.5米。从门楼内走入,天井中央有梁赞雕像,旁边两列雕像则是一代代咏春传人,包括陈华顺、叶问和李小龙等。

2015年,鹤山市对梁赞故居进行全面修葺,开辟四个展馆,其中有梁赞生平、咏春历史等图文资料,还有梁赞曾经使用过的“六点半棍”和“木人桩”等。

晚年的梁赞,在家乡仍然悬壶济世,因此在梁赞故居里,除了起居室和练功房之外,还有一间青砖药房,设有百子柜。

旧时古劳水乡虽然交通不便,出入靠船,但并不闭塞。人们热衷商业,不但将古劳物产行销外地,也在外地创出事业,梁赞便是如此。

当然,古劳水乡走出来的商界名人,集中在另一个村子——上升村。

上升村:王老吉发源地

在河网纵横交错,小桥流水古屋石桥散落其间的古劳水乡,上升村是一个代表性存在。

当年的古劳人,出入除了靠船,也靠桥。古劳水乡的桥经历多次转变,从最初的竹桥到杉木桥,再到最坚固的石桥。桥墩是最大难题,要在鱼塘水底打入松桩,用砖石砌成坚固桥墩,再将长石板铺就于桥墩上。

古劳现存最长的石板桥就在上升村,名为“水龙桥”。它原长约1公里,如今只余约300米,因为呈“S”形横卧水中,宛若蛟龙,故称“水龙桥”。

水龙桥

走在水龙桥上,只见桥身蜿蜒,远处是房舍与农田。它是上升村一带至西江边的纽带,更是村民们前往海外的必经之路。如今上升村乃至古劳的许多海外华侨,最初都是从水龙桥启程。

距离水龙桥不远,便是王泽邦故居。说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人会一头雾水,但说起他创办的品牌,那可是人尽皆知——王老吉。

1813年,王泽邦出生于上升村。他以十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以大碗茶形式摆档,驰名远近。后来,王泽邦举家迁往广州,在广州十三行靖远街开设“王老吉”凉茶店,不久便风靡羊城。1840年,王老吉开始推出袋装凉茶。

因为这个国家级非遗和老字号,鹤山市在2013年获得“中国凉茶之乡”称号。我在上升村村口所见到的“凉茶始祖王老吉故里”石碑,则于2015年放置。

王泽邦故居旁的河涌

王泽邦故居一带是典型的水乡景致,堤围兼顾道路用途,蜿蜒伸向村落。“凉茶始祖王老吉故里”石碑前是村子的篮球场,球场边种满果树,硕大的菠萝蜜挂满枝头。一棵棵古榕树背后,一幢幢民居露出一角。

王泽邦故居隐于巷子中,它由两栋建筑组成,左边是一间青砖平房加一间厢房,平房灰瓦斜顶木门,门檐上有清雅的水墨画。这栋典型岭南古民居大概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也是王泽邦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右侧是一栋两层建筑,大概建于民国时期,近年显然经过修缮,一楼墙身换上新的青砖。小院还有个侧门,应是古物,门上是花鸟鱼虫的木雕,推门而出,有台阶直通水路,旁边还种着一棵果实颇丰的龙眼树。想必早年的王泽邦,每日就是从这小小阶梯出发,前往他的大碗茶摊档吧。

 上升村:香港李家在此发迹

行走于上升村,随处可见宗族印记。资料显示,村中现存四座宗祠,分别为李氏宗祠、雪莲李宗祠、南湾李宗祠和玉江李公祠。

最气派的当然是李氏宗祠,大门上方是龙背大盖屋顶,两侧有石砌包台,门口悬挂“唐绍宗人榜,周传老人经”的楹联。它建于清道光年间,上世纪20年代因台风而倾塌,1928年在乡亲和海外华侨的捐献下重建。

当时捐款的华侨中,便有著名的李氏家族。说起香港李姓富豪,人们都知道李嘉诚和李兆基,却不知道老一辈富豪里的李石朋。李石朋就是上升村人,他的家族横跨香港政经两界,声望极高。

1880年,李石朋出生于上升村。其父李家成曾前往香港打拼,积累了一定财富,可算是李氏家族的拓荒者。但李石朋5岁时,李家成就因病离世,导致家道中落。李石朋再次白手兴家,只身前往香港谋生。他在神父帮助下,免费入读圣约瑟书院,毕业后在船务公司当文员。数年后,他接手船务公司,取名和发成船务,并在一战期间专注于越南至香港的粮食运输业,顺利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1918年,李石朋之子李作元(即李冠春)和李作联(即李子方)创办东亚银行。上世纪30年代,东亚银行已成为香港最大华资银行。

李石朋心怀社会,他将自己的子辈以“作”字命名,第三代则为“福”字辈,第四代为“国”字辈,第五代为“民”字辈,排序即为“作福国民”。

在“福“字辈中,最著名的当属李作元的小儿子李福兆。1969年,李福兆牵头成立远东证券交易所,打破英国人垄断证券行业的局面。1986年,香港4家证券交易所合并为联合交易所,李福兆出任首届主席,被誉为“香港联交所之父”。此外,李福树曾出任市政、立法、行政局的三料议员,李福善是香港高等法院首位华人法官,并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李福和是香港赛马会首位华人副会长,李福逑则是首位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的华人。

到了“国”字辈,更曾有“一门三杰横跨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领域”的场面。当时,李国章出任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宝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国能则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

如今在上升村下辖的二度桥自然村,仍可见到李氏故居,李石朋与父亲李家成都曾在此居住。

村名叫做二度桥,村口就真的有两座桥。桥头有两棵百年榕树,根深叶茂,是纳凉的好去处。村中的古民居群保存完好,清一色砖木结构,飞檐翘角加硬山顶。石板路巷子清幽,行走其间,满是岁月沧桑感。

遥望李氏故居

李氏故居位于村后,因为疫情缘故并不开放。它又称“八座”,顾名思义是由八座砖木结构平房组成,外有青砖围墙环绕,前有荷花池。从侧面远望,可以发现八栋建筑分两排并立,走到正面隔墙望去,可见到前排每栋建筑的屋脊和屋檐都有灰雕装饰。资料显示,八座建筑中有七座为住宅,还有一座为书厅。

说起李家人,其实最为人所熟悉的倒还不是政经两界,而是一位演员——TVB的常青绿叶李国麟。他在TVB成就了许多经典配角的形象,比如《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

李国麟可不是唯一祖籍上升村的演艺界人士,还有一位比他名气更大——曾经创办东方电影集团,拍出无数经典电影的黄百鸣。

1946年出生的黄百鸣,兼编剧、导演、演员和监制于一身,参与了《鬼马智多星》《最佳拍档》《家有囍事》《叶问》等经典之作,堪称影坛常青树,也是凭借个人努力奋斗取得成功的标志性人物。

在寻找黄百鸣祖居的过程中,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间已经废弃的小学。它有着西式的山墙立面,配合坡形瓦顶,远望十分别致,如今的正门上方还有“三区第一小学”字样。尽管是偏远水乡,但古劳人一向重视教育,华侨发迹后也热衷捐款兴办学校。眼前的小学,也曾培养过无数村中子弟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