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精神障碍患者打赏主播165万,陌陌回应:积极配合推进相关流程

2022-03-18 1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新黄河记者:郭吉刚  

一个精神障碍患者,疯狂打赏主播165万元,责任究竟该如何界定?3月16日,新黄河客户端以《一个精神障碍患者,迷失在陌陌直播中》为题,报道了一位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袁伟志(化名)在陌陌平台打赏165万元之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3月17日,陌陌公司回应新黄河记者称,陌陌对此事“非常重视”,会积极配合推进相关流程。关于患者在打赏当时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也成为陌陌和患者家属的主要分歧点。

陌陌回应称“非常重视”,患者家属表示“没人联系”

据新黄河此前报道,36岁的袁伟志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从2019年起精神方面疑似出现问题。2021年4月至10月,袁伟志通过网络借贷的方式,在陌陌平台给多名主播进行打赏,共计165万余元,其中仅仅在7月、8月这两个月,分别打赏了42.2万元和104.4万元。9月,袁伟志的家人在发现情况不对后,将他送往医院强制就医,后被医院正式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袁伟志家人认为,袁伟志是在精神状况明显出现问题情况下,被陌陌平台进行“诱导消费”,平台应该负有相应责任。随后,袁伟志家人多次找到陌陌协商退款事宜,但一直没有取得进展。

3月17日,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邮件回复新黄河记者: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我平台做出的不符合其行为能力的消费,平台会积极协助和配合监护人推进退款流程,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收到张女士关于袁先生精神病打赏无效的退费诉求后非常重视,并与张女士进行了沟通。截至目前,张女士仍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我们会继续关注并积极配合推进相关流程。新黄河记者致电陌陌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曹女士,对方表示:“公司所有回应都在邮件里了,除此之外不再作任何其他回应。”

随后,记者又跟袁伟志前妻张女士取得联系。张女士告诉记者,近期并没有陌陌公司的人跟自己联系过,“希望真正管事的人能够联系我,有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张女士表示,自从事情发生以来,她去过北京陌陌总部两次,并出具了袁伟志详细的医院病例、消费记录等相关资料,但对方并不认可这些,而是坚持让她提供“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鉴定报告。”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相对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它的特点就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当躁狂发作时,患者情绪会偏高、兴奋、话多,往往在做决策时比较草率、冲动,对行为举止后果考虑不到,可能会出现滥用金钱的情况。”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程小菁表示,对于该类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具有相关民事行为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的程度如何,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往往需要由相应司法部门进行认定。

如何界定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对此产生分歧

与陌陌公司协商无果之后,无奈之下,12月1日,袁伟志家人只好通过法院委托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对袁伟志精神状况及有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了鉴定。2022年2月9日,鉴定结论显示:袁伟志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处于缓解期,评定为目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的主要发病期是在7、8月份,10月经过治疗已经出院,12月开始才进行的司法鉴定,当时他的病情已经恢复差不多了,自然能展现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张女士认为,这份鉴定报告已经证实他确实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但上面所说的“目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不能证明“打赏期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陌陌方面在得知鉴定报告结论后,就认为自己没啥责任了,所以一直拒绝进一步沟通。”张女士说,目前,她正与律师商议,看下一步如何进行合法维权。

山东泉运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洪利指出,基于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判断其行为是否有效,应当看其行为之时的行为能力。行为实施终结之后时间段的行为能力鉴定,无论结果如何均不能代表其当时的行为能力。“根据此案分析来看,仅凭现在的鉴定报告结论,难以确定患者在打赏之时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当然,家属如果想证明患者当时缺乏民事行为能力,也得尽可能多提供一些证据才行。”

直播打赏乱象频发,有人大代表建议关闭打赏功能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精神障碍患者打赏主播退钱的案例。据九派新闻报道,2021年10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沼潭派出所报案。老人的儿子高某某在一网络相亲平台上充值4770元,以打赏所谓的相亲对象。由于高某某患有精神类障碍疾病,因此老人迫切希望可以把钱追回来。经民警调查得知,平台上刷礼物属于赠予行为,无法立案。后来,民警联系上了平台的工作人员。经过三天的沟通,平台将4770元全部钱款返还给了高某某。

近几年来,直播打赏乱象愈演愈烈,对此产生的纠纷及案件频发,有13岁女孩花光父母25万元积蓄打赏男主播,贫困生贷款十几万元打赏主播,男子侵占2000万元公款打赏主播被判刑等不少类似案例。此外,还有网络主播偷税漏税、主播和平台用虚假手段获取“打赏”、主播利用性暗示、软色情的方式“诱导打赏”等新闻频被曝出,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针对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打赏乱象,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络直播随意性强,收益高且违法成本较低,即时性的直播很难实施监管,同时直播打赏还容易让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建议相关部门健全网络直播法律法规,强化各部门监管力度,规范平台规则,关闭平台打赏功能,加强正能量引导。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则建议,对网络直播进行分类管理,其中对部分直播强制实施“打赏冷静期”制度,“网络直播行业已经到了必须整治的程度,进一步加强网络秀场直播行业的监管和服务势在必行。”

编辑:周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