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摸鱼”有利于工作?

2022-03-19 1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译 | 豆豆

编辑 | 龚岩

熟悉能产生一种产生强大的潜在吸引力。“姓名字母效应”就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名字里面的字母(尤其是首字母)的一种下意识的偏好,更倾向于在职业、伴侣和品牌方面选择与自己首字母相同的。例如,Joe成为了一名细木工(Joiner),他娶了Judy为妻,喜欢吃伽法(Jaffa)蛋糕。另一种类似的偏见是“常走路线效应”,指的是人们一般认为走自己熟悉路线的时间最短,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对于熟悉的偏见在工作方面也会显现,其中的一种就是关于工作到底包括什么。坐在办公桌前算工作,看超过一定大小的屏幕也算工作。回邮件和参加会议毫无疑问也是工作的形式。工作还包括一切在周末进行可能会引发同情的活动——打字,接老板电话,打开各种表格等。

这种偏见有助于解释关于关于“距离偏差”的焦虑,即在办公室长时间工作的白领员工比不容易被看见的远程员工更容易晋升。原因在于,即便是仅仅呆在办公楼本身也算是一种工作。疫情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增加消极露脸时间(只需要在办公桌旁被人看见,甚至不需要与别人互动)就会让观察者认为此人工作认真可靠。

但这些常见的工作方式有欺骗性,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看起来像工作狂式的举动可能名不副实。敲键盘的人可能在更新LinkedIn身份信息,开会的人经常可能人在心不在。甚至当人们完成实际工作时,从占用时间方面看,也可能不是用最高效的方式。

其次,摸鱼这种行为,尽管从技术角度看貌似工作的反义词,但实际上可能非常有用。以白日做梦为例。在多数工作场所,整天望着天空发呆普遍受人鄙视,可能只有保安和模特这样的职业例外。然而,神游身外不仅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可能成为创造性的源泉,成为解锁复杂问题的方式。

爱因斯坦的突破性时刻经常发生在想象力飞扬的思维实验中。像光速一样快的旅行是什么感觉?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两次闪电会怎样?拿爱因斯坦做比可能要求有点高,但是开小差对于一般凡人也有帮助。2021年发布的研究表明,工作相关的难题在职业雇员中会激发更多白日梦,这样的白日梦会提升创造力。

与之一脉相通的是,散步不仅仅是工间休息,也可能是工作形式的一种。2014年的一次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坐下和行走的状态下思考常见物体(如纽扣)的创造性用途,散步能够给创造性带来较大提升。一般户外活动看来都能提升横向思维。在另一项研究中,在解决特定问题方面,已经出发到野外的徒步者比那些未出发的好得多。

摸鱼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深情地望着窗外并不是错过任务截止时间的理由,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背上背包走向郊外。如果你原本就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你很可能白日梦到其他不相关的事情。

但是冥想时间几乎对于从事任何工作都很宝贵。例如,客户服务代表是改进公司产品很好的创意来源,但对他们的评估经常是基于严格遵守接电话的时间。思考并非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疫情后,对于工作的重新思考聚焦于“什么时候”与“什么地点”的问题。公司在尝试每周四天工作制,以提升持续力,避免过度劳累。异步工作是个人在适合自己的时间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对于如何成功地混合办公,很多人都在深入思考。

“什么是工作”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对于熟悉行为的偏见根深蒂固。但如果你看见同事长时间在公园闲逛或盯着房顶,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没有做工作。貌似懒惰的表象,却有可能成为灵感爆发的瞬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