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2022-03-18 14: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移民管理局 ,作者民族团结

国家移民管理局.

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政策法规,服务社会公众,展示队伍风采。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乌苏里船歌》,让世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广为人知。

从黑龙江省同江市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黑龙江一路向东行驾140余公里,便到了八岔赫哲族乡,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聚居地,这里良禽异鸟蕴藏,三花五罗颇负盛名。

图为八岔赫哲族乡。

驻守在这里的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八岔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既是边境线上的“守护者”,又是百姓的“贴心人”。

他们着眼充分利用好农村地区资源要素、乡村治理体系、赫哲文化价值,创新提出打造警地农村党建综合体“赫乡堡垒”,带动辖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着力打造了边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开创了警地携手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声音一定要传到民族边境地区”

“我们赫哲人最感党的恩情,但苦于我们年龄大,文化水平也不高,党的组织生活开展起来有点费劲,感谢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帮助我们规范、丰富支部党的组织生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说。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为当地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为了帮助八岔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八岔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教导员涂雷主动走访乡党委、各村党支部,推动该所移民管理警察进乡党委班子和村支部任职,村支部书记任派出所监督员,通过互相任职,打通行政壁垒,有效促进警地交流。

在共同努力下,全乡8个党支部联合制定出台6项共建制度,完善实施“六联”(组织联动、党员联育、治安联防、活动联谊、干部联培、措施联推)工作机制,全面深化“党旗固边”示范工程,纵深推进党建“三融合”,构筑党群干群融合、民族融合、军警民融合大格局。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与党员群众参与党日活动。

“打造‘夜学班’党建交流阵地,是我们警地双方强化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涂雷教导员介绍道。2020年至今,该所党支部共开展党建拉练5次,组织生活实践互评、模范标准互评、工作业绩互评12次,举办组织生活制度观摩会6次。新建八岔赫哲族乡和八岔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5次,开展集中式“讲党课”活动18次,开展联合党日活动47次,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边境线上有我,请祖国放心”

每年11月初,黑龙江上已经开始有了冰碴,刺骨的江风像小刀一样剌人脸,八岔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驾驶着摩托艇在他们守护的这片黑龙江水域上巡航。

图为党政军警民合力管边控边。

“派出所的小伙子是真能挺啊,黑龙江不上冻,他们不上岸。第一个下江、最后一个上岸,年年都这样,没有他们的这番付出,黑龙江上不会这么安宁。”八岔赫哲族乡党委委员尤靖达感慨道。

八岔赫哲族乡依水而建,辖境32公里水域边境线,全乡有八岔岛、雪那红岛等大小岛屿50余个,通沁河、走水河等大小河流30余条,黑鱼泡、十里泡等泡沼上百个,辖区渔业资源丰富,赫哲族群众历来就有打渔生活的传统。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逐年匮乏,部分渔民受利益驱使,越界捕鱼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黑龙江开江后和大马哈鱼回流时,情况更加严重。加之八岔乡位于同(江)抚(远)交界处,非法捕捞者流窜性强,界江管理难度大。

江水映冷月,丹心显热忱。“既然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地方,我就要肩负起这份责任,为党和国家守好这32公里边境线。”这是该所每名移民管理警察的信念。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在边境一线巡逻。

江面巡航最难熬的是每年11月份上冻前。2021年11月的一天,该所接报称,辖区有2人要趁天黑开船越界捕鱼。该所移民管理警察立即出动,在江面上摸黑搜索近2个小时,终于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在将2人带回途中,其中1人突然跳进水中企图逃跑,移民管理警察白镔、张纪宗见状毫不犹豫,跟着跳进刺骨的江水中将其抓获。

“一点都不夸张,我从头皮到脚心,那冻得是透心凉,回来脱衣服的时候,手脚都不好使了,还是同事帮我脱下来的。”这次抓捕让白镔印象深刻。

近年来,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不断加强边境管理体系建设,先后为八岔边境派出所配备多名辅警、护边员,新添多艘摩托艇、趸船,极大强化了该所的边境管控能力。明水期,该所和乡边防委选派4名党员干部长期驻守在黑龙江126和98号航标趸船执勤。封冻期,该所民辅警、护边员会对3处重点地段和5个重点通道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2020年以来,八岔边境派出所集中销毁非法摩托艇机器5台、船壳10艘、三无船只10艘,多次被市综治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传承弘扬赫源文化,我们也要出一份力”

“作为龙江人,我从小就听老一辈人说赫哲族,有幸在赫哲族乡工作,我也要为传承发扬赫源文化尽一份力!”在哈尔滨土生土长的移民管理警察白镔一听说赫哲族有啥活动,总是不甘于人后,积极报名。

图为驻地赫哲族手工艺人向移民管理警察传授制作鱼皮画工艺。

赫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传承基本靠口口相传、手把手教。为更好保护赫哲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该所先后多次参加民族文化研讨会、座谈会,组织人员对赫哲族独有艺术形式进行挖掘和整理,陆续开展了警民鱼皮画、鱼骨画、顶杠、渔王跤力等民族特色文体活动,协调编撰的《八岔赫哲村志》被列为文化部首批《中国名村志》,邀请伊玛堪和赫哲语传承人开展伊玛堪和赫哲族教学,全力参与并为八岔赫哲族冬捕节、赫哲族渔猎文化节、大马哈洄游节和赫哲龙舟大赛等民俗节日做好文化保障,在所内建立文化大院、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与赫哲族群众排练民族歌舞。

“进入新时代,赫哲文化也要有气象,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赫哲人更要懂感恩。”58岁的赫哲族群众董菊茹在移民管理警察的“鼓动”下,组织挖掘整理赫哲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主动投身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光辉事迹和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过上幸福生活的感人故事。他们还创作了一批朗朗上口的赫哲语红色歌曲,制作了一批爱党爱国主题的赫哲工艺作品,开展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专题演讲,受到辖区群众、外地游客的广泛欢迎。

“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责无旁贷”

“赫源文化,既是赫哲族的瑰宝,也是这里独有的金山银山,我们不光要传承发扬,还要让它创造经济价值。”八岔边境派出所潘宏滨所长与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慰问当地群众。

近年来,该所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与乡村两级一道因地制宜倡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成立赫翔渔业、海珠手工艺品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研发鱼松、鱼皮画、樾久酒、赤松茸酱等十余种特色品牌农产品,精心设计了“踏察生态八岔岛、湿地界江滩地渔猎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打造“神采赫哲·魅力八岔”等旅游品牌,带动赫哲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八岔村村民尤雷原来是村里的种粮大户,2013年受洪灾损失惨重,之后好几年缓不过来,以前见人就打招呼、遇人就发香烟的尤雷看不见了,整天唉声叹气、闭门不出。2016年刚到八岔边境派出所任职的潘宏滨走访到他家,得知他有烹饪手艺后建议他转产,鼓励他尝试发展赫哲特色美食,并帮助他在同江市内以较低价格租赁到店面,开起了赫哲特色餐饮。潘宏滨每次轮休回同江,就往他店里跑,帮助开发菜品、分析消费群体、规避经营风险。

2、3年时间,当年那个满脸愁容的尤雷脸上又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没有移民管理警察,就没有我的今天,以后派出所有啥事需要我的,尽管吱声,我一定全力以赴!”

图为坚守边境一线的移民管理警察。

又是一年春好处,八岔赫哲族乡,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移民管理警察的守护一如往常,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竞相绽放,为祖国大地平添绚丽风采。

原标题:《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