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中国版中风识别法发布:1-2-0三步识别,快速就医
据中风120创始人、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特别行动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说,中风又称“卒中”,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中风患者死亡,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中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目前,溶栓是缺血性中风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它能再次“打通”已阻塞的血管,可效果好坏与时间密切相关,必须快!
中风如抢救不及时,救援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且致残、致死风险增加,如果能赶在中风后3至4.5小时的“时间窗”内完成溶栓,将大大降低中风的致残率、致死率;一旦错过时间窗,将带来致残甚至致死悲剧。
鉴于这一现状,考虑到因语言差异,美国“FAST”中风快速识别法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两位教授合作,基于“FAST”,创造了中国版的“中风1-2-0”中风识别法,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
“中风1-2-0”核心内容如下: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不能抬。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如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快速送往附近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

陷阱之一是,把中风发作当成累了,因“不识别”而错失“时间窗”。口角歪斜、半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楚,是中风的典型症状,且往往是一过性的。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识别不了,往往以为是累了、没休息好,误认为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等等看”,然后再决定去不去医院。如此一来,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就被耽误了。
陷阱之二是,发病后急于打电话咨询,故因“不着急”而错失“时间窗”。中风是急症,一经发现必须马上就医。很多人出现症状后,没有第一时间就医,而是通知亲友送医或打电话咨询亲友应对之策,这种对中风后果认识不足带来的“不着急”,也导致最佳抢救时间慢慢流失。
陷阱之三是,找私家车或出租车就医,因“不打120”而错失“时间窗”。出现中风症状时,错误地用私家车或出租车到自己认为“好”或“信得过”的医院,很可能因舍近求远、堵车等而耽误了抢救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呼叫120急救系统。急救系统对所在城市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了如指掌,而且还将提前通知接收医院,直接进入抢救绿色通道,为中风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有可能避免终身残疾或死亡的悲惨命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