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猿看展记 | “栋梁”——纪念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2022-08-23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观察猿暴风雨

展览信息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时期:2021.8.10—2021.10.20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

门票价格:20元

梁思成先生照片 来源:网络

提到梁思成先生,不管是学术研究亦或是“野史八卦”,每个人都能说出些关于他的故事。在我们的记忆中,和梁先生似乎已经很熟悉,但仔细思考,对他的印象又仅仅是“碎片”,不能拼凑成一个清晰、立体的人物形象,用“最熟悉的陌生人”来形容梁先生也不为过。

那梁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通过这个展览我们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梁先生伟大、丰富又坎坷的人生经历,更能通过展览的文书档案洞察一名学者“有趣的灵魂”,看完这个展览再来回答上面这个问题,便能收获自己的专属答案。

【看展览】

展览主题为“栋梁”,共分为五个部分:求学与归成、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设计作品、思想和建筑教育,共有展品(包括照片、艺术装置在内)360余件,很多论文、手稿、图纸、书信都是第一次展出。通过第一手的资料,你可能会认识不一样的梁先生。

展厅的空间与形式设计很“硬核”。你可曾从“墓园”中看过展览?据策展人讲述,策展团队把展览现场设计成一个墓园,把梁思成先生一生的伟大成就、学术成果都呈现在不同的墓碑之上(和我国传统的墓碑不同,西式墓碑很多都是在地面上的,小猿找了一张有“艺术感”的墓碑照片,方便大家理解),使它们成为墓志铭的一部分,观众参观时仿佛置身于碑林之中去瞻仰和缅怀他。

西式墓碑 来源:网络

 

展览现场照片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展厅中的展柜都很低矮,观者只能弯腰去看文献的细节,展厅的两面墙上有梁思成先生的照片,观众观看的同时仿佛在向梁先生致敬。小猿看展时也感觉颇为辛苦,但一想到这是在向大师致敬,观展的同时好像和其它的人一起完成了件“行为艺术”(不知道这是否策展团队有意为之呢?)感觉就好多了,希望大家看展时也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状态。

【观察猿说】

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梁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小猿通过看展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梁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立体和清晰起来。

>> 梁先生是一位“斜杠青年”

梁先生通晓中文、日语、英语、法语四门语言,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歌咏队和美术社,同时还是校刊的主要负责人。虽然一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但也能看出梁先生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这为后来他的学术研究、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先生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在管乐队、歌咏队、美术社、任校刊负责人的照片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 梁先生是一位对自己学习、工作负责的人

展览中讲述了梁思成先生在宾大求学时的相关经历,并通过成绩单、宾大的建筑绘图室等资料进行佐证,刻画了梁先生“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小猿在观展之前看了一些纪录片,了解到梁先生与林徽因先生在宾大求学时期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大致是梁先生课业繁重,周末也要加班绘图,林徽因先生和同窗邀请梁先生出去游玩,林徽因先生觉得如果他不去自己会很没面子,但最终梁先生没有赴约,可见学业在梁先生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是简单的小故事,但能看出梁先生对自己的学业负责,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大概也是卓越的人能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小猿觉得在展览中如果能适当穿插此类小故事就更好了,对于诠释梁先生的形象将更有帮助。

梁先生在宾大读书期间的作业,大佬也是要写作业的。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 梁先生是“家之栋梁”、“学术栋梁”、“国之栋梁”

展览以“栋梁”为题,展示了梁先生作为栋梁的“高度”“强度”“跨度”,小猿通过看展也形成了自己对主题的理解:梁先生不愧为“栋梁”!他是“家之栋梁”、“学术栋梁”、“国之栋梁”,分别对应梁先生在社会中的三重身份:在家庭中他是儿子、丈夫、父亲,在学术领域他是开拓者和领路人,在社会上他是为国家建筑、规划和古迹保护呕心沥血的学者。但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他都很优秀。

中国营造学社成员考察工作的部分照片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他与同伴在全国各地考察时,使用的是最简单的工具,如皮尺、水平测量仪等,但呈现给后人的却是一张张准确、精美的测绘图。在没有CAD的年代,梁先生他们就是在笔尖中绘就了中国建筑史的“蓝图”。抗日战争流亡期间,他们考察了西南的建筑,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考察资料。生活艰苦,但他们并未向困难屈服,依旧秉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学者的风骨与气概。

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进行考察工作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展览中展示了大量的书信:梁启超写给梁先生的家书、梁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写给女儿再冰的信,从中可以读出他们对下一辈的温柔、理解和支持。此外展品中还有梁先生的文章手稿和珍贵的档案照片等。这些资料不仅是种见证和记忆,也是留存在每个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更像是一条条珍贵的线索,需要认真品读、仔细破译。

梁思成关于反对拆除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
致有关领导的信件(部分手稿)

梁先生撰写的《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和《北京城墙废存问题的讨论》的手稿。字里行间透露出梁先生对北京这座城市爱的深沉。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由于这些书信为手写体,且篇幅较长,参观者往往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办法对其中的内容仔细阅读,会忽略大量的信息。这也是展览中小猿觉得略有遗憾的地方,如果策展团队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释读和重点标注,帮助观者去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很多作为“圈外人”的观众或许就能更好理解梁先生其人以及他的建筑思想与学术主张。

梁思成为妻子林徽因、弟弟梁思永设计的墓碑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在展厅末尾,有一件展品吸引了小猿的目光。那就是一只小陶猪,这“朴素”的小东西有何特殊之处呢?原来这是梁先生给学生上课时使用的教具,他对学生说何时能看到小陶猪的美,就能从建筑系毕业了。梁先生以此方法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见他的教学既有趣又有道,小猿想梁先生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小陶猪三视图,“灵魂”拷问:你能发现小陶猪的美吗?
来源:观察猿暴风雨拍摄

梁先生作为学生,他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广泛涉猎新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作为学者,他有自己的热爱与坚持,用实践去守护毕生的事业;作为丈夫,他与妻子相伴相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仙眷侣”;作为师者,他幽默可亲、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代顶尖学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小猿心目中的梁先生,你们呢?

观察猿的小tips

1、看展前大家可以提前做点功课,小猿推荐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帮助大家对于梁林两位先生的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2、梁思成先生的相关学术作品,大家可根据兴趣自由选读。

《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营造法式>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图像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图像中国建筑史》书籍封面

3、展品很丰富,一次看不完没关系,好的展览需要细细体会。

4、建议错峰观展,如果对观展体验有较高要求,可以选择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半左右的时间段,人流相对较小。

文案:观察猿暴风雨

编辑:观察猿暴风雨

- END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微信号:考古观察站

抖音号:考古观察猿

微博号:@考古观察猿

b站:考古观察站

网站:考古观察站

www.archaeowatch.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