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享单车破与立③|共享单车是中国故事,上海正探索管理标杆
【编者按】
共享单车从进入上海到突破一百万辆,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在破解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共享单车也带来了停放无序、管理缺失等问题。
虽然给管理带来挑战,上海对共享单车的支持态度是明确的。除了各区在实践中探索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上海全市层面的制度化安排也提上了日程。
7月5日,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在上海正式发布。澎湃新闻推出“共享单车破与立”系列稿件,分别从用户、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探讨共享单车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和挑战。
共享单车猛增,出行更便捷,问题也在滋生。
从最初一片叫好,到如今不少人开始思考:对于特大城市上海,共享单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规则在制定,秩序在建立。在上海,一些路段恢复了非机动车道,一些行政区正尝试用高科技解决停放,顶层的制度设计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业的权责界限。
“共享单车是中国故事,没有国外经验可以参考,”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上海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标杆性的成绩。”
5月15日早上8点半左右,地铁莘庄站南广场,共享单车占用人行道区域。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黄浦区,旅游景点众多,人流密集,属上海核心区。共享单车数量不断攀升,让管理者倍感压力。今年一季度,通过12345市民热线,黄浦区政府接到164件共享单车投诉,其中3月份达118件,远高于前2个月投诉总量。
投诉中,乱停乱放和不规范投放占了95%。张飙对此显得有些无奈,他说,黄浦全区近500条道路,一半属中小道路,符合设置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的资源非常有限。
在静安区中心医院门口,非机动车运维人员林萍(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和去年同期比,她的工作量近乎翻倍。街道给医院门口安排了4名运维人员,她负责医院北面的新闸路,另外3人负责东侧的西康路。
据她粗算,这条路上共享单车的比例占到了六七成,尤其是周一、周二,这两天是市民看病的高峰日,“如果是电瓶车我就没办法了,一个女人怎么能搬得动?”
在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管理员黄涵(化名)身穿黑色制服,胸口贴有荧光绿的标签,表明是受南京西路街道派遣而来。他每天下午1点上班,下午7点下班,他的工作是劝阻市民在南京西路上乱停车。
令他最头疼的是,有些人非但不听劝,还恶语相加,“打起来都有,但他们能打我,我不能还手。”
据上海观察1月报道,莘庄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卫民为了共享单车管理,甚至白了头,“说实话,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
空间还有多大
尽管如今矛盾显现,但回到2016年4月,摩拜单车选择上海作为全国投放的首城,原因之一恰恰是考虑到了出色的停车环境。
上海街头有很多白线框,用以停放非机动车。共享单车虽然无桩化,但停车问题仍至关重要。“上海用这种特别聪明、一目了然的办法解决了。”摩拜单车创始人王晓峰曾表示。
然而,资本角力,共享单车短时涌现上海街头,这打破了原先的空间平衡。
“共享单车这些问题,深层原因其实是,自行车出来了,环境仍然是小汽车的。”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诸大建谈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追求宽阔快速的马路,交通组织围绕汽车展开,但未给自行车和行人留出足够空间。“所以城市空间没有为自行车的回归做好准备。”
不过,上海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已提上日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公示版)》亦明确,上海未来将着重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逐步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提高慢行网络的连续性和功能性。”
“慢交通”规划赋予共享单车前景,共享单车也在促进“慢交通”重新崛起。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我们整个慢行交通的复兴和回归注入非常强大的动力。”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由衷感谢共享单车的出现。
高德地图和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得利于共享单车的出现,今年一季度,上海5公里以下驾车出行量同比减少了3.2%。
而针对骑行和停放的空间问题,除了此前已有长期规划,上海也在短期内有诸多行动。很多人注意到,一年多来,上海街头多出了很多“白线框”。一些道路也恢复了非机动车通行。
位于静安区国庆路上的上海首个电子围栏试点区域。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图以静安区为例,截至2017年5月,非机动车停车点位已增至3453个、停车点总长度增至79253.4米。
今年4月,静安区北站街道还联合“小鸣单车”,在四行仓库附近推出了“电子围栏”——用户只有将车停在规定范围内,才能上锁并结束计费。这一技术也被不少管理人士给予厚望,有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今年以来,上海多个区也划设了“负面清单”——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等都已相继公布了本区内的禁停禁放路段。
梳理政府与企业权责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城市管理了带来新挑战,在短期内这种压力尤甚,凸显了执法力量过于分散、条块协同不畅等问题。
大限度划设非机动车停车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聘请专业的社会力量专门管理,在上海很多行政区,这原先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模式——直到共享单车的出现。
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投放共享单车后,却没有安排足够的运维人员,因为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目前对共享单车违停者的处罚,也缺乏制度性安排。
譬如,2016年12月,黄浦区市政综合管委办牵头,召开了第一次专题协调会,参与者包括街道、风景办、共享单车企业、交警支队、第三方非机动车管理企业等。这次会议强化了属地责任,明确街道落实专人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并通过微信群等与各单车公司建立了专门的联系平台。
今年4月,黄浦区召开第三次专题协调会后,管理机制进一步精细了——如果共享单车企业不能及时清理,由政府部门代为清理,相关费用由前者承担,每辆车20元。
静安区同样明确了“管理力量下沉”的总体架构,成立非机动车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区长姚凯担任召集人,加强条块协同。明确具体工作力量、工作经费等集中下沉至街镇。
在杨浦区,杨浦交警支队与辖区各街道办事处以及综治委、区建交委、共享单车公司合作,同样建立了联动机制。杨浦交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金剑说,依托街道力量后,交警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我们有好几个微信群,里面包括政府部门和单车公司。”金剑拿出手机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如果居委会人员发现辖区内出现乱停放,会立即拍照上传,在群内告知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由后者派专人把车拖走。
5月18日早高峰,静安现代产业大厦昌平路附近,停放的单车大都超过了白线,占用了人行道。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图顶层制度化规范已提上日程
虽然问题涌现,给管理带来挑战,对共享单车,上海的支持态度仍然明确。
其实,最早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出现时,上海便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支持态度。摩拜单车创始人王晓峰曾向媒体表示,令他没有想到的,2016年4月最初投放徐汇区,该区科委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问需要哪些支持和配合。
令王晓峰更没想到的是,即使技术层面,市政服务人员也会帮他们操心,譬如搭线研发轻型耐用新材料的科学家,帮忙解决初代摩拜单车自重过高的问题。
“共享单车,我支持。这样一个创新举措,我非常赞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态支持共享单车的发展。
对于共享单车的一些问题,韩正说:“我想,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政府首先的态度应该是支持。换句话说,对这种创新的举措,政府应该予以拥抱。”
韩正当时还表示,发展中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解决的办法,是要引导,要规范,而且逐渐予以制度化的规范,并使每个使用者都能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使用。”
除了各区在实践中探索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上海全市层面的制度化安排也已提上日程。
4月27日,《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各方责任、车辆投放、押金管理、信用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要求。
《征求意见稿》指出,共享单车企业应对投放车辆的乱停乱放负有管理与清理责任,可以自行负责,也可以与属地政府合作部门,委托属地专门管理队伍,共担现场管理成本,做好车辆停放秩序管理。
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市、区、街道各层面的责任,以及交通委、公安局、住建委、绿化市容局、城管执法局、发改委、规土局等相关部门的各自职责。
“共享单车是中国故事,没有国外经验可以参考,”诸大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标杆性的成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