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把艺术家的一生,浓缩进一本书里

2022-03-23 2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爱艺术的小雅君 Artron雅昌 收录于话题#最美的书 13 个 #一本·诞生 12 个

当你凝视风景时,风景也在凝视你。

街道,餐馆,澡堂。麻将桌上的女人,托着鸟笼对视的男子……在艺术家高立峰的笔下,活色生香的市井百态被解构出淡漠与疏离,流露一丝戏谑趣味。

还有透明的玻璃杯,黄色的橡胶手套。长久地凝视画面,会感到静物之中也裹藏着艺术家躁动的精神,仿佛下一秒杯子里的水会被搅动,湿漉漉的手套持续晕开水渍。

更多的风景则弥漫着一种荒诞感,反映出画家向社会生活投去的冷静洞察。

和充满哲思的作品相比,朋友们眼中的高立峰,则是温和、谦逊又幽默。他“天性散淡、随遇而安”,平日里外出写生,他和妻子背上画具行李赶到火车站,随机买票——车票上的地点是哪,前往目的地就是哪里。

而在妻子王淑敏眼里,他是那个相濡以沫27年、酷爱艺术的伴侣:“(他)这一生称其为艺术而生不为过之。”

高立峰(1963——2020)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系创始人

2020年4月,高立峰因病逝世,身后留下近千张绘画作品、创作手稿及几十本读书笔记。他生前任教的南京艺术学院将为其在南艺美术馆举办纪念展览,《高立峰》一书便是该展览的同名画册。

该书由书籍设计师赵清设计。红色的书籍开本不大,却有着令人无法忽视的肃穆气场。翻开书本,内页囊括了艺术家从2002年到2019年的创作,包含论文、绘画、手稿和笔记等。一页一页细细翻阅,仿佛借着艺术家的眼睛观察世界,行走在图像语言的花园小径中,感受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

在《高立峰》之前,赵清已经为不少艺术家设计过作品集,但这本书在他的心中仍占据特殊的位置。本书出版后不久,便获得了2021年度“最美的书“奖。本期「一本·诞生」专题,我们特别邀请了书籍设计师赵清、项目负责人马燕婷,一起倾听《高立峰》诞生背后的故事。

《高立峰》

编者:王淑敏

设计师:赵清

出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印制: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对话设计师

Book Designer Zhao Qing

赵清

瀚清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 在为《高立峰》这本书做设计之前,您对艺术家有什么了解吗?

我和高老师在生活中交往不多,但我知道他是我们南京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开创者,是一位优秀的师长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只比我大一两岁,却英年早逝,我们都很惋惜。

他在南艺美术馆的展览原定于去年举办,但因为疫情原因延后了,主办方就决定先把展览画册做出来。高老师的太太通过朋友找到出版社,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做设计。我立刻答应了,并且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就是纯粹想用书向高老师致敬,纪念他的艺术生涯。

所以这本画册的设计,跟一般的委托不太一样。一方面,我们可以尽情发挥,既不必受制于市场,也不用受制于出版社;另一方面,我们想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高老师一生创作的总结——这种工作状态和平时也不一样。

2.在沟通书籍设计时,您有介入到前期的编辑环节吗?

我是全程介入到了书籍的编辑。前期我会向本书的编者王淑敏女士沟通需要的素材。她将高老师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打包给我,至于照片、文章的前后穿插,就都是我一手包办,编辑和设计是浑然一体的。

在内容架构上,我不希望太复杂,只要平实地反映高老师的创作就可以了,所以我把收到的素材按照类别,分为绘画、动画、手稿、照片四个板块。

绘画作品占据了内容的大头,这个板块是按照年份来编排的;多媒体动画则是以镜头和截图来呈现;手稿则包含了高老师各个艺术类别的创作草图——这三部分构成了他的作品。

此外我还希望画册里有高老师成长过程中的影像,可以反映出他生活的细节。所以书籍开头几页我放的是他小时候和考大学之前的画作,以及他年轻时候的照片,记录他的成长。这些图像的画面是越来越大的,读者在看的过程中,仿佛也走了一趟他的人生之路。

到最后,我特别放大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他跳跃到半空中的彩色照片,背景是蓝天和草地,很有活力;另一张是他躺在地上的照片,我给它增添了一层夕阳的颜色。这两张是书里很典型的照片,就像人生走到尽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境。

照片之后是文字部分,包括高老师的老师、艺术家陈琦写的序言,以及高老师的简介和论文,然后才是作品。为了让阅读更有层次、内容上首尾照应,作品介绍完之后又回到文字,放了高老师两位朋友写的文章。

结尾部分,是高老师的太太写的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和书籍开头的序言形成前后呼应。高老师的太太也是一名画家,书籍最后,就以她的画来收尾。

书籍内页目录

3.这本书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我当时做了两个设计方案,主色调一个是黑,另一个是红。高老师的太太选了红色,我觉得她是对的,红色更能体现高老师的一生。

具体到是怎样的红色?我想它不应该很沉闷,但也不能太靓丽。它的量感要轻,同时也要能承重。所以我通过五个层次,去体现红色。

首先是封面用的这张手工纸,色彩既不鲜艳也不沉重,非常适中,通过它的质感表达,实现了我预想中的效果;

其次是前后环衬的颜色,比封面的颜色稍微深一点,观感上又更稳重一点;

第三是上书口溜红金边,细看会有一层光辉;

第四是右书口做了大面积的手工拉毛处理后再喷红,最终的效果,与封面的质感形成对应,成为封面的延续,但又有微妙差异;

第五是下书口做了电雕字再喷红,电雕的字体是高老师的英文名及其生卒年。如果上书口是“攀登辉煌”,那么下书口就是“归于平静”。

整本书的封面中央,我设计了“高立峰”三个字的字体,工艺上做了压凹处理,让它看起来像一座纪念碑,具有崇高和尊敬的意味。

我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过程还算顺利。至于工艺,都是几经调试后才确定的,这方面我很感谢雅昌,遇到琢磨不定的地方,雅昌通过反复测试打样,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这对设计师是很重要的。

4.这本书的内页选用了多款纸张,这样做的原因是?

在江苏这边,我们整个“江南系”的设计师对纸张都特别敏感,会在选纸上下很多功夫。

我刚才也说了,整本书的作品内容是分板块的,根据不同的板块,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纸张去表达不同类型作品的气质与内涵。这就像交响乐一样,每个内容有自己的声音,但调性都是统一的,合起来是浑然一体的作品。

5.在整个做书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印象最深的是做右书口的工艺处理时,我其实有点矛盾。因为书口拉毛后再喷红,颜色就会变浅,甚至变成淡粉色。它看起来确实很抢眼,但我又担心:这会不会有点过了?会不会给人不好的感受?

同时,喷红后打毛的书页会粘黏在一起,需要读者自己手动撕开。有些读者会觉得这样很麻烦,但也会有一些读者会觉得这是和书籍互动,有种解密的感觉。

我考虑再三,又做了右书口打毛后不喷红的版本,这样书就容易翻开了。把两个版本都给到高老师的太太后,她反而给了我一个很意外的答复——她说她特别喜欢红色,喜欢我最初设定的这个红色版本。

我觉得她理解了我的设计,也支持了我的设计,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

对话项目负责人

Project Director Ma Yanting

马燕婷

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南京办 销售专员

1.如果书籍的制作难度等级分为十级,您觉得《高立峰》这本书的难度在几级?

七级。从第一次打样到大货制作完成,差不多花费七个月,前后总共打样三次。

2.书籍内页选用了十款纸张,这对印制有什么影响?

我们通常会遵从设计师选纸的想法,但如果他要的纸张没货或者与工艺不匹配时,我们也会建议他用别的纸替代。比如这本书里,设计师原来选了一款镜面薄页纸,但在实际上机过程中,因为墨量大,纸会粘住橡皮布滚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建议设计师换成铜版纸。

书籍内页使用了很多轻型纸,印刷的时候就会出现掉纸毛或黑底印不实的情况,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换不同的机器调试,才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tutu

图片:雅昌数码摄影组

*部分图片由设计师提供END

原标题:《把艺术家的一生,浓缩进一本书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