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俄乌冲突一月记:持续的“闪击”,磨蹭的和谈以及外溢的战争阴云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刘惠 苏杨帆 胡甄卿
2022-03-24 06:4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莫斯科时间2月24日清晨6时整,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了一项“以乌克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为目标,以及阻止乌克兰政府对本国人民实施种族灭绝的“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宣布几分钟后,乌克兰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和顿巴斯相继传出炮火声,俄军地面部队同时兵分四路,从东、南、北、东北四个方向进入乌克兰,俄乌冲突由此爆发。

时至今日,战事已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在这场已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最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冲突中,俄乌双方均遭受了惨重的人员伤亡,但俄方对乌主要大城市的攻势至今未见较大进展,冲突已陷入僵持阶段。虽然俄乌两国自2月底开展了四轮和平谈判,但始终未就停火等关键事宜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在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了一轮又一轮制裁,俄经济背负沉重压力。北约与欧盟等方面还向乌克兰不断“输血”,提供经济乃至军事援助。对此,俄罗斯多次警告美欧方面勿“引火烧身”,甚至将自身核威慑力量置于高度警戒状态,并直言其在面临生存威胁时或使用核武器。

在俄乌冲突恐长期化的当下,冲突升级引发核战争乃至被频频提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猜疑,给人们带来深深的不安。冲突的阴云正笼罩在欧洲上空。

双方损失如何?

一枚枚导弹从游弋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海域的俄军舰上发射升空,拖着长长的尾焰飞向乌克兰境内的目标。

这是当地时间3月22日俄海军使用“口径”-HK巡航导弹空袭乌军目标的一幕。从上月24日俄军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根据美国军方的说法,俄军在冲突中使用了上千枚远程导弹。

冲突爆发首日,俄军动用了160多枚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对乌军机场、指挥机构等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打击之后,俄国防部表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航空设施因高精度武器而瘫痪。”

乌军海空军大部分力量在短时间内被摧毁引发了外界的热议。一些分析认为,俄军远程导弹大规模空袭,达到了“闪击”乌克兰的目的,俄军将在短时间内以较小的代价结束军事行动。也有分析认为,乌军海空军力量本来就弱小,难以抵挡拥有优势的俄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一旦到了地面战场,尤其是在游击战和城市战中,俄军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刊文认为,面对有优势的俄军,激烈的巷战可能成为乌军对付俄军进攻的重要方式。《外交事务》杂志称,作为最后的手段,乌克兰军队可能会撤退到城市,迫使俄军进入城市地带。俄罗斯军队虽然看起来庞大,但城市冲突会证明它们微不足道。然而,乌克兰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选择。城市冲突是血腥的,将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并对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外交事务》杂志认为,乌军还可能会采取游击战,分成规模较小、拥有最大自主权的战术编队,利用反坦克武器和便携式防空武器进行持久作战。

“军事冲突爆发后,乌军确实这样做的,不少主力部队进入城市,依托建筑与俄军作战,野战部队就地隐蔽,挖掘战壕,准备阵地战和游击战,”军事专家韩东指出,“城市战是最难打的,美军伊拉克冲突期间的费卢杰之战,美军狂轰滥炸下也打了近20天,伤亡一千多人,俄军在车臣冲突中也有惨痛的城市战经历。”

美国《纽约时报》3月22日援引美国国防部消息称,俄罗斯为进攻乌克兰的集结的超过15万兵力首次降至原有集结军力的90%以下,反映出俄军在乌军反击下所蒙受的损失。

美国国防部一高级官员22日早上透露,俄军在多方面包括日常补给线和后勤“都陷入了困境”。该官员说,五角大楼看到的一些迹象表明,一些俄军因为冻伤,已经撤离。

对于美国防部的说法,俄军还未进行回应。俄军只在3月2日公布了人员伤亡情况。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俄对乌克兰展开的军事行动中,俄军有489人死亡,1597人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从军事行动开展至今俄军有多位高级将领被证实已经阵亡,包括俄罗斯第41集团军副军长苏霍维茨基·安德烈·亚历山德洛维奇少将、俄罗斯黑海舰队副司令、一级舰长安德烈·帕利等。

俄军至今没有公布武器装备损失情况,但这也是防务界跟踪研究的重点。

英国《卫报》22日援引Oryx博客网站的统计称,俄军在乌克兰已经损失1666辆战车。Oryx博客网站是一个追踪军事装备损失的开源军事网站,据统计,俄罗斯在乌克兰损失了1666辆战车,其中800多辆在冲突中被毁,其他损失的战车包括缺乏燃料、机械故障等原因被抛弃。已确认被摧毁的战车包括111辆坦克、74辆装甲车、123辆步兵战车以及312辆其他军用车辆。

Oryx博客网站统计俄军损失的作者写道:“这份清单只包括有照片或视频证据的被毁车辆和设备。”“因此,被摧毁的设备数量明显高于此处记录的数量。”

乌克兰国防部3月21日公布了最新战果,自24日以来,乌军击落俄军97架固定翼战机和121架直升机,地面装备方面,击毁俄军498辆坦克、1535辆装甲车及步兵战车、320门火炮、1242辆军车以及3艘舰艇。

但乌军的统计也经常遭到外界的质疑,认为乌军为了鼓舞士气,夸大了战果。比如,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冲突地带”网站3月19日报道,近日,有俄罗斯网友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拍到俄海军22160型巡逻舰首舰“瓦西里·别科夫”号航行的画面,而在乌军的宣传中,该舰在一周之前被乌军火箭炮击沉。

陷入“持久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的讨论也逐渐从“闪击战”转向俄军是否陷入“持久战”。

“从军事角度看,速战速决肯定是最好的,战线越长、时间越久,损失就会与日俱增,投入也会与日俱增,”韩东介绍说,“俄军没有公布军事行动结束的时间,但肯定也希望速战速决,但作为久经沙场的俄军来说,应该也对持久战有其他方案,毕竟在伊拉克冲突中有绝对优势的美军也花了近一个月才宣布赢得冲突。”

在分析人士看来,之所以俄军没有实现外界预测的速战速决,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乌克兰军队地面部队实力并不弱,可以通过城市战、游击战和阵地战等方式与俄军作战;二是乌军依托民用设施抵抗,俄军为了尽量避免平民伤亡,战斗上束手束脚;三是空天军缺乏精确制导弹药,打击效果受影响;四是西方源源不断的军援和持续的情报支持。

冲突爆发之前,乌克兰陆军拥有近17万人,拥有近2000辆坦克、3000多辆装甲车以及3000多门火炮也有几千门,而且经过乌东冲突后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俄军与乌军作战,规模相当于一场中等强度以上的局部冲突。除了正规军,乌克兰政府还动员了大量民兵和民众参与城市战。

美国陆军上将戴维·彼得雷乌斯3月20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指出,军队大城市战斗需要占领每一栋建筑,清理每一个房间,然后必须把部队留在每一栋建筑里,否则敌人会回到军队身后,重新占领建筑物。在彼得雷乌斯看来,城市战非常有利于乌克兰人。

俄罗斯国防部21日发布了一段俄军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乌克兰多管火箭炮以及弹药仓库的视频。视频显示,乌军火箭炮发射完后驶入一处已经停止运营的购物中心进行隐蔽,随后该购物中心遭到俄军的导弹打击。

虽然俄军远程导弹打击摧毁了乌军的指挥和侦察系统,但北约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和情报支持,让乌军能够掌握俄军的动态,进而指挥部队作战。

3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公开讲话,宣布向乌克兰提供8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这使美国在过去一周内承诺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总额达到10亿美元。根据白宫发布的声明,军事援助计划还包括反坦克导弹和更多美国已经开始提供的防御性武器。

彼得雷乌斯透露,17000件反坦克武器在一周内流入乌克兰,其中包括大量便携式反坦克系统。

在情报支援方面,根据跟踪军机动向的媒体报道,从俄乌关系紧张到爆发冲突,北约大量侦察机在乌克兰与东欧国家边境附近飞行,部分无人机还进入乌克兰境内活动,向乌提供大量军事情报,这些侦察机包括 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RC-135W战略电子侦察机、E-8C战场监视飞机、E-3A空中预警机等。

“可以看出,北约派出的侦察机类型非常丰富,既有监视空中动态的预警机,也有探测地面目标和电子情报的各种类型侦察机,如果加上太空中的卫星,可以向乌克兰提供非常丰富的情报信息。”韩东介绍说。

“在情报战、舆论战、心理战上,俄罗斯面对的对手不止是乌克兰,还包括整个北约。”韩东指出。

3月18日报道,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陆军中将斯科特·贝里尔(Scott Berrier)在出席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称,美国目前和乌克兰进行的情报共享“就美国的能力而言是革命性的”。他随后表示,可以在闭门会议上就这一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从俄官方的最新的表态可以看出,俄军对持久战早已有心理准备。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一场“有着严肃目标的严肃行动”,没有人认为仅需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

佩斯科夫说,特别军事行动正严格按计划进行。俄罗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乌克兰的军事能力”,这也正是俄军只攻击乌克兰军事目标、不打击民用目标的原因,俄罗斯需要确保乌克兰从一个“反俄中心”转变为一个中立国家。

当地时间2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第五十六份军事行动简报,简报指出,自军事行动以来摧毁乌军1558辆坦克装甲车辆、1354辆特种军用车辆、432架军机和780门火炮。

“可以看到,俄罗斯未能如期的那样,以一场闪击战迅速征服乌克兰,在战场上,俄罗斯军队遇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正试图进一步增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力度。”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当地时间3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采用“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摧毁了位于乌克兰伊万-弗兰科夫州的一处乌军大型导弹和航空弹药库,这是“匕首”高超声速导弹首次参加实战。21日再度使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军目标。

彭博社刊文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高超声速导弹,似乎标志着其战略的转变,以应对其在战场上的损失,这可能标志着冲突进入新阶段,同时向世界展示其“丰富的火力”。

外交博弈

“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们绝对会完成所有计划。” 莫斯科时间3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卢日尼基体育场的演讲台上,现年69岁的俄总统普京向成千上万挥舞着俄罗斯国旗、高呼“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的人们承诺,克里姆林宫的所有目标都将实现。

卢日尼基体育场彼时正举行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8周年纪念活动,舞台上装饰着“为了一个没有纳粹主义的世界”和“为了我们的总统”等横幅标语,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Z”字元素处处可见。

普京还引述《圣经》里的句子“没有比为朋友放弃灵魂更伟大的爱了”继续动员大众,他赞扬俄军在需要用自己身躯保卫人民不受子弹伤害时,“就像兄弟一样”,展示出长久未见的团结。这段讲话表明,克里姆林宫不认为自己在战事中失利,也没有准备在未达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妥协”。

针对这场爱国集会展露的信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系教授丹尼尔·特瑞斯曼(Daniel Treisman)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很难获得有关俄罗斯国内舆论的可靠信息,“我们确实知道至少有两部分人,一类人基本上相信俄罗斯官方媒体的说法,即俄罗斯被迫干预乌克兰,以保护乌克兰东部的俄语使用者,并消除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他接着表示,“而另一类人——俄罗斯艺术家、名人、学者和其他人签署的各种公开信,以及反战请愿书上的大量签名,表明他们不相信官方说法,强烈反对这场军事行动。我们不知道这两个群体的相对规模。”

2月24日,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多地传出爆炸声——这场行动至今仍在继续。莫斯科方面称,自己的目标是实现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保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乌克兰则认为这是针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入侵”,俄罗斯应立即停火撤军。

爆炸声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频繁发布视频和演讲以及坚持留在首都基辅,迅速收获了许多乌克兰人以及西方世界的好感。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28日报道,民调显示,乌克兰民众对泽连斯基的支持率飙升至90%以上,比2021年12月时增加了三倍。当被问及乌克兰击退俄罗斯进攻的可能性时,70%的人表示他们认为有可能。

除了利用社交平台鼓舞乌克兰人为自己的国家而战,泽连斯基还向欧洲议会、英、加、美、德、以等国议会发表演说争取支持,他的演讲参照各国历史事件,反响不凡。许多评论人士认为,“国家领袖”已经成为泽连斯基的新标签,而不是那个“喜剧演员”。

特瑞斯曼观察称,在克里姆林宫做出2月底的重大决定之前,泽连斯基在乌克兰低迷的支持率(25%至35%)可能让他们备受鼓舞。但他们本应该预料到,在乌克兰遭到袭击后,这个数字可能会猛增。

“在俄罗斯内部,普京可能认为对乌克兰进行军事干预会很受欢迎,就像8年前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一样。”特瑞斯曼说,“假使他坚持只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自行宣布(‘独立’)的‘共和国’,并将它们并入俄罗斯,这个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但现实表明,普京似乎收到了有关乌克兰局势和西方潜在反应的歪曲信息。”

现在,普京似乎不得不正视作为对手的泽连斯基。此前俄总统并不屑于与乌克兰总统直接对话,克里姆林宫在回应泽连斯基的会谈请求时,通常表示这一提议“为时过早”。在今年初俄罗斯与西方就乌克兰问题密集会谈时,乌克兰也没有坐上谈判桌。

现在,泽连斯基坚持要与普京直接会谈,俄方不再回绝这一提议。泽连斯基3月21日表示,倘若不与俄总统会面,就不可能通过谈判结束俄乌战事。他还准备向普京提出乌克兰“被占领土”的问题,至于乌克兰愿意作出何种让步,得由乌全民公投决定。

在是否加入北约问题上,乌克兰已准备好做出让步。泽连斯基近期不止一次地表示,乌克兰很清楚它现在不能被接纳为北约成员,北约成员国“明白他们不想与俄罗斯打仗,因此不能接纳我们……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并接受其他安全保证。”

自2月28日起,截至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已经进行了四轮会谈,就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谅解等部分事宜达成一致。

在第四轮会谈结束后,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3月16日早些时候说,乌方提出按照奥地利或瑞典模式成为去军事化的中立国家,保留其陆军和海军。佩斯科夫随后说,这一提议可被视作“折中”选择。

但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16日对此做了反驳,他强调任何模式都只能是“乌克兰模式”,乌方需要“绝对的安全保障”。乌克兰方面愿意进行谈判,以结束在本国领土上的战事,但不会投降或接受俄罗斯的最后通牒。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3月10日还额外在土耳其举行了会谈,但未能达成停火协议。库列巴透露:“我们谈到了停火,但在这个方向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他补充说:“拉夫罗夫先生无法承诺,但将与克里姆林宫讨论这个问题。” 

这是自“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双方首次举行这种级别的会谈。主办会议的东道主土耳其会后表示,期望促成俄乌两国总统会谈。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说,他甚至希望俄乌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对此建议,库列巴称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了,拉夫罗夫说普京并不反对这一原则。

泽连斯基3月22日表示,自己已准备好直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讨论作出有关乌克兰不寻求加入北约的承诺,而双方争议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问题也可以讨论。

佩斯科夫同日指出,虽然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谈判有实质性内容,但俄乌谈判比俄方预期更慢、更不充分。

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缺乏捷报的背景下,后续谈判将往何处去很难判断。一个让和谈前景不容乐观的现实是,俄乌目前的重点要求相互矛盾。乌克兰方面认为俄方停火、撤军和提供安全保证是谈成的首要条件。而俄罗斯在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承诺之外,想要的要多得多。

“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莫斯科对结束冲突的谈判是认真的。”特瑞斯曼称,他认为莫斯科仍志在军事行动中取得突破,以让乌克兰接受自己在谈判桌上开出的条件,而不是直接利用外交阵线缴械。

世界经济遭冲突冲击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光是国土变为战场的乌克兰经济恶化,在多条战线上陷入僵局、遭受西方国家重重制裁的俄罗斯在经济方面也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

《华尔街日报》3月20日刊文指出,多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摆脱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使自身经济免受西方制裁的影响。但如今俄罗斯的现况证明,莫斯科在预防西方制裁方面的努力并未奏效。

报道称,由于缺乏进口零件,俄罗斯部分汽车工厂已关闭。该国国产客机的发动机和其他关键部件均来自海外供应商,进口的宠物食品和药品也从商店货架上消失了。与此同时,卢布的贬值提高了俄罗斯仍可进口商品名单的价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方对俄罗斯经济损失的估测差异很大。由国际银行组成的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俄罗斯今年的GDP将下降三分之一。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的经济学家预计,2022年俄罗斯经济将收缩6.2%,而穆迪分析公司估计,制裁导致的经济放缓将使俄罗斯GDP减少13.5%至24%,具体取决于冲突的持续时间以及冲突的规模。

与此同时,领导制裁的美国和欧盟各国,乃至到未参加制裁的所有其余国家也都正被俄乌冲突的外溢影响所波及。

据《金融时报》3月22日报道,俄乌冲突所带来的难民影响主要是局部的,以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已接纳了上百万的乌克兰难民,在冲突结束前,难民数量还会持续增加。难民安置问题和冲突后的重建都将给乌克兰乃至周边所有国家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然而,正如经合组织于3月17日发布的2022年3月中期报告中强调的,俄乌冲突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东欧,甚至超出了整个欧洲。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基本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国,特别是谷物、化肥、天然气、石油和重要金属,目前上述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都飙升。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谷物、化肥和金属的重要供应国

据经合组织预测,这一冲击将使今年的全球GDP比原本预测的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的影响为0.9个百分点,对欧元区的影响为1.4个百分点。全球的通胀率将增加2.5个百分点,其中欧元区将增加2个百分点,美国将增加1.4个百分点。

经合组织指出,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实际收入的贬值将远远超过这些国家在GDP上的损失,净能源和粮食进口国的实际收入也将比其GDP受到更严重的影响。《金融时报》指出,经合组织的预测可能仍旧过于乐观,具体的影响将取决于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以及后续西方国家是否还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领导制裁的美国与欧洲自身也将被制裁“反噬”。3月16日,欧盟统计局发布了对欧元区2月份通胀率的预测修正——消费者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9%,这一数字超过了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测。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率甚至更高,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9%。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柯静向澎湃新闻指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3月10日回应美国高通胀压力时就改变了拜登政府此前对俄制裁“不影响美国人”的论调,并表示如今对俄大规模的制裁,一定是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的。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楠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但自特朗普政府退出全球贸易链后,拜登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拱火态度和随后一系列的对俄制裁,都对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了破坏。这对美国来说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负面影响,会导致美国的经济增长停滞。

《金融时报》报道称,俄乌冲突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最根本的伤害之一是破坏了各个国家对全球化的信心。在俄乌冲突的冲击下,西方与俄罗斯及此次拒绝制裁俄罗斯的国家之间将出现地缘政治分歧,“全球化”的信任基石摇摇欲坠。

为预防未来因“被制裁”的风险,部分国家将努力减少对西方货币和金融市场的依赖,保持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将努力减少与分歧者的贸易往来和依赖。在“制裁”这朵乌云下,全球供应链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缩短和区域化。

“拜登政府一直致力于把美国和整个民主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希望奠定这样一个意识形态分立的基础的。所以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其实是在战略利益的推动下,冒着短期经济或被反噬的风险,去解决它严重更大的威胁,也就是俄罗斯等国家对民主世界的威胁。”柯静说道。

担忧引发“三战”、核战?

“俄罗斯有一个关于国家安全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俄罗斯可以在面临生存威胁时使用核武器。”当地时间3月22日,佩斯科夫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道。

在过去的一周里,拜登政府反复强调,某些支持乌克兰的行动可能会导致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美国总统拜登于3月11日指出的,“我们不会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开战,北约和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必须作出努力以预防这个结果”。

因此,白宫拒绝通过北约机场将波兰的战斗机转移到乌克兰,并处于同样的原因,拒绝了泽连斯基有关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的要求。

柯静指出,在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一直在避免将事态扩张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去年8月美国撤军阿富汗,从战略层面,美国是意识到类似在阿富汗的过度扩张是给美国的利益带来很大的损害的。对于美国来说,“只拱火不引火”将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俄乌冲突,美国和欧洲盟友在事实上更紧密地站在一起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利益。

《炸弹:总统、将军和核战争的秘密历史》的作者,美国国家安全记者弗雷德·开普勒(Fred Kaplan)于3月18日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采访时表示,假使北约或美军直接参与乌克兰冲突,不排除普京会使用或发射少量战术核武器来制止西方国家的参与。战术核武器是指在战场上使用的核武器,但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低当量的核武器——它的爆炸威力相当于8000吨炸药再加上辐射和放射性沉降物等——以现在的爆炸标准来看,仍旧是非常大规模的爆炸。

开普勒所描述的冲突场景源于白宫和五角大楼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进行的一次核战争模拟讨论,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讨论找到核战争中所谓升级和降级方案的运行方案。“第一种假设,如果有人先使用核武器,我们以核武器回击,那么结果是什么;第二种假设,对方先使用核武器,我们继续按常规战斗,这样世界上其余国家都将谴责使用核武器的一方,对方面临的是全方位的舆论压力,但当时参与讨论的人都说这将是一场灾难。于是美国与我们所有联盟的原则是,我们会用核武器来应对核武器。如果我们不以实物还击,这将彻底摧毁北约。”开普勒说。

“自从广岛和长崎核爆炸后,人们就一直在撰写有关核战略的文章。我们对于核武器造成的后果和场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如此,几十年来,人们对使用一枚核武器后会发生什么仍旧一无所知。即使攻击方抱有最好的意图,来限制、调整冲突蔓延区域,并且不打击城市人口中心等,核武器对通信系统、卫星接收器的影响,冲突中发生误判、或双方有误解的可能性,只要发生任何一点错误,核武器所造成的后果会比任何人类能够想象到的错误要大得多。”开普勒解释道,这就是拜登政府和北约在乌克兰局势上保持绝对谨慎态度的原因。

美国东北大学政治学和国际事务教授克罗斯(Mai’a Cross)表示,倘若俄罗斯意外或有目的地袭击北约领土,将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集体防御条款,这必然会引起美国的军事反应。克罗斯认为,这很可能会引发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一场世界大战,因为它将涉及世界上大多数超级大国。 

“这种冲突看起来可能会有所不同。”克罗斯说,“美国和北约的参与可能会尽力保持常规模式,这意味着冲突将涉及到部署空中和地面部队——坦克、火炮、直升机和战斗机——来击退俄罗斯的军队。”

东北大学全球复原力研究所的创始人斯蒂芬·弗林(Stephen Flynn)指出,假使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很大概率将演变为核战争,“我们仍处于原子时代。”弗林说。“我知道在感觉上我们好像已经好几年没注意到这个事实了,但现实是,俄罗斯和美国拥有足够的核武器来多次毁灭这个世界。” 

“倘若美国参与俄乌冲突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那么这个战火必定是会烧到美国本土的,美国不可能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置身事外了。”李楠表示,“我认为美国不会敢于去挑起世界大战,但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智慧,现在仍然在掣肘俄乌和平谈判的话,俄罗斯也不是完全没有使用核武器的可能。一旦核武器被使用了,那么对于整个世界的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悲剧,所以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最糟糕的结果。”

    责任编辑:李怡清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