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 | 普通人也能参与“巡河”吗?这些行动是一股清流

2022-03-25 13: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富集的国家之一,有1500多条大江大河,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每一条河都养育了一方人民,成为文明发展的摇篮。

为保护母亲河,有这样一群环保志愿者,被形象地称为“河流守望者”。他们围绕水源地保护、河流垃圾清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坚持不懈与污染行为作斗争,动员本地人参与本地河流保护,以弥补中国的河流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

通过十年努力,“河流守望者”已经搭建了一个覆盖287个城市45万用户参与,近2000义工组织和大学生社团参与的河流守望者行动网络,还开发了巡河宝、净滩行动等小程序,建立了良好的官民互动机制。

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我们值此专访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淑芬,探讨公众如何参与河流保护等话题。

澎湃新闻:据我所知,你们的核心组织“绿色潇湘”最初关注的是湘江流域的环保问题,可否简单介绍下组织的成长背景,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聚焦河流?

周淑芬:绿色潇湘在2007年就成立了,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有了第一个全职员工。之所以聚焦河流,是因为湖南本身水网密集,河道很多。另外由于当时稀土矿大量开采,湘江成为了全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于是2011年,绿色潇湘的三位全职员工启动了湘江守望者的项目,前往湘江流域的各个地市州,寻找志愿者伙伴,组建团队。

我们在湘江、湘潭、株洲、衡阳等8个城市成立了8支团队,总共30多人,负责监督当地化工厂排污口废水直排的情况。一旦发现有污染问题,我们就会在新浪微博等舆论阵地上进行曝光。因为长期跟这些化工企业斗智斗勇,当时我们的骨干成员也成为了湖南当地比较有名的河流保护者。

河流守望者巡河。  绿色潇湘 图

尤其是2013年,我们获得了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颁发的“CCTV2013年度法治人物”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荣誉。也是这次获奖,更多人开始知道我们。

之后,我们的行动网络也从湘江扩大到了湖南的一湖四水,即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在湖南,我们的守望者行动网络运转非常高效,志愿者队伍逐渐庞大,2017年人数已经达到1000人左右,几乎覆盖了湖南所有的地市州。2017年4月,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把河流守望者的行动网络模式推向全国。

河流守望者的行动网络模式从湖南推向了全国各地。图为云南寻甸绿芽志愿者协会。  绿色潇湘 图

澎湃新闻: 具体通过哪些方式去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河流守望者行动网络”?

周淑芬:  2017年,阿里巴巴公益与绿色潇湘联合成立了河流守望者发展中心,当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三年内要发展100万河流守望者。要实现这一数量级目标,首先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所以我们研发了三个小程序——“巡河宝”“趣河边”“净滩行动”,另外包括工具包的研发,团队社群的运营等等。

可以在微信里直接搜索“巡河宝”小程序加入。         微信截图

在“巡河宝”小程序上,用户可以随时记录与分享河边所见,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团队,邀请身边的伙伴一起巡河,或根据距离远近选择自己想加入的巡河团队。  微信截图

其次是公众化。针对河流保护中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我们发起一些联合行动,比方说净滩行动。我们走在河边,经常会看到一些塑料垃圾滞留在河滩,涨水的时候,这些垃圾就很容易被卷入到水里,最终流向大海。然而在很多地区,河滩是一个行政规划的空白区,换句话说,河滩常常不属于当地环卫工人的保洁责任区,因而无人管理。河道垃圾可以依靠船来做清理,但河滩垃圾只能依靠人工捡拾。因此,我们联合中国共青团共同发起了“净滩行动”,组织志愿者一起去河滩清理垃圾,来弥补这一空白。

与中国共青团共同发起的“净滩行动”微信小程序。  用户可以在线发起活动、招募志愿者、监测河流垃圾、分享传播等等。   微信截图

湖北宜昌市西陵区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净滩行动”。 绿色潇湘 图

其实我们强调“公众参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我国的河流数量非常大,水域面积辽阔,水网密集,一个点的污染,也可以影响到整个流域。所以河流保护必须是全流域的管理。

2016年年底,全国开始推行河长制。每一个行政区划的一把手担任辖区内的河道河长,并设立河长办,专门负责河流问题治理。但事实上,即便设立专门的河长办,管理人员数量仍然有限,没办法做到每天去巡河或视察管辖范围内的全部河道。我们就思考,是不是志愿者可以来分担这样的工作?

于是就有了“民间河长”,由当地一些热爱河流、有志愿者经验的热心人士担任。他们每天沿着河道走上一两个小时,如果发现河流问题,就及时上报给河长办,然后由河长办来跟进解决。

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官民互动的尝试,一方面,河长办可以从非常繁重的巡河工作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去做河流问题的治理。另一方面,我们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和责任部门直接沟通。因此这些年,我们的“民间河长”和“官方河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西藏共青团青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委员会组织的“净滩行动”。  绿色潇湘 图

澎湃新闻:刚提到“民间河长”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我看到在“趣河边”小程序上,公众也可以参与“认领”河流,并对河流进行评测打分,为什么要这样做?评分标准怎么设置?

周淑芬:趣河边”是我们在阿里巴巴志愿服务平台“3小时公益”上线的一个河流观察小程序,公众登录“趣河边”小程序后,点击首页的开始评测,可以看到一个标准化的河流评测指标体系,指导公众如何观察河流的健康程度,根据选项来打分。

这些河流评测,首先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评估一条河流的健康程度,了解全国河流的基本状况。其次,公众在巡河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像“滴滴接单”一样,把他们反映的问题,分派给负责该河流的“民间河长”,让他们去跟进。如果“民间河长”通过核实,确认问题存在,那么他会和“官方河长”沟通,让“官方河长”来解决。有些地方的“官方河长”也会直接入驻小程序,公众可以直接到“官方河长”的工作界面去反映问题,问题解决后,“官方河长”也会把照片上传到“趣河边”上。

“趣河边”河流观察小程序可以在支付宝客户端使用。     支付宝应用截图

用户可以对河流的健康程度进行评测和打分。        支付宝应用截图

近几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城市的河流治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换句话说,去评判一条河流健不健康,不仅仅是水质的问题,还有河岸的生物多样性、人和河流的互动等等方面都要被囊括进去。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评分标准里设置了五个维度,即水质评估、水流状况、河/湖岸景观、生物多样性观察、人与河流关系

志愿者正在开展河流评测。    绿色潇湘 图

澎湃新闻:你们活动策略叫做“本地问题本地人解决”,那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种本地人参与的方式是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否分享几个成功案例?

周淑芬:其实说到底,河流在地理位置上是不会动的,因为这个特点,我们认为河流问题一定是要依靠本地人在本地解决,只不过我们通过了一些互联网的手段,发动当地人去行动。

举一个例子,湖南衡阳有一个白地市村,那里有一条河叫车壁塘河。这条河过去很脏,村里养猪产生的养殖污水都会倒进河里,河边也有很多的垃圾。2019年的时候,“河流守望者”的一个志愿者开始在村里组建志愿者队伍。

很有意思的是,村里一个妇女组成的乡村舞蹈队就被发展成了“女子巡河队”,几十个大姐每天拎上铁桶和铁钳,走到河边巡河、清理河流垃圾,天气好就在河边跳舞,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车壁塘河搞得特别干净。

白地市村的“女子巡河队”。      绿色潇湘 图

还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湖南人的母亲河——浏阳河的化工污染、垃圾污染特别严重。当地有13家化工厂,每天朝河里排放化工污水,基本上鱼虾绝迹,周围村民还因此生病。我们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章志标天天去巡河,和那些化工厂斗争了很久,最后这些化工厂全部都搬走了,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浏阳河治理得非常好。

现在的浏阳河,恢复了美丽的样子。  绿色潇湘 图

澎湃新闻:据您的观察,近几年,大众对河流保护话题的关心程度是否有提高?哪些圈层的群体更积极参加保护行动?

周淑芬:这几年,我观察到的一个变化是,越来越多助学助残助老的志愿者团队开始转入环保领域。这其实是因为我国这几年对脱贫、教育、基建等方面投入很大,很多这类的志愿者团队慢慢变得“无事可做”,于是大家就都来做环保了。

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小孩子在公益活动的场景里,往往作为“被救助”的角色出现。但在我们接触的志愿者团队中,中小学生反而是参与河流保护最多最积极的一个群体。

尤其是“双减”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在公益领域的实践教育,于是孩子与公益的关系,他们的角色开始发生转换,从“受助者”变成了“援助者”或“志愿者”,开始去帮助别人。

那么在环保领域,这种转变就特别容易发生。另外,人们的骨子都是“亲水”的,现在很多城市的河边,风景也很漂亮,带孩子们去河边,捡一捡河流垃圾,开展河流观察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也越来越受孩子们欢迎。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小麋鹿青少年知行团的小志愿者。     绿色潇湘 图

中小学生是参与河流保护最多最积极的一个群体。   绿色潇湘 图

澎湃新闻:这种环保活动是不是也慢慢成为城市人社交的方式之一?

周淑芬:对,我们在做前景分析的时候,也发现参加环保活动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的一种休闲方式。因为现在人们对物质的焦虑越来越少,于是在精神层面来说,参加志愿活动可能成为一种刚需。

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公益参与度,比如我们去年开展了一个项目叫“绿行周末”,组织公司员工周末一起去净滩或者河流观察,类似团建那样。一些公司还会有一些奖励政策,比方说干满了三个公益时,员工可以兑换半天假期或其他的奖励。而企业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和提升公司文化形象。

参加环保活动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的一种休闲方式。    绿色潇湘 图

澎湃新闻: 您觉得如果公众要参与河流保护,需要有一些怎样的认知?可以从哪里做起?

周淑芬:在一次合作中,宁波河长办曾经这样对我们说:“政府在河流治理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确实不太适合,需要公众来对河流做一个评估,看看政府做了这么多工作,这些河流在公众心中到底变好没有?”

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正如前面提到,我国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大,河流保护非常需要公众的参与。因此,为了鼓励更多公众参与,我们在做活动的时候,也希望设计得更有趣,比如捡完垃圾之后,做一个“垃圾鱼”的艺术创作等等,让大家对河流保护感兴趣。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二中学开展的“垃圾鱼”的艺术创作。   绿色潇湘 图

在我父辈那个时代,甚至在我的小时候,人们还有在河里面游泳的经历,大家对河流的感情非常深厚。但今天的小朋友们已经很少有这样的体验了。

所以,如果要说从哪里做起,我觉得要从爱上母亲河开始做起,我们要把人们与河流的连接重新建立起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