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检战“疫”|深圳市检察院“三区”党员亮身份见行动64人次(三)

2022-03-24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深检君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疫情就是命令,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深圳“0215”疫情以来,截至3月22日,市检察院身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的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见行动64人次,还有退休老党员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还有许多不是党员的检察人员,以及部分不在“三区”的检察人员也纷纷支援疫情防控,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3月14日,市区两级检察院10名同志进驻南园街道沙埔头社区抗疫攻坚区,开始了封闭模式,每天二点一线,住在用南园小学教室临时改建的宿舍。克服各种困难,大家都以能够为深圳抗疫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纷纷摩拳擦掌,时刻听从召唤。根据所属指挥部安排,我和三位同事被安排在第三战团,连日来把守各个关口,严防小区人员外出,时时关注所负责楼栋的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各类诉求,真正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15日晚,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会上传达了李检代表市院党组对同志们的关心,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请党组放心,一定不辱使命。”

——支援南园街道

沙埔头社区防疫攻坚战临时党支部

严加锋、曹洪卫、潘麒宇、颜涛

“党员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必须起先锋模范作用!我是共产党员、1996年参加深圳义工联的老义工。作为志愿者,为深圳抗疫出一分力、发一分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深圳抗疫一定会取得胜利!”

——离退休党支部 刘美欢

“‘快’‘慢’皆为坚守,为了让疫情早日退散,所有人都在努力着,居民们居家的‘慢生活’、抗疫勇士们奔赴战疫的‘快生活’,双向结合为抗疫作出了贡献。首次参加这么长时间的抗疫支援也将成为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岁月,在这七天的抗疫中,见到了许多可爱的人儿,遇到很多可道的事儿。向前看,疫情终散、静待花开;回首望,岁月有痕、美好可期。”

——办公室党支部 陈彩冰

“15日、16日、17日连续三天,我协助社区维护核酸检测点秩序,核对居民身份证和出入证信息,引导检测完核酸的人员在出入证加盖检测章,扫楼呼吁动员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等工作。通过参加这几天抗疫工作,感受到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他们在高压力、大强度、超闷热的环境中工作实不易,我给他们点赞!自己成为社区抗疫志愿者,为抗疫出一份力,我很欣慰。”

——检察技术信息处党支部 刘远文

“响应号召,我向自己所在的曙光社区报到成为志愿者。参加完培训后,我穿上防护服,前往核酸检测点,录入核酸码、核验身份、维持秩序。第一次当扫码员,有些紧张,但在老同志的悉心指导下,迅速上手了这份新工作。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发现每天都有许多居民积极报名参与抗疫,有这么多抗疫力量,深圳疫情一定能早日清零!”

——检察技术信息处党支部 万昌龙

“女儿最喜欢的卡通是奥特曼,疫情爆发后,我们告诉她,外面有新冠病毒怪兽,不能出去玩,等奥特曼把怪兽打败,才能出去。在社区和幼儿园的组织下,我也变身为‘奥特曼’中的一员,协助小区防疫工作。虽说只是相对简单的引导扫码工作,但能为抗疫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身体力行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既是身为人母职责所在,也是身为党员应尽之义务。”

——检察公共关系处党支部 郭夏蕙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为战疫努力着。这一刻,你为什么而感动?是身处一个抗疫志愿名额需要靠‘抢’的社区?是眼里时刻都有活的志愿者?还是不知道起得有多早、睡的有多晚的网格员?只有参与进来了,才知道,我们为每个人而感动,无论是那防护服里全身湿透的工作人员,还是坚持居家办公每日核酸检测的深圳人。无论是付出,还是坚守,都是深圳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第一检察部 李敏

“在历经多次志愿服务‘名额已满’未成功报名后,我终于成功报名到龙华区松和社区支援抗疫,主要工作是协助核酸检测、查看粤康码及核实身份信息。原来穿着防护服真的很闷,戴N95口罩真的很勒,一遍遍喊‘打开粤康码,出示身份证’以及一遍遍教年长者操作粤康码真的会喉咙嘶哑……由衷致敬所有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我始终坚信,当疫情阴霾散开的那天,一定是晴空万里。”

——第一检察部 黄丽萍

“响应组织号召,我利用工作的间隙参与抗疫志愿者活动,义不容辞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当敲开门登记完居民信息后,对方的一声‘谢谢’,是莫大的鼓励;当居民有不理解不配合时,经过仔细解释耐心沟通后,对方从不理解到配合,是莫大的成就。面对疫情,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既需要把本职工作做得更极致,也能力所能及在一线为防疫做贡献,共同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第三检察部党支部 龚江

“按下暂停键的第五日,深圳终于迎来了坪山、盐田等五区有序复工复产、恢复交通的好消息。我所在的坪山六联社区,仍然严格执行‘七天三检’的核酸筛查规定,没有一丝懈怠,社区核酸检测点井然有序。现场指引、秩序维护、扫码提示、信息登记……每个人都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愿深圳疫情早日散去!”

——第四检察部党支部 周钰琴

“看到医护人员和身边很多人为此次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有触动,也加入了所在小区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所负责的是维持核酸检测点的现场排队秩序,查验健康码和身份证信息。小区居民基本能够积极配合,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推进。当遇到不太配合或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家时,通过耐心沟通解释也能圆满解决问题。志愿服务让我更切身体验到基层工作者的不易,疫情终将结束,付出终有回报,致敬所有奋战一线的抗疫人员!”

——第四检察部党支部 林蓉

“3月17日下午,我参与了小区卡口的防疫工作,通过解释与指引,疏导进出小区的业主,做好各项登记。我们社区的党员干部建了个微信群,群里随时弹出的卡点需人信息,总是会被秒回‘我来!’这种奉献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在这波从未遭遇过的困难面前,有爱心守望相助、有信心坚持前行!深圳是志愿者之城,相信经历疫情共克时艰的深圳人,更会把这种服务社会、团结一心的精神刻进骨髓。”

——第五检察部党支部 范凌云

“这几天居家上网络培训课,每天看着同事们纷纷奔赴一线抗疫,我一直也想着能做些什么。居住小区所在的龙华民治街道有部分区域被划为封控、管控、防范区,考虑到不少小区的住户、商户多,发放出入证工作量非常大,我加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协助发放出入证及核实核酸检测情况,为社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五检察部党支部 邓玲

“为抗疫贡献绵薄之力,是我的光荣。”

——第五检察部党支部 马东梅

“居家办公之余,我第一时间报名社区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中有三个感动:一是感动于家人的充分支持。社区周边疫情严重,原以为家人会因为害怕我被‘染毒’而不支持我出去做志愿者,但没想到他们对我非常理解与支持;二是感动于政府组织有力。核酸检测人数多,体量大,但检测却组织得尽然有序、快速高效;三是感动于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此次防控措施空前严格,也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不便,但大家毫无怨言,全力配合,人人都在为打赢这场防疫战贡献力量!”

——第六检察部党支部 王栋华

“我们小区,物业人员被确诊阳性,一切都靠志愿者维持小区运行。别的且不说,就说穿着还不是全密封的防护服,一个小时后全身就湿透了,还不能喝水,曾跑过马拉松的我,志愿服务二小时后,就基本快累趴下了。看着周围忙忙碌碌的志愿者,不管年纪比我大的,还是非常年轻的,都在毫无怨言地继续工作,心里涌现出许多感动。每每社区的居民对我们轻轻地说声谢谢,我们瞬间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从检察官到社区服务者,角色的互换,给了我们机会体会服务人员日常的艰辛,也体悟到了当困难来临,大家万众一心的大爱。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经历了风雨,明天的彩虹会更灿烂。”

————第九检察部(筹)临时党支部 张若平

“各行各业的深圳人都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老党员,我深有触动,主动向住所社区梅林一村亮明身份,加入了小区的志愿者行列。尽我所能,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的排队秩序,查验健康码和身份证信息,与小区工作人员一起促使各项防疫工作井然有序地推进。志愿者服务让我更切身体验到基层工作者的不易,致敬所有奋战一线的抗疫人员!深圳加油!”

——案件管理室党支部 梁兴信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顶着酷热,不顾痛风、肾结石疼痛发作,参加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持之以恒参加小区志愿者活动,力所能及为小区居民排忧解难。”

——案件管理室党支部 李超

“当前的深圳,到了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人人都坚守阵地,事事都全力以赴;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置身事外。亮出党员的身份,作出表率投身社区抗疫防疫工作中,力所能及为动态清零、为早日全面复工复产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期待云开疫散,我们在春光里重逢!”

——案件管理室党支部 胡映炜

“通过‘深圳先锋’小程序,我成功报名了大鹏街道万方广场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当我来到服务点时,现场来做核酸检测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我迅速换上防护装,即刻投入战‘疫’。‘请问扫哪个码?’、‘我没带身份证怎么办?’‘这里怎么填?’……我持续给大家答疑解惑,耐心引导。当然,也有个别不讲理、不配合的,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始终耐心服务。志愿服务一站就是5个小时,虽然腰腿酸痛、喉咙干哑,但只要能为防疫做一点贡献,能帮助到他人,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检察官训练基地党支部 徐艳

……

原标题:《深检战“疫”|深圳市检察院“三区”党员亮身份见行动64人次(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