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线双警!你嫌弃出不去的门,却是他们回不去的家!

2022-03-25 1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爱情遇上疫情,当政法干警遇上政法干警,他们并肩作战,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

爱很平凡,爱很伟大,为了那铮铮誓言,他们在抗击疫情中选择了“逆行”。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来自山东政法系统的的“战疫双警家庭”。

潍坊双警:一家四口 分居四地

“我走了,孩子一家一个都送下了,顺利的话4月中旬就能回来,你注意安全”。她是潍坊市看守所五大队中队长陈晓伟,是警察,也是警察的妻子。

3月8日,陈晓伟作为市看守所小组负责人,在接到封闭隔离备勤命令后,迅速给两个孩子收拾行李送至双方父母处,然后给丈夫打了这样一个电话。

他们一家四口,妈妈在单位隔离备勤,爸爸在单位加班工作,而两个孩子分别跟着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就这样分在四处生活。

在隔离备勤点,陈晓伟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临时流调随访小组,积极支援兄弟单位进行流调任务,小组每天处理数据2000多条、每天的通话时长达100多小时。

嗓子哑了、眼睛红了,面对少数群众的不理解和排斥,陈晓伟和战友们耐心解释,最大程度争取群众配合。“既然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必定竭尽全力去完成,虽不能到街头市面服务,云战疫我们不能缺席”。

说起分别寄养在两处的孩子们,陈晓伟含泪说,“作为人民警察,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再苦再难,从没后悔过!”

“孩子长大了会理解我们的,我们也是给俩孩子做榜样,快工作吧,多喝水别上火。”

他是陈晓伟的丈夫,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张健伟,得知妻子加入流调队伍后,他这样笨拙地安慰她。

张健伟平时经常需要出差办案,很少顾得上家庭,对此妻子陈晓伟给予全力支持。这两年多因疫情监所一直封闭执勤,张健伟也是努力鼓励支持妻子安心工作。

就这样,一家四口分居四地。有时候听着视频里两个孩子一声声喊“爸爸,爸爸”,张善伟便会强忍着红了的眼眶,一遍遍地应着“爸爸在呢,爸爸在呢!”

生活上,作为父母,他们对孩子充满了愧疚;工作上,他们无愧于党旗、无愧于警徽,无愧于人民公安警察的光荣称号!

从双军到双警 他们在莱西战疫

从双军到双警,从橄榄绿到藏青兰,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使命与担当。

他们是来自青岛崂山分局的一对双警夫妻。

2022年3月4日,妻子郑海娇结束为期14天的出入境一线边防检查勤务,刚回到家中进行居家隔离,她期待着一家团聚,但是很快迎来了更长的别离。

3月5日凌晨2时,正在单位值班的王建林接到紧急通知,要求紧急赶赴莱西进行支援。

行李都没来得及收拾,王建林就立刻奔赴岗位投入到抗疫一线,这一走就是一个月,夫妻两人只能通过电话或视频保持联系。

到达莱西任务岗位后,王建林主动请缨,参加到党员突击队中去。

看到同事有身体不适的,他站了出来,“我体格好,让我来!”

看到有年龄大的同志上岗,他又站出来,“我年轻,替你会儿吧!”

看到管控点封控设备较为薄弱,他又站出来,巧妙利用物理隔离,加强封控管理措施。

在疫情面前,夫妻两人把坚守留给了工作岗位,把责任与奉献留给人民群众,却把亏欠留给了老人和孩子。

工作原因,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一直是由老人帮忙照看。父母身体都不是很好,王建林原本约好带母亲去医院做膝关节手术,现在只能一推再推。

女儿们每次打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王建林也只能回答“快了快了……”事实上,这个“快了”也许未来很久无法实现。

尽管如此,他们知道,既然选择穿上警服,就要担得起这份责任。两个年幼的女儿也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都在不停地加班、上勤,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

淄博双警夫妻 党员先锋冲在前

他是丈夫窦锦辉,淄博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北金派出所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派出所疫情随访流调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2020年疫情时的流调随访“老手”,2022年3月份以来,窦锦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迅速做好全所民警、辅警职责分工,马不停蹄地带领流调随访组开展流调工作。

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要及时确定各模块随访方案、分配随访任务,还要绞尽脑汁寻找联系不上人员的联系方式、处置不配合人员信息……面对每日推送海量随访数据,他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是常态,一次又一次拨打电话,一遍又一遍核对排查对象的关键信息,只为不放过一丝危险因素、精准进行流调溯源。

在他的带领下,随访流调人员共同努力,夯实了随访关键环节,北金派出所各模块数据随访率一直名列前茅,做到了效率与精准度兼顾。

窦锦辉的妻子刘晓琨,是淄博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治安大队内勤民警,现为分局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成员。

疫情防控以来,她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吃住在单位,全身心地投入抗疫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日开会到深夜,会后立即落实领导交办工作,等忙完已经是凌晨,已数不清几夜不眠不休。

“你嫌弃出不去的门,却是他们回不去的家”,疫情期间,双警家庭意味着双份的担当。偶尔休息,夫妻二人会通话互相加油打气,他们一同坚守“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全力投入抗疫一线,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2022年这个春天最美的一道风景!

威海“60后”夫妻 战疫我们作表率

他们是一对“60后”夫妻。

“想想前线的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和那么多的志愿者们都在战斗,我就能一直干下去……”她是妻子,威海经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晓红,在接到返岗命令的第一时间,她就立即响应,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刘晓红负责的天弘社区检测点,流动人口多、住户情况复杂,她坚持每天亲自带队逐户摸排登记居民信息、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为隔离居民运送生活物资。

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刘晓红的高血压和腰肌劳损都发作了,但她依然强忍疼痛坚守岗位,保障每次志愿服务的顺利完成。

“作为老党员,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他是丈夫,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凤林法庭庭长刘建军。

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他,因突发低血糖,面色苍白站立不稳,但他稍作休整便毅然返回岗位,继续工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这对60后政法夫妻的一种默契。

临沂特警队的“掉队新娘”

她叫崔芳,是临沂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一名民警。

如果没有这场突发的疫情,她本该穿着漂亮的嫁衣,在家筹备婚礼,成为一名幸福的新娘。

3月16日早上8点,临沂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受命紧急奔赴抗疫一线。尽管婚期将近,但崔芳考虑到疫情形势严峻,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关键时刻不能退缩。她主动提出和大家一起出发,毅然踏上战疫之路。

“在这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队,我要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崔芳郑重其事地和同为特警的未婚夫约定,“等战疫胜利,我还是你的最美新娘。”

17日凌晨3点,崔芳带领10名队员迅速赶往重点封控的金山社区。她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根据周围环境设置警戒区和封控线,并对居民进行耐心劝导。顶着寒冷的阴雨,她和同事们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圆满完成了封控任务。

3月19日下午,根据防疫指挥部指令,崔芳又带领巡防处突四大队赶赴高速路口封控小组,和派出所民警共同帮助解决外来人员因疫情防控滞留蒙阴问题。

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每天在重要管控街道重复着外围封控、人员劝阻、驻点守望、巡逻防控重复这些简单而繁重的工作,工作时长十六七个小时。这就是崔芳的一天天的战疫写实。

有人问,你们警察在封控区域工作,离病毒这么近不害怕吗?

崔芳回答,“一点儿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在这种危难时刻,冲在一线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临”危不惧,“沂”定能赢!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在这春满枝头的好时节,让无数和崔芳一样的新娘,都能穿上婚纱,举办一个美满的婚礼!

携手奋战 他们当选最美战疫家庭

在济南监狱,有这样一个双警家庭。丈夫荣长青,1965年5月出生,1996年5月入党,现任监狱生活卫生处处长、一级高级警长;妻子任乃丽,1967年3月出生,现任监狱狱政管理处副处长、三级高级警长,夫妻两人1988年7月在济南监狱参加工作至今。

从2020年初疫情突发到今天,监狱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单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疫情,身为监狱警察的荣长青、任乃丽深知肩负责任的重大。他们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荣长青参加首批封闭执勤,在狱内一干就是63天,从天寒地冻到春暖花开,作为生活卫生处处长,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内防输入、外防输出,创新性罪犯管理工作10余项,为监狱实现疫情防控、监管安全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任乃丽以单位为家,立足本职排查疫情隐患,主动做好所在处室干警职工及外来人员管理工作,严防死守,履职尽责。

疫情期间,两人通过视频和电话在诉说思念、彼此牵挂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沟通疫情防控经验、交流工作。经过层层推荐评选,其家庭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最美战‘疫’家庭”和2021年济南市最美家庭。

对山东政法系统的“双警夫妻”来说,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聚少离多的酸楚、共同战疫的鼓励和无悔的信念坚守。

一个个双警家庭共同演绎了什么叫做“小情大爱”。

一个个平凡普通的政法人,奏响了抗击疫情的大爱之歌。

作者:卓越新闻人才实习实践基地 李瑞平 ;海报:孙非

指导:网事侃侃

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新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疫”线双警!你嫌弃出不去的门,却是他们回不去的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