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代夹缝中的亮光:纪念魏源逝世165周年

2022-03-27 13: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是魏源逝世165周年的日子。说起魏源,大家都不陌生,他学识渊博,才气纵横,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像

经世之才

魏源天赋聪颖,刻苦好学。嘉庆十九年(1814),他20岁第一次出湖南求学,一路上目睹天灾兵祸、黄河决堤以致民不聊生,感觉到清帝国已开始衰败,危机四伏。在北京三年,魏源广交师友,探讨学问,结识了陶澍、贺长龄、林则徐、刘逢禄、龚自珍等一时名士,师从刘逢禄习公羊学。道光二年(1822),参加顺天乡试,冠南籍,也就是获南方各省举人第一名。此后多年,魏源科举不利,直至52岁中进士。期间,曾入贺长龄、陶澍幕府,襄助公务,出谋划策。

漕运、盐法、河工、兵饷为有清一代大政,魏源于此均有创见。道光四年(1824),淮水决高堰,运河水竭,漕运不通。魏源作《筹漕篇》《钱漕更利弊》《上江苏巡抚陆公论海漕书》,提倡改用商船海运,助力海运漕粮从上海到天津的实现。

道光十一年(1831),魏源丁父忧南下,助力陶澍改革淮北盐政,创行票盐法,作《筹鹾篇》《淮北票盐记》,并带头示范经营,不仅推行了新法,自己还赚了一笔银子,在扬州兴建了一处园林——絜园。

魏源旧居,观宁摄

面对黄河屡溃、河务难治的现实,魏源陆续写出《筹河篇》《畿辅河渠议》《上陆制府论下河水利论》《湖广水利论》等文章。这些论议,是魏源基于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带有强烈的经世意义,非醉心于故纸堆的腐儒可比。

魏源早年治王学,喜读史书,深悉汉学阃奥,亦曾究心于音韵训诂,然而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现实,又感愤书生之无用,对汉学不惜加以猛烈攻击:

自乾隆中叶后,海内士大夫兴汉学,而大江南北尤盛。苏州惠氏、江氏,常州臧氏、孙氏,嘉定钱氏,金坛段氏,高邮王氏,徽州戴氏、程氏,争治诂训音声,爪剖釽析,视国初昆山、常熟二顾及四明黄南雷、万季野、全谢山诸公,即皆摈为史学非经学,或谓宋学非汉学,锢天下聪明知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武进李申耆先生传》)

魏源还是一位编书快手,处理政务余暇,受贺长龄委托,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于道光六年(1826)编成《皇朝经世文编》,该书共120卷,以“存乎实用”为原则,旨在扭转当时知识分子不问政治、专事考据的学风。刊行后大受欢迎,供不应求,一印再印,风行数十年。后来成为同治中兴重臣的左宗棠,将此书视作“体用俱备,案头不可一日离”的有用之书,督促女婿多多研读。

《左宗棠全传》,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

济世之志

魏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两年后乾隆禅位。他在世的六十余年,正值清帝国由盛转衰之时,目光所及,皆是衰败之象。及至魏源离世的1857年,距鸦片战争爆发已过去了17年,距洪秀全建号太平天国也已过去了6年,大清帝国依然在纲纪废弛、贪污横行、贫弱交困的泥淖中挣扎。这一切,都与魏源努力半生的追求相去甚远。

江口晤林少穆制府

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风雷憎蠖屈,岁月笑龙屠。方术三年艾,河山两戒图。乘槎天上事,商略到鸥凫。时林公属撰《海国图志》。

聚散凭今夕,欢愁并一身。与君宵对榻,三度雨翻蘋。去国桃千树,忧时突再薪。不辞京口月,肝胆醉轮囷。

魏源诗中描写的,是1841年六月某夜的一次会面,47岁的魏源得知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伊犁充军,将要路经京口(今江苏镇江),于是赶来迎候。在一家简陋的小客栈里,一盏昏灯之下,老友相见,悲喜交集,他们深深地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忧心。鸦片战争的失败,更坚定了他们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决心。

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纪念邮票

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主持翻译的《四洲志》一书手稿和其他资料,全部交给魏源,嘱托他进一步广泛搜集资料,编撰一部更为详尽可靠的西方史地全书,以助有识之士了解“夷情”,制订抗敌御侮良策。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魏源基于《四洲志》,搜集更多资料,编成《海国图志》50卷,1843年刻印于扬州。1848年增补为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该书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物产各方面内容,以知夷、师夷、振兴军备为核心理论,总结鸦片战争的失败教训,整理成有系统的军事思想。魏源在序中开宗明义地说:

是书何以做?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

几乎同时进行的,还有《圣武记》的编撰。全书14卷,叙述了清王朝自开国开疆拓土的功业,后四卷集中阐述了魏源对兵制兵饷、练兵整军、改革矿务等军事、经济问题的思考,既有实战经验,又有军事理论,是中国近代的一部军事力作。

用今天的眼光看,魏源的观点已不新鲜,甚至大可商榷,然而在那个沉醉于天朝上国迷梦,对西方“奇技淫巧”嗤之以鼻的时代,“师夷长技以制夷”此论一出,可谓石破天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屡次被禁。尽管在之后的半个世纪,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大臣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深受其影响,但在当时未能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

吊诡的是,1853年《海国图志》传至东瀛,日本人如获至宝。在他们看来,这部闻所未闻的奇书照亮了同样闭关锁国的日本的未来,对于日本人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加强海防建设,有很大的启示。短短数年间,《海国图志》在日本一再翻印,各种版本达二十多种,加速日本走上革新自强之路,可谓不龟手之药。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海国图志》,1854年翻印,塩谷宕隂、箕作阮甫训点

光芒不息

魏源二十多岁声名鹊起,但蹉跎科场,先后五次名落孙山。他在给好友邓显鹤的信中写道:

自海警以来,江淮大扰,源之生计亦万分告匮。同人皆劝其出山,夏间当入京师,或就彭泽一令,或作柳州司马矣。中年老女,再作新妇。世事逼人至此,奈何?

1844年第六次会试,50岁的魏源终于高中,两年后以知州分发江苏叙用。邓显鹤深为魏源无缘入翰林、做高官而遗憾。魏源十分旷达地说:现在许多官老爷整日以蝇头小楷、俳体八韵为报国之能事,我若与之同流,情何以堪?不如踏踏实实到基层做个州县小官,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此后五年,魏源先后被任命为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知州,兢兢业业,疲惫不堪。面对举国昏昏、闭目塞听的社会现实,知音至交的相继故去,空有兴利除弊的壮志雄心,却难以施展。魏源暮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一代思想启蒙大师的最后归宿令人唏嘘。

魏源故居楹联: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思想的光芒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甲午海战后,魏源曾经规划的蓝图再次成为救国的利器,《海国图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被数次刊印。魏源开启了晚清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的学风,迈出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时至今日,《魏源集》中许多讨论修身治学、治国理政的文字,魏源的胸襟、眼光和格局,仍然能带给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值得好好研读。

《魏源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平装 32开

978-7-101-13200-7

本书为魏源著作精选集,首版于1979年,1982年增订,2018年修订再版,收录了魏源影响较大、引用广泛、具有重要价值的诗文、论议、书信等,分文集、诗集、补录、附录四部分。简体横排,订正了一些文字和标点错误,并吸收学界研究成果,对篇目有所增删。

原标题:《时代夹缝中的亮光:纪念魏源逝世165周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