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博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山海经》的世界寻找黄金宝藏

2022-03-27 13: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刘宗迪 活字文化

3月17日下午,《〈山海经〉的世界:妖怪、万物与星空》一书作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宗迪做客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和读者分享自己多年来从事《山海经》研究的心得体会。

谈及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刘宗迪教授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山海经》就是中国最早的神话传说、妖怪奇谭。即便先前约略知道它还是一部地理书,可是,概念仍是模糊的。而这本新作的目的就是普及常识,还原《山海经》本来的面目。

那么,《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刘宗迪指出,这是一部有着周密计划、基于实地考察和真切见闻、系统记录山川资源的地理博物志。《山海经》的写作方法、内容材料、逻辑结构等,全都鲜明呈现了这一特征。

然而,为什么《山海经》里记载的动物都那么奇怪呢?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建立像现代博物学这样标准的分类体系、形态学术与描述方法,更没有博物绘画术和照相术,要用文字记述向人们介绍一种陌生动物的长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人们熟悉的动物对其进行比方形容。刘宗迪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假设有人第一次看见猫,他会怎样向其他人介绍这种动物呢?以《山海经》常见的写法,可以这样写:“有兽焉,其状如虎,人面豹身蛇尾,其鸣如婴儿,其名曰喵,其鸣自呼,养之可以避鼠。”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整场活动中最好玩、最有意思、也是最能展现《山海经》的魅力的内容。刘教授说:“我带大家去《山海经》寻宝,寻什么宝?黄金宝藏。”

回到《山海经》的世界

刘宗迪 口述

本文为邺架轩·作者面对面28期活动回顾

刚出的时候,我送给了几个朋友,他们看了以后就说,我是在给《山海经》祛魅。本来大家觉得《山海经》这本书特别好玩,都是抱着猎奇的目光去看这本书的,很有趣。但是,听我这么一说,就像学自然常识一样,顿时变得索然无味了。所以他们说,这本书是在给《山海经》祛魅,“本来这么有趣的事,你偏来扫兴,泼冷水。”就显得我这个人非常无趣。

但是我说,确实是祛魅。但是我祛的这个“魅”不是《山海经》本身的“魅”,它是后人强加给《山海经》的一种魅力,是我们故意耸人听闻,混合自己的想象和猎奇的心态误解了《山海经》。我是把这个强加的“魅”给去掉,还《山海经》本来面目。

但是,《山海经》本来面目不是索然无味,甚至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有魅力,它充满了各种我们想不到的奇观,包括自然的奇观、人文的奇观,而且,它还给我们敞开一个非常深邃的时光之门,可以让我们通过这本书来穿越时光,回到遥远的过去,因为《山海经》非常古老。它里面最古老的部分是《大荒经》,成书在商代末年,它的资料,它的历史记忆是商朝末期的记忆。所以,把这本书读懂了,就是打开一扇看向远古时期的、上古时期的时光之门,它里面丰富的内容都可以重新阐释。这个魅力比我们现在的通俗读物的魅力就要丰富得多,有意义得多。我们通过它可以重构中国上古的历史地理图景。这是我下一部书要做的工作。那本书相对于这本《〈山海经〉的世界》,真的是“登堂入室”了。但那本书也没穷尽,我自己根本穷尽不了这本书的丰富内涵。

有人问我,为什么研究《山海经》?我说,既偶然又必然。

偶然是因为,《山海经》这么有名,很多人可能从小就在看了,而我是上研究生之后才开始看的,但当时看不懂。后来我在北师大读博士,因为学的是民俗学,所以在当年我是把《山海经》当作神话学的书来研究的。

当时,我的博士生导师是钟敬文先生,他已经95岁高龄了,是中国在岗最老的博导教授。钟教授早年对《山海经》特别感兴趣,写过不少文章,他听我研究《山海经》后,很高兴,他说,这本书你可以研究一辈子。我当时表面上特别恭敬,说“是,是,是。”但是心里面想,这么一本4、5万字的书,我研究一辈子,那我这一辈子其他的事情不用干了。结果,后来写着写着,越写问题越多,我现在发现,一辈子根本干不完。

说到必然性,我为什么把《山海经》看作一本讲科学的书,而不是志怪书,因为我自己的教育背景比较复杂。我本科学理科的,南京大学气象系。我曾在博物馆借了一本《中国气象史》,书里谈到中国气象学的起源,就提到《山海经》里的天文记载,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山海经》里不止有神话,还有科学。这本书看起来是讲地理,讲空间,但如果它跟天文学有关,就不只是讲空间了,肯定跟时间也有关系。那么,地理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时间来解决。比如书里记载的很多怪兽,实际上是“天上的怪兽”,是星象。在古人眼里,天文和地理是分不开的,这本书里,不止讲了地上的事情,也讲了天上的事情,只是后来的人都不懂了,就把他们当成怪兽了。这启发我用天文学来解释《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确实太丰富了,所以我说,这本书是本藏宝图。而藏宝图有两个意思,一是字面意思,它真的是藏宝图,一些自然宝藏在这本书上有记录,什么地方有什么宝藏。二是指《山海经》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文化宝库、文化宝典。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理解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

我下面要超纲了,就是超出那本书来讲讲我觉得更好玩的、更有意思的东西,能够展现《山海经》这本书的魅力。

我带大家去《山海经》寻宝,寻什么宝?黄金宝藏。

《山海经》,我们说它记录很多动、植物,还有矿物,我做了大略的统计,它记录了400多座山,300多条河流,以及生活、蕴藏在这些山、河流中的百余种野兽、百余种飞鸟、百余种草木、几十种水生动物(鱼类),还有矿物,还有200余种药物。而且,它细致入微、绘声绘色地记载这些鸟兽、草木、金石、矿藏的产地、形态、习性、用途,和它奇怪的作用和灵异,可以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藏宝图。

我们先说《山海经》第一卷“南山经”中第一段: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u音同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xing念一声)狌,食之善走。

从这一段非常规范的记录来看,大家可以获得一个直观印象,是书里说南方的第一个山脉叫鹊山,而鹊山山脉的第一座山叫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你看,这就出现宝物了,有黄金,有玉石。

招摇山上长了一种草,这种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这是什么草?就是麦冬。麦冬是簇生的,长得一簇簇的,所以特别像韭菜,它开绿花、白花,或者紫花,特别耐阴,往往在树阴下,其他草不能生长的地方,它可以长。这种草的根是块根,淀粉量很高。所以在古代闹饥荒,人们就可以吃它的根,所以叫“食之不饥”。

构树

草上面还有树,“有木焉,其状如榖”,这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的构树,构树叶子很大,开花像个球状,“其华四照”,就是那个球状的花,是酒红色的,可以吃的,“其名曰迷榖”,实际上就是构树。古代用它造纸,树叶可以喂猪,在中国非常多。“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因为它叫迷榖,所以我们把它佩戴在身上就可以避免迷路,这属于“以毒攻毒”了。

招摇山上还住着野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禺”就是猕猴,这种野兽长得像猴子一样,白耳朵。“伏行人走”,“行”是慢走,“走”是快走,这个意思是古人跟现在理解不一样的地方。它慢走的时候是四肢着地,它快跑的时候像人一样直着身子。“其名曰狌狌”,这就是猩猩。但实际上中国是没有猩猩的,所以,这个猩猩可能是一个外来动物,可能从南洋通过越洋贸易带入中国的。

这个就是招摇之山上有的一些东西,你看《山海经》的记录是非常规范的。某某山,有某某东西,某某东西长什么样子,它可以治什么病。所以,《山海经》是一部非常有条理、分门别类地来记录自然资源的书。

我认为,只要我们把《山海经》搞清,就可以找到它记录的这些宝藏、资源在什么地方,特别是书里提到的金玉。

《山海经》里面记载了大量的金玉。它提到的矿藏,我统计后搜了一下,产玉之山有249座,产金之山有162座,产铁之山41座,产铜之山32座,产银之山16座,产锡之山6座。这里面特别珍贵的就是金。我们知道,中国本来是个贫金之国,我们知道中国的金矿很少。为什么《山海经》中记录这么多金矿?

我们做文化研究,往往忽视了金在古代的作用,实际上它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义。我们知道中国人崇拜玉,但殊不知,他们也崇拜金。玉,古人用来做装饰,祭神,通神。金也一样,也是用来献给神的。

我们知道,《山海经》是个藏宝图,那么,怎么找这些宝藏?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张地图大概的疆域。《山海经》分为《山经》、《海经》两部分,《山经》共有二十六篇,包括《南山经》三篇、《西山经》四篇、《北山经》三 篇、《东山经》四篇、《中山经》十二篇, 每篇记述一 个山列, 全书共记录了二十六个山列。这已经很清楚地记载了它的方位。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山经》的大概地域范围,它是指整个中国?还是亚洲?还是欧洲?或者是在北美州?这个就差别大了。如果你搞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根本找不到。所以,我们先要把这个地理范围搞清了。

实际上现在一直没有人搞清楚《山海经》的地理范围。我刚刚说,我写的那本《〈山海经〉的世界》,主要就是研究《山海经》的地理问题。最近。我还在《文史哲》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四海之内,大荒经地域考》。

《山海经》的《海经》部分,包括《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这样几篇。其中《大荒经》是最靠外的。大荒,就是荒蛮之地,是最靠外、最遥远的地方。因此,我们只要把大荒的范围搞清了,《山海经》的地理范围也基本上搞清了。

《大荒经》的版图在《〈山海经〉的世界》中讲得很清楚,它是四面环海的地理格局。这往往给人造成一种迷惑——现在的中国版图只有南方有海、东方有海,北方没有海,西方没有海。所以,人们会把《山海经》的范围想得非常大,大到整个欧亚大陆。但是,在先秦时代,中国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地理视野?当时交通条件根本达不到。所以,这个地理范围不可能超出中国,它肯定在中国之内。

实际上在中国的版图里面确实有个地方是四面环海的,那个地方就是山东半岛,它的北边是渤海湾、南面是黄海、在古代西面也有海。山东半岛可能在距今6000年之前,是个孤岛,当时海平面还比较高,山东西部跟河南之间是一片汪洋,还没有成陆。只是后来随着海平面降低,随着黄河大量泥沙淤积,把山东西部的鲁西高原给垫高了,这样山东才跟河南连成一片,这大概发生在距今5000年以后。

但在山东西部成陆之后,山东的西部仍然有大片的水域、湖泊,这就是因为黄河泛滥导致的。因为山东是丘陵,水流不出去,就在山东西部积成一片广阔的水域,古代叫大野泽,现在山东有个地名叫巨野,就是大野泽的遗迹。

我们知道《水浒传》水泊梁山,就是大野变来的。现在那个湖已经很小了,就是泰山西北方有个湖泊叫东平湖。再往南还有南四湖,就是微山湖……这都是山东西部的一些湖泊。所以,山东是中国版图内唯一一个地方四面环海的。当然,我们说的台湾岛、海南岛都有海,但是,在古代,中国人不可能知道台湾岛跟海南岛,所以,它只能是山东半岛。

这个藏宝图现在就可以找到了,实际上这些宝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山东省,我家就是山东的。所以,在我写《〈山海经〉的世界》这本书时,实际上是肩负了一个非常大的包袱,道德的包袱。有人说你是山东人,你非要说《山海经》是你们家的。但是,这没办法,我宁愿背负这样一个道德包袱,也不得不去说实话,《山海经》描绘的确实就是我们的山东省。

《山海经》基本就是这一片,以山东丘陵为中心,那些宝藏就在这里面。

我们知道中国贫金,只有山东是黄金的腹地,现在中国大量的黄金,可能一多半是产在山东半岛。烟台的招远就是中国的金矿。实际上中国的黄金在山东产得多,《山海经》里面记载了大量的黄金,就是山东的黄金。

我们用数据库搜《山海经》,关键词“金”,出来了162条之多,分布非常密集,都是某某山,多金玉。所以这个地域产金地非常密集。

我们可能想象不到,怎么古代金矿这么多,现在都没有了,实际上就是被古人捡光了。

金是非常奇怪的金属,它不会生锈,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它不会腐蚀,不会消失。在古代,因为风雨剥蚀,山上矿石风化,黄金就会剥落在地面,顺着流水到了河滩,人们去捡就行。所以,古代肯定黄金遍地,只是我们现在捡不到了。

下面来专门分析一个案例,《山海经》里专门有座山就叫金之山,在《大荒经》里。这座山它的位置我们可以找找看。《大荒西经》记载: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即大荒西南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西南海之外”,西南海就是巨野泽,靠大野泽;“赤水之南”,赤水就是泗水,泗水就是从泰山发源的一条河流,向西流,到了鲁西又拐弯向南流,经过徐州,进入苏北平原,汇入淮河,进入黄海,孔子的故乡曲阜就靠泗水。

“流沙”,大家一看流沙想到什么?新疆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山海经》里面有很多地名叫流沙,其实根本不是沙漠,它是什么呢?就是河边或者海边的沙子,沙滩。山东西部有大量的黄河泛滥导致的沙化土地,这叫流沙。这里讲的西部流沙,就是山东西部的黄河流沙。

我一讲这个地理方位,“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就是在大野泽的边上,靠近赤水,靠近黄河的古河道,有这个地方。《大荒西经》的最后一句叫“有大巫山,有金之山”,就是我想说的金山。

我刚刚说了,《大荒经》的版图就相当于山东版图。《大荒西经》最后一篇是在西南方,“西南的大荒之中隅”,实际上就是大荒西南隅,就是山东西南、鲁西南。鲁西南有座山,叫金之山。我们记住它的方位,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

这是巨野县,在古代这一片都是巨野泽,现在是微山湖,实际上古代巨野泽和微山湖是连为一片的。整个这片就是西海。这一片是比较高的,现在是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所以它根本不可能被淹没,这一片丘陵比较高,它也不会淹没。所以,这片高地的北边是巨野泽,东边是泗水,下面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就是古代的泗水、《山海经》里就是赤水。黄河泛滥,从这儿往北流进入渤海,从南流就进入徐州,进入黄海。所以,它周边都是黄河流沙。

这个地名大家注意,叫金乡,它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再往这边就是曲阜、枣庄。为什么叫金乡?就因为它有座山叫金之山。为什么叫金山?因为那座山出土大量黄金,这在史书上有非常具体、非常明确的记载。

北魏学者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就是记录中国的各地河流,它的基本走向),就是把《水经》做了非常细的注释,河流经过什么地方,每个地方有什么古迹,他都一一做了记载。郦道元对山东地理特别熟悉,因为他父亲在山东做官,郦道元就跟他父亲走遍了山东的山山水水,所以,他关于山东的记录非常细,非常可靠。

郦道元《水经注》里的《济水注》记载:

又东过金乡县南,《郡国志》曰:山阳有金乡县。菏水径其故城南,世谓之故县城北有金乡山也。……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

他引用了《后汉书》的《郡国志》里记载的内容,“山阳”就是泰山之阳,在汉代把它命名为山阳郡,因为它在泰山的南边叫山阳。

山阳有一个金乡县。“菏水迳其故城南”,济水的下游称荷水,“世谓之故县城”,北边有金乡山。为什么叫金乡山?他引用了戴延之的一本书《西征记》说:“焦氏山北数里”,东汉时期有个人叫鲁峻,在长安做官,他死之后回家下葬,他的后辈先在焦氏山的北边挖墓穴,结果就挖出了白兔、白蛇,觉得这里面不太吉利,他又换了地方,到了山南去挖墓穴,结果这一挖就发了。“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这个金不是金矿,而是古代的窖藏。古代不知道什么人,可能因为战争,逃了,就把黄金埋在山里面,结果他挖出一堆黄金来。

鲁峻碑全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篆额题“汉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东汉熹平三年(公元173年)刻

《水经注》里记载,在金乡挖出黄金,是东汉时期。鲁峻这个坟墓现在还在,他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汉隶,他的碑也很有名,现在在济宁博物馆,我们学书法的都会临摹这个碑。因此,这个记载是毋庸置疑的。

再往前推,在西汉,在金乡也曾挖出过大量黄金,就是汉武帝时期。据《汉书·武帝纪》: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春正月,行幸回中。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

这段故事说的是汉武帝在山中向上天祭祀时,捉住了一只白色的麒麟,把它当成宗庙的祭品,又在“渥洼水”发现一只天马。适逢泰山发现了黄金,汉武帝决定将黄金更名为麟趾、褭蹏(“蹏”同“蹄”)。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死得很早,只留给他一个儿子,叫刘髆,汉武帝非常宠爱刘髆。汉武帝天汉二年,在泰山“见黄金”,他就把刘髆封到山阳郡去当昌邑王,让他的儿子刘髆去那边管控这批黄金。当时刘髆特别高兴,因为都把金当祥瑞。虽然它上面没有说这个地方在金乡,但是昌邑王的驻地就在金乡。显然,这批黄金就是在金乡被发现的。

昌邑王有个儿子很有名,就是众所周知的海昏侯。本来刘贺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非常臭。汉昭帝死后,因为他没有儿子,就把汉武帝的孙子,刘髆的儿子刘贺招进长安,要让他来当天子。但刘贺生活非常放荡,被霍光废了。过了两年,汉宣帝又把刘贺封在江西的豫章郡海昏县,就成了后来的海昏侯。他在江西待了四年,郁郁不得志就死了。最后,又过了2000多年,他的墓被挖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海昏侯的黄金。

2015年,海昏侯刘贺的墓在江西南昌市被发现,其中最让人吃惊的就是大量的黄金被发现。金饼385枚、大马蹄金17枚、小马蹄金31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版。一共470件,就各种金饼、金板,一共120多公斤。这在当时是特别轰动的,因为是中国考古有史以来发现最多黄金的一次,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多黄金。

大家想不到,刘贺那样一个被废黜的诸侯王,居然他的坟墓里面有这么多的财富。实际上我们想想,如果他的坟墓在北方、在中原,可能这些黄金早就没了,早就被盗墓贼盗了,就是因为在江西才保留下来。

那么,他的黄金是怎么来的?《汉书·武五子传》记载:

“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语在霍光传。国除,为山阳郡。”

汉宣帝在放逐刘贺的时候,还特别宽宏大量地将刘贺的财物赐给他,让他可以把它全部带走。实际上,刘贺把他的黄金,把他的财产都带到南方去了。所以,刘贺的黄金很可能就是他从金乡带过去的。如果说物归原主,实际上江西那边出土的黄金,应该还给我们山东省博物馆,还给金乡县,但他们肯定不干。

海昏侯的黄金现在很有名。但考古界从来没有对这些黄金的来历做科学的说明,有各种说法。有人说,江西产金,刘贺去了以后,去淘金,淘了那么多。《汉书》上确实有记载,江西有金沙。但刘贺他去干了4年就死了,他怎么可能积累120公斤黄金?当年刘贺的实力没了,他也没权力去搜刮那么多黄金。也有人说,是当时的天子可怜他,赐给他的。天子怎么可能把那么多黄金赐给一个被废黜的王,也不可能。所以,实际上考古学界一直没有对海昏侯的黄金做出过科学的解释。

我现在可以通过《山海经》,对刘贺黄金的来历做一个非常科学的解释。这些黄金的来历非常古老,可能追溯到距汉代非常遥远的时代,源于夏代、商代的一批宝藏。

这就是海昏侯墓第一次开出来,考古学家戴着手套,颤颤悠悠地拿起一枚金器,他当时的心情,我们想而知是多么地激动。

这是博物馆里面展示的黄金,马蹄金、麟趾金、小马蹄金。

这是山阳郡、昌邑,下面是金乡。昌邑王的封地就在金乡,它紧靠金乡山,就是挖出黄金的那座山。所以,我们可以判断,昌邑王的黄金就是从那座山挖出来的。而且,他没有挖干净,后来东汉时期,鲁峻下葬的时候又挖出一批来。我们可以想想,那个地方可能黄金依然还有,我们依然可以去挖。

这批在金乡山的黄金是怎么来的?

可以说,这批黄金根本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太阳神的。在《山海经》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为什么称为金乡?因为它是古代崇拜神的地方,它是一个宗教圣地。

黄金与宗教有很深的关系,因为它有非常大的象征意义、象征价值。它可能是地球上唯一一种金属,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生锈,而且可塑性非常强。它非常软,可以把它打成非常薄的金片,可以抽成非常细的头发丝,甚至比头发丝还细的金丝,都可以,它的可塑性非常强。而且,它永远不会消失。可以任意对它进行蹂躏,进行火炼、烧,它不会被腐蚀,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黄金具有什么性质?不朽性。它可以任意变化,但不朽。因为它不朽,所以古人就把它献给神。世界各民族都是将黄金献给神的,特别是献给太阳神。因为黄金是金黄色的,就是太阳的颜色。所以,很多民族的神话,都把太阳神比喻为黄金。这是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因为黄金是献给神的,所以,黄金在古代主要是被巫师集团,祭祀巫师所掌握,一般人拿来没有用。看中国就很明显,中国商代安阳墓,妇好墓,非常大,文物非常多,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跟玉器。但妇好墓没有出土一件黄金。是因为当时商王的一个王后,她不喜欢黄金,她喜欢玉跟青铜。只有青铜跟玉是王朝权力的象征。但我们知道,几个商代墓葬出了黄金,一个是四川广汉三星堆,还有成都都出土了很多黄金的器物、面具,其中有个太阳的金片。三星堆跟成都,都是祭祀遗址,不是坟墓。三星堆出土那些青铜器的地方,叫祭祀坑,就是祭祀完以后掩埋了,后来挖出来的,都是祭祀遗址。

现在,我们回到《山海经》,《山海经》记载金山这一段: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这个地方,有个人在干嘛?“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就是他耳朵上戴了两条蛇形耳环,乘了两条龙;“名曰夏后开”,实际上就是夏禹的儿子夏后启,因为汉朝有个天子叫启,汉人为了避讳,所以就把他称为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夏启把三个美女献给了上帝,献给了天,上帝就赐给他《九辩》与《九歌》。《九辩》与《九歌》就是当时用来祭祀的歌。我们知道屈原写《九歌》,那就是祭神的歌。所以说,夏启在这个地方祭神。这个地方离大巫山、金山非常近,都在巨野泽南面那一片。你看,金山靠大巫山。巫山是什么?巫就是巫师,这地名就能说明问题,金之山就是靠近巫山的,是巫师们的一个金库、金窖。这帮巫师祭的是什么神?书中有非常清楚的记载,就是太阳神。

金山是太阳神的故乡。《春秋左传》僖二十一: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它记载了,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这几个国家,他们都是风姓。“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就是这四个国家都是一家,是一个祖先,是同宗的,他们都是来主管祭祀大皞和有济这两个神的。大皞是什么?大皞就是太阳神。皞就是光明、光芒,偏旁两个白字,也可以说是日字,实际上就是日月光明。太皞就是大皞,就是大光明的太阳。有济,就是济水神,古代人不仅祭天神,祭地神,还有河伯,每条河流都有神,河伯、江妃、洛妃,这些祭祀的神,叫有济。

任、宿、须句、颛臾,这几个国家在什么地方?任,就是现在紧靠济宁的地方,跟金乡隔湖相望的任城。李白去过任城,他曾写过诗。须句、宿靠近东平湖,在大野湖的北边。颛臾是靠近沂蒙山那边,在现在平邑县,在蒙山的南边。实际上都在金乡的周边。这段话就可以证明,直到春秋时代,在金乡附近依然有太阳神信仰,有太阳神的后裔。

在《山海经》里也有太皞的记载。这就要说到《大荒经》的最后一篇《海内经》,它在《大荒经》的西南方: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

“在西南黑水之间”,就是《大荒经》的西南,“黑水”是什么?是山东的另外一条河流:大汶河。汶水跟泗水紧靠着,经过泰山往西流,最后往北流进入渤海。泗水是经过泰山向南流,经过黄海。

在西南方,在黑水之间有九丘,九丘相当于九州,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九州。九州就是水中的九个岛屿,就象征大禹造地。九州就是个祭神的地方,就是祭祀神的一些祭坛。九丘上面有棵树,“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长绿叶,树茎是紫色的,开黑花,果实是黄色的,“名曰建木,”这树长得很怪,非常高,但是没有枝杈,直上直下的树。但是,在它上面,“有九欘”,有九个分支,非常规范的九个分支。下面,根部有九枸。上面有九根枝,下面有九个根。这个树长得非常对称,非常规范,它根本不是一棵自然的树,实际上是人工立的一个杆子,所以叫建木。建木是什么?建木就是建立,就是树立,树立一个杆子,一个木头,叫建木。

这个木头是干嘛用的?实际上是用来测太阳的。古人没有钟表,他怎么判断时间?就立一根杆子,看太阳影子就知道了。“大皞爰过,黄帝所为”,爰过是从这经过。“大皞爰过”,就是太阳每天在南方升高,在西方降落,“黄帝所为”,这根木头是黄帝建立的。太阳经过这根杆子就可以投影,最后知道时间了。所以建木就是日晷,是用来测太阳的。

在《山海经》的西南方就有这样一个建木,是太阳神经过的地方。山东的西南部,就是太阳神的一个故乡,就是金乡、嘉祥、巨野那一带,它靠近江苏丰县,跟丰县就隔条河,过了济水就是刘邦的故乡,丰县、沛县,就在鲁西南。

所以,《左传》、《山海经》,相互佐证,足以证明,鲁西南那一片,就是太阳神的故乡。太阳的象征就是黄金,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金乡那片黄金实际就是古代巫师所掌握的,他们献给太阳神的一批黄金。

这是出土的成都金沙的太阳神鸟,是非常直观的,就是一个太阳,中间是热能,光芒四射,边上有四个凤凰。这就是太皞,风姓也。

它为什么在四川被发现了?有人断定说,《山海经》记录的地理是四川盆地。这是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有人说它就是建木,就是三星堆的神树。不少人论证、解释三星堆这些文物怎么回事儿,说它就是《山海经》里面的建木,太皞。他们进一步推,说《山海经》的西南方讲得就是四川盆地。但从我个人对于《山海经》地理的研究来看,《山海经》的地域到不了四川,最西边就是到山东西部。但为什么三星堆、成都金沙的文物跟山东、跟《山海经》这么吻合?这里面问题就更多了。

海昏侯能够把黄金从金乡搬到江西去,难不成在更遥远的过去,有一帮人把山东的黄金搬到四川?是否有这可能?这实际是个大大的问号。我自己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因为没有充分证据能证明它。

不过,我有线索可以提出这个假说,就是实际上最初的巴国和蜀国,都在鲁西南的金乡那一片。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西南有巴国。大皞(大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巴人是大皞的后裔,在西南。巴国最初可能是东方国家,不仅有巴国,还有蜀国。蜀国、巴国都很古老,都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商代,商王怎么从安阳翻山越岭去四川的?所以,巴蜀是不是现在的巴蜀,都是有疑问的。

古书里面最早记载的蜀地,实际上在山东那边。我们现在翻阅古代文献,几个地方提到的蜀,就在鲁国的西边,就靠金乡。鲁公跟楚公、跟齐公见面,经常在蜀地见面,现在那个地方叫独山湖,原来叫蜀山湖,后来改成独山湖,蜀跟独是一个字。我们看山东西部这边既有巴,又有蜀,楚也在这一片,楚丘。所以,这像一个更大的历史问题。是我下一步想解决的,但也很难解决。因为目前没有资料,但可以通过考古来判断是不是有关系。

三星堆的祭祀坑基本上是商末期的。商被周灭以后,周公东征,主要打的就是山东西部这一片。打了以后,在那边建了鲁国,把他儿子分封到鲁国,把姜太公分封在齐国。周人把东方灭了以后,把大量的东方移民赶到了西方,里面有主动迁徙的,也有被迫迁到西方的。所以,实际上西方很多的国家的地名是源于东方的,源于山东跟河南这一代。

《山海经》有很多地名都是山东地名,后来都到了湖北、河南、山西、四川。商朝末年,因为周的灭商导致东方的民族向西迁徙。那么,蜀国、巴国有没有可能是从山东迁过去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疑问。

这就是我想说的,“回到《山海经》的世界”。我对《山海经》做的工作,别人说我是祛魅,实际上我是恢复《山海经》本来的魅力,它里面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充满了魅力。这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地研究、挖掘。它不仅有真的黄金,那批金乡的黄金可能还没有被穷尽;但同时,《山海经》这本书又是华夏文化的宝典,它里面保存着非常古老而丰富的文化记忆,这才是真的黄金。

几百斤黄金,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并无所谓。但是,中国的历史如果能够通过《山海经》得到更好的证明,这才是真正的黄金。

我讲完了,谢谢!

“中华文化新读”系列

刘宗迪

活字文化 策划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这是一本引导大众读懂《山海经》的入门佳作。作者刘宗迪带领读者漫游于书中众山之间,以“妖怪、万物、星空”这几个主题出发,为我们揭秘这部奇书成书的现实背景,澄清之前许多就事论事的误读,带读者领略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窥见其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在短短五六万字的篇幅中,作者以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学理、深入浅出的讲述,令人对神秘之书《山海经》产生豁然开朗的解惑之感。《 〈山海经〉的世界 : 妖怪、万物与星空 》

END

原标题:《博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山海经》的世界寻找黄金宝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