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居家防疫不用愁,中医教你避疫方(续)

2022-03-28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我们接着讲讲居家如何简单有效地增强我们的体质,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艾灸:艾灸历史久远,是我国先民们掌握火的应用后,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上的重大贡献。《孟子·离娄篇》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灵柩·官能》篇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确指出不适合针刺治疗的疾病,可使用艾灸进行治疗。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预防疾病,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等思想,艾灸在治疗疾病之外,就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民间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唐代《千金要方》里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温疟毒气不能着人”,可见艾灸能预防传染病。这里给大家推荐居家艾灸关元穴、曲池穴和足三里穴补益正气,提高体质,防疫辟秽。

穴位定位: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曲池穴位于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物品准备:艾灸条。

操作方法:将艾灸条点燃一端,手持距离穴位皮肤3-5cm高处温和灸,以温热不烫为度。

灸疗时长:每穴10分钟,总计30分钟(足三里左右每日选一交替),连灸10日。

      2、按摩:在新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增加了针刺内容,临床实践确有疗效,但对于广大居家抗疫的非专业人士来说,针刺操作具有风险,不适合普通人进行,那怎么做才能不扎针又治疗呢?答案是按摩!在这里也叫指针推拿,即以手指代替针灸针按压在腧穴上模拟针刺效果。针对此次疫情我们选择几个主要的保健要穴以供参考:风池、天突、关元、合谷、足三里。

穴位定位: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操作方法:以指代针按压腧穴,力透深部,有酸胀针感为度。

按摩时长:每穴5分钟,总计25分钟。每日均可操作。

      3、导引:导引又称导引功法,“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最著名的导引术当属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且简便易行,对后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现今疫情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导引术的锻炼,扶阳益气,固本培元,增强抗病能力。推荐八段锦、易筋经或是本人根据传统武术内功修炼方法结合传统导引创编的开合吐纳益气养肺导引术。

八段锦:起源于宋代,由八节动作组成,分别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易筋经:传自明代,共十二式,分别为

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掉尾势。

开合吐纳益气养肺导引术:全套共十九式,分别为

无极式,气沉丹田,左顾右盼,开合吐纳,白猿献果,卷肱撵猴,挥手如云,麒麟摆尾,只手擎天,排山倒海,伸筋拔骨,纳气存内,吐故纳新,闭门推月,凤鸣朝阳,怀中抱月,攥拳怒目,十字手,合太极。

练习方法:可单练也可全套练习。

练习要求:安神定志,气定神闲,动作轻盈,身松体柔,气息匀长。

练习时长: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导引术动作简单易学,无场地要求,祛病健身,调节情绪,适合于男女老少抗疫居家练习。

疫情袭来,人心惶惶,居家隔离,阻断播散,信赖国家,积极配合,健康防疫,正确得法,主动预防,强健体魄,众志成城,筑牢屏障,肃清疫毒,海内清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