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航船|如果有一天你来到马兰,别忘带一束鲜艳的花环给小岚老师

2022-03-27 2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收录于话题 #夜航船 1个

3月22日中午12点多,我与因疫情未能返校的儿子谈论东航客机坠毁事故,突然收到同事发来的一条微信,“讣告”两个字“直刺”眼中,讶异中我看到了“邓小岚”三个字,便立即拨通同事的电话,确认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心中的伤感顿时云涌,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

草木生发,花事日盛,人间明媚,春天该是这个样子啊!可连日来天气阴郁不展,一个个鲜活生命悄然而逝的消息接踵而至,一时间让人觉得这个春天好凉薄!

就在一个月前,我才和小岚老师面对面。在马兰的家里、在胭脂河畔、在月亮舞台、在音乐城堡,她和我聊她的人生故事,讲她为马兰、为孩子们想做的事情。她的笑容,她唱起的歌谣,她或喜悦或调皮或凝重的神色,都那么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在我回来后的日子里,脑中仿佛立起一面镜子,不停地闪现着她的影像。可以说,她是我采访这么多年来最触动内心、让我心生欢喜的一位长者,也令过了不惑之年依然对人世间充满诸多疑惑的我,真的会静下来去思考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次采访完后,我如流水般写出了《马兰,早安》的报道(详情见>>>),但五千字远不足以描摹虽饱经风霜而依然“天真烂漫”的她。今天,再次伏案,将我未尽的文字分享给读者,追思我喜欢而敬慕的小岚老师。

终于见到了小岚老师

很多年前就听说过小岚老师在做的事情,心中一直“蠢蠢欲动”采访她,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春节,冬奥会的精彩启幕,44个山里娃天籁般的唱颂,让小岚老师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我也接到了报社领导发来的任务。2月8日一早,我拨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里她说“我要回村了,刚从北京出发,但需要先去办几件事,三天后能到。”于是我赶紧订了2月10日的车票。就在我准备动身的那天上午,保定市妇联的陈贺芳副主席打来电话,说“马兰花合唱团因有重要任务需要隔离,暂不能去阜平采访了”,我只好退了票。2月20日冬奥会闭幕,21日上午9时多,我再次拨通了小岚老师的电话,她说下午要在八一学校迎接马兰花合唱团回家。闻听这个消息,我立即订票赶去。

1月15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后台,邓小岚(三排左三)和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与总导演张艺谋(一排中)合影。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下午六点前,我赶到时欢迎仪式已经结束,在城南庄镇八一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我终于见到了小岚老师。

2月21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演出归来,邓小岚在城南庄镇八一希望小学迎接凯旋归来的马兰花合唱团。图为她和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合影。周丽婷摄

和我一道赶去的阜平县妇联主席赵冰丽,还特地准备了好大一束橘黄色调的鲜花,她笑着说,“你代表全国妇联,代表全国的妇女姐妹们送给邓老师!”我笑着回应,“虽然不能代表,但我愿意亲自把这束花敬献给小岚老师。”接过花的小岚老师也很开心,那时我注意到她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围着一条褐红色的花围巾,很朴素,就像邻家大娘。

“我们的孩子多棒啊!登上了世界的舞台!”“闭幕式上他们唱得更自然放松了!”她赞美着她的孩子们,眼睛里闪着光!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在开幕式上歌唱。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我和小岚老师以及她的助理小乔老师简单沟通了我的采访行,决定晚饭后回村里看看她生活的地方,和她聊一会儿天。当得知小岚老师回去还要煮饭吃,冰丽主席便邀约小岚老师一起吃晚饭然后一起回村,她同意了。

走出教室,我提议给小岚老师照张相,她站在了学校楼左侧矗立的聂荣臻塑像前,手捧鲜花,笑容恬静。

邓小岚。周丽婷 摄

在校门口,我们遇上了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刘凯对小岚老师说“给您带回了一份冬奥会礼物”。原来是一条红色的围巾和一顶红色的帽子,她立即摘下自己的围巾要换上。刘凯一边帮她戴一边说“多喜庆。”戴好后,她面向我们笑问“好吗?”落日余晖照在她的脸上,鲜艳的红色衬托着,她愈发显得明亮。

我们就近去了一个饭店。饭桌上,大家简单地说着话,说着山里人家常的食物,说着这里的村子。每次提到马兰村,小岚老师总这样表述:“我们村。”我和村支书孙志胜说:“邓老师早已经成了你们的村民吧!”孙志胜回答道:“邓老师这么多年最惦记村里的事儿。”

山里的夜晚来得早,饭后启程,车窗外渐渐暮色四合,看不到山峦的样子,但弯弯折折行驶的车子,告诉我们正在山路上盘旋。

“这都转过了多少道弯了,怎么还不到啊?”我一边暗暗焦灼,一边想着小岚老师是怎么一年又一年走过这蜿蜒山路的。“这还是有高速了,没有高速的时候呢?”直到现在,我还是惊奇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怎么能坚持18年几乎以每个月来一次的频率“翻山越岭”到这里。就是生于斯长于斯、远嫁都市的山里姑娘,我想也不容易做到啊!

若非特殊的情感,特殊的信念,特殊的人生感悟,断不能这样执着坚持!

夜晚的访谈

到达马兰小区小岚老师的住处时,已经晚上8点多。这是一个两室一厅的居室。客厅里放着几张桌子和一张竖着的背板,背板上吸附着两张绘着乐谱的歌单。原本可以放一张小餐桌的地方,左右两侧放置了书架,上边摆放着与音乐相关的书籍和几把吉他等乐器。一间不大的卧室里,放着三张单人床。小岚老师和助理小乔老师各睡一边,另一张床上放着简单的行李。我看见小岚老师的床头有一本书,具体记不清名字了,好像是古典乐曲指南之类,书折着,应该是翻看到那里了吧。

在小屋里,小乔老师要帮她整理床铺,她说“我来”。她整理着,我和她随意地搭着话。我说,“这一路走来可真远啊!一重又一重的山路,半天、一天看不到村子,您不急不烦吗?”“不急,我看着这山路,就觉得像歌里唱的一样,‘山不转哪水在转,水不转哪云在转……’好玩儿!”说着她就像个孩子似的唱起来。

晚上9点多,我和另一家媒体的采访开始。

里边一件红毛衣、外边一件蓝色薄棉袄的小岚老师,坐在客厅的凳子上将她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从出生到再回马兰,从音乐在她的心里“播种”到她在太行山“播种”,一点一滴,清晰如流地渗入我的心田。走山路时我心中的疑惑,在她潺潺而出的讲述里逐渐消解,答案越来越清晰,就像水流冲去杂草浮尘露出河底的鹅卵石。

她讲父母亲在这里恋爱、生活、战斗,讲她在怎样的情形下出生、在老乡家寄养。“1997年那次回来问路时见到的老人曾喂过我4天奶,只比我大15岁,当年差点儿成为我的奶娘,她婆婆怕她没经验养不好我,没接下这事儿。”她说,山里老乡把她的生命看得很重很重。在阜平,小岚老师长到三岁才离开。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小岚老师的讲述里你也能强烈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冲击。

她讲她儿时父母对她的音乐启蒙和熏陶,讲她中学时未竟的梦想。1954年,苏联一芭蕾舞团到中国演出,她去看了,“穿着裙子的漂亮公主到山上采花,跳起芭蕾舞,简直太美啦!”回忆这段时,你能从小岚老师的神情上看到一个少女甜美的梦。后来她曾有一段时间执着地要报考音乐学院学习芭蕾,最后因当年那所大学停止招生而失之交臂。后来,小岚老师选择了清华大学化工系,也是因为有人告诉她当时只有清华大学教音乐史。在清华大学6年,她参加的音乐小团队也曾多次到外边巡演。

那天中午,我在马兰小区采访马兰小乐队队员白梓慧时,她特别骄傲地告诉我个“小秘密”:“邓老师还会跳芭蕾呢!”她不知道我也分享了小岚老师少女时代的梦想。

“人生路不可知,音乐是最好的陪伴、最好的慰藉。你喜悦时,悲伤时,都可以通过音乐来倾诉表达。”小岚老师说,考试没考好时,她就会一边骑车一边现编词一路唱歌回家;动荡年代,人生遭遇低谷,因为不能和人诉说,她就默默地拉小提琴。

大学毕业后小岚老师被分配到山东泰安工作,下班后她发现女工们聚在一起笑得嘎嘎的,她很好奇,就凑近使劲儿听,“发现她们的笑话里没什么知识性,没意思,于是我说‘教你们拉琴吧’。”一个、两个,慢慢地好几个人跟着她学起来,半年后她们竟可以到文化宫参加表演了。后来,这些女工结婚生子,孩子长大后女工们又来请小岚老师教她们的孩子。

邓小岚(左一)和孩子们在校外山间田野练习音乐间隙休息(2015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走到哪里小岚老师就要把音乐带到哪里。马兰村顽皮的孩子也在她音乐的“驯化”下改变。“有一次,我到学校里问‘谁愿意跟我学吉他’,坐在后边、眼神充满渴望的一个男生被我点中,不料其他同学开始‘告状’:‘老师,他净打人’‘老师,他调皮,不爱做作业’。小男孩急了,说‘老师就喜欢调皮的孩子’。是,他们都是孩子,只要多一些关心,他感觉被老师喜欢就会努力,后来这个小男孩成了乐队的小主力。”“调皮”的小岚老师还学着孩子们最初怎么用浓浓的马兰乡音唱歌,“一遍遍纠正,即使他们走三步退一步,总归也是往前进了,反正又没人考核,不着急,玩中学,唱好了就高兴了。”

邓小岚教孩子们学习乐器。受访者供图

人生海海。在小岚老师的心中,音乐应该是能渡人穿过激流险滩的舟楫吧,她心甘情愿地把它传递给每一个与她有交集的人。

时间不知不觉流过,小岚老师依然神采奕奕,在场的人都屏息听着,不敢轻易离开,像听音乐会,生怕错过精彩的章节。夜里11点多了,采访告一段落。另一位媒体的主持人提议请小岚老师唱一首最想唱的歌,她看看小乔老师,停顿了一下,开始唱起阿里创作的《如果有一天你来到马兰》。优美的歌词旋律,婉转清丽的歌声,在小屋响起,至今回荡在我的耳边,不自觉地我也会哼唱起来……

山林间的愿景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赶到小岚老师楼前。八点多,不知道她是否收拾好,所以没贸然去敲门。不想,在阳台上的她看到了我们,隔着窗户玻璃向我们招手。

走进去,她正坐在厨房灶台的一角吃早餐。“邓老师,您吃的什么?”“代餐粉,这是专给糖尿病人吃的,还有两个鸡蛋。”记者的职业病让我对准她拍照,她立即起身端起碗、拿起空袋子返回小阳台,并调皮地对我说:“我不让你拍了!”

饭后在卧室,在她吃药的间隙,我又一次“刨根问底”,“邓老师,这么多年,春夏秋冬,来的路上您遇没遇上特别大的风雨或者大雪?”我试图再问出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来,可是,她平静地告诉我,“好像就最近赶上一次大雪,也没什么,不能走就不走呗。”在她心里似乎没有什么困苦、焦躁,也没有什么可阻挡阻拦。同样,她的回答里也不见高大人物的豪言壮语和华美辞藻,记者职业想要的“戏剧效果”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一切都云淡风轻。

邓小岚在给孩子们上课。周丽婷 摄

说话间,几个孩子来了,他们先来到卧室礼貌地叫一声“邓老师”,然后到客厅的长凳上坐下。小男孩弹起吉他,孩子们自然练习起下午去保定市参加活动要唱的两支歌《题马兰烈士墓》和《马兰童谣》。小岚老师听了一下,走到背板前指挥、指点,两三下,孩子们唱得抑扬顿挫齐整起来。

音乐城堡。受访者供图

上午9点多,我们又随小岚老师到村外的山里去看月亮舞台、音乐城堡。天气很好,明晃晃的阳光穿过山林照射下来,山坡上残雪在消融。我们先是下车在第一届举办马兰音乐儿童节的地方停留了一下,寒风吹拂中她回忆着当时举办的盛况,她说喜欢自然的东西,因此儿童音乐节也叫“森林音乐会”。接着继续往深里走,就来到了山坳中的月亮舞台。

第一届马兰儿童音乐节。受访者供图

她描述着月亮舞台设计的巧思,讲她很喜欢在名画里看到的那种有倒影的景象,有一天她发现马兰的山林里也可以呈现这种场景。为了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造个舞台,这个梦她“存储”了8年,直到去年成真。我问她是不是盼着音乐节很快在这里举办?她说:“是,今年就在这里办。”站在月亮舞台前,望着对面山上的石阶,她说:“这是我一镐一镐刨出来的。”她畅想着音乐节开幕的夜晚,“人们站在山坡的石阶上,抬头天上一个月亮,低头水中一个月亮,孩子们在舞台中央演出,多美啊!”

月亮舞台。周丽婷 摄

“我们小时候都喜欢过家家,都是拿玩具玩,现在是在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大的舞台,和孩子们一起摆弄,多好玩儿!”小岚老师说:“这十几年不停地往马兰跑,快乐的时光都在马兰。”

在采访中,我发现再难再苦再累的事情在小岚老师的嘴里都变成了“挺好玩儿”“真好玩儿”。是啊,一个充满童真的老人领着一拨又一拨充满童真的孩子,玩过春夏秋冬,玩着玩着,山醒了,河醒了,村庄醒了,春天欣欣然地来到了!

回去的路上,陪我一起采访的保定市妇联四级调研员季志清也感慨道:“真是有幸,能听到邓老师的故事!”“这是多么纯粹的一个人,太难得了!”我们几个相约,春暖花开了再来马兰看望小岚老师,音乐节时一起到月亮舞台欣赏小岚老师和她的马兰小乐队的演出。

“我们做得越好,利用率就越高,来马兰的人就越多,马兰的旅游就会发展起来!”小岚老师的这句话言犹在耳,而她生命的琴弦却在这初春里戛然而止,“谢幕”在她呕心沥血打造、还未揭幕的月亮舞台,真是让人唏嘘万分!

3月23日,马兰村举办了一场追思小岚老师的直播会,我给去往天堂的小岚老师留言:“您让我相信人间真有纯真的人!”“您播下的音乐种子已经开花结果,马兰的歌声、琴声、笑声会永远陪伴您!”

小岚老师的故事在流传。我想告诉读者,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带一束鲜艳的花环,献给这片红色的土地,也献给18年“情耕故园”的小岚老师!

推荐阅读

在厨房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她的故事令人动容专家解读2021年结婚数据:平等的婚姻关系是提升结婚意愿的关键万分惊险!但这位“最帅女机长”说:比起救人,所有的艰难都不值一提!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责编/侯晓然、田园黄蝶

审签/志飞

监制/席淑君

因微信修改规则,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方能收到本公号的下次群发。欢迎大家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阅读更多品质内容。

原标题:《夜航船|如果有一天你来到马兰,别忘带一束鲜艳的花环给小岚老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